关于培养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思考
2019-12-20夏立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文/夏立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目前,我国各大专院校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践能力,对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职业教育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原则。这里的“能力”既包括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包括某专业领域的实操能力,还应包括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根据我国劳动和就业保障部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组织制定的试行标准,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它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领域,而其中的与人交流能力更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可谓意义非凡。树立沟通意识,积极交流表达,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甚至其终身成就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培养与实施做初步的探讨。
1 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实际情况,使我们日后的培养实施工作有的放矢,笔者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制订了《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调查问卷》,对某职业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来源地域、不同性别的73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增加问卷的回收率,提高调查的信都,问卷采用了被访者易于操作的封闭型,问卷由30个选择题构成,问卷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覆盖全面,层次分明,卷面总分值为80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回答。如:
你能把自己经历的一件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同学吗?()
A.能 B.不能
参加同学聚会时,你会()
A.积极参加同学们的交谈
B.与一两位同学长时间的交谈
C.在旁边听同学们交谈
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73份问卷中,交流表达能力强(70分以上)者4人,仅占5.5%;较强(60分以上)者12人,占16.4%;一般(50分以上)的34人,占46.6%;较差(40分以上)的19人,占26.0%;差(40分以下)的有4人,占5.5%。73人中,有5 7人交流表达能力处于一般、较差和差的等级中,这说明在职业院校中绝大多数学生交流与表的这项重要的核心能力有所缺失。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学生多数来自于旗县乡镇,生长在相对封闭偏僻的乡村,平日缺乏恰当的当众讲话锻炼,加之一些同学性格内向及初入城市的胆怯羞涩,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交流大胆表达;另一部分同学,来自城市,多为“幸福的90后”,身为“独子”生长在宠爱有加的环境中,部分学生言谈举止中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不讲究说话方式,不考虑对方感受,这也是一种不善与人交流的表现,他们对问卷中一些问题的回答令人担忧。如:
在参加朋友婚礼时你未料到会被邀请发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你会( )
A.双手发抖,结结巴巴,感到难为情
B.感到荣幸兴奋,简短讲几句
C.很不安的谢绝推脱
调查结果是竟有70%的人选择了A或C。
在没有网络的前提下,家里有一台电视,爸爸想看新闻,妈妈想开电视剧,你想看足球,你会( )
A扫兴的走开
B说服父母和你一起看球赛
C强占住电视自己看
调查结果是选择B项的人少于24%。
善于交流与表达无论在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一种“必需”的能力和素质,它是一个人生活工作中的“又一面貌”,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就业的舞台甚至事业的成败,缺乏交流表达能力的人,有可能在应聘的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一方面是严峻就业形势,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及意识的欠缺,因此,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势在必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2 职业院校交流表达能力培训课程的设置
职业院校教师应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八项核心能力的指示,依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原则,积极实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应根据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设交流表达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交流与表达能力培训课可设为学期课,设在第四或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教学目的是通过交流表达各能力要素的训练,使学生树立积极沟通、主动表达的意识,掌握交流与表达的基本技能,使之在生活工作中准确的表情达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念读(含朗读)能力训练(8学时),当众讲话能力训练(18学时),交谈讨论能力训练(10学时)。每项能力要素中,又包含若干项具体的能力要素,如在当众讲话能力训练中包含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两部分,在说话训练中又包含复述、描述、解说、演讲等具体能力要素。每个能力要素可制定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的测评标准,从语音语调、表述内容、神态及肢体语言等方面予以评价,训练中,指导教师要力求把每一个能力要素析清练到,使学生在实践中“用得上,用得对,用得好”。
3 训练方法的思考探究
为达到切实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重实践重实训,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努力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可将以下方法运用到训练中。
3.1 项目实训法
教师要针对每项能力要素,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启发引导激励,将死板枯燥的知识灌输引向生动有效的课堂实训。如在“念读能力”训练时,可设计“读报比赛”“我来说段绕口令”“普通话竞赛”。在“当众讲话能力”训练时,可设“微笑与对视”“讨价还价““学会介绍你我他”“应聘会上”“今天我是主持人”。为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可分组训练,然后汇总展示,小组竞赛,师生点评。总之,通过一场场的有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的项目训练,调动每一个同学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提高其交流说话的基本能力。
3.2 教师演示法
能力训练课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需要的是熟谙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善于沟通交流的高素质教师,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名出色的示范者、参与者、调度者、主持人。
许多时候,教师要亲自“下水”演示,如进行朗读训练时,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教师面对面的一次示范或名家朗诵演示,为此,教师应不断充电,针对各项能力要素做好自我训练,生活中做有心人,甚至平日观看文艺类新闻类的电视节目,既要了解信息、欣赏艺术,又要积极思考,努力模仿。
3.3 激励法
职业学院学生多来自于旗县乡镇,对交流表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交流表达的意识和技巧,或封闭内向不敢说不愿说,或唯我独尊不善说,有些学生在实训课上感觉精神紧张,有心理压力,对设定的训练项目不能积极配合,有时甚至会出现“冷场”,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激励引导,以真诚的态度,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大家的参与意识,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为此,训练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只要能开口参与,点评时教师就应予以鼓励,帮其树立自信心;对于较有表现欲的外向型同学,则应讲明技巧,运用比较法纠正其不良的表达习惯,使之能更为得体的表情达意。
为了使训练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可根据训练项目将课桌摆放成圆形环桌而坐,也可走出教室,将课堂搬到操场上柳树下,以聊天的方式启发引导大家参与,在户外畅谈“我喜欢的运动”“我喜欢的季节”等相应的话题,也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站姿、走姿等态势语的训练,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创设一种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局面。
“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科技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根本任务”,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一定要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原则,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同时,还应加强交流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基本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不仅是人的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能力,也是获得满意工作、获取成功和幸福生存的重要基础。因此,重视职业院校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交流表达的技巧,对学生将后的就业、工作、生活甚至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1]张少华、郑泽宏主编《职业口语》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组编《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人民出版社,2008.
[3]刘伯奎、王燕、段汴霞编著《教师口语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