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全球化的悖论》对于中国的贸易现状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2019-12-20韦梓林福州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摩擦全球化贸易

文/韦梓林,福州大学

1 读书心得

读了丹尼·罗德里克的《全球化的悖论》,引发了我对于如今世界上热门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1.1 经济逆全球化及其产生原因

“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TPP、美国实行贸易保护等国际形势无不涌动着逆全球化的思潮,曾经的“地球村”的观念在一些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俢墙、控制移民等思潮掩盖。

书中介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逆全球化”的浪潮开始掀起,其原因首先是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好处,但部分国家、地区得到的好处要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没有做出合理的安排,没能对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收入差距做出调节,就会加剧不平等与矛盾。其次,全球生产网络形成,不少产业从没有竞争力的国家转移到其他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导致转出国就业机会减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产业空心化。最后,全球化带来资本、人才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汇报最高的产业,导致资本、人才向少数行业或产业高度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泡沫,泡沫一旦破灭就面临经济危机的爆发。

1.2 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总体情况

书中的研究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没有无条件地向外国打开贸易和金融的大门,我们采取混合性战略,侧重于依靠政府干预来达到经济多元化的目标。

世界经济有三大难以同时解决的政治难题:我们不能在追求民主和国家自主的同时追求经济全球化。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推动全球化,我们就要放弃国家自主或民主政治。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深化民主,我们就要在国家自主和国际经济一体化之间做出选择。如果我们希望国家更为自主,我们就要在深化民主和进一步全球化之间做出选择。

1.3 中美贸易摩擦

提及2018年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成为大国关系中热议的话题之一,因为美国和中国庞大的体量和综合国力决定了两国在大国关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两国的动向,对大国关系影响尤其大。自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方在朝核、贸易、台湾、南海等诸多问题上动作频频,其中在贸易方面,特朗普处处强调“美国优先”“买美国货、雇美国人”,高举“公平贸易”大旗,大打贸易战。

对于美国人来说,经济全球化让他们不得不卷入和全世界廉价劳动力同台竞技的困境,这让他们觉得他们的利益被损害了,而他们的选票可以确保投给能保护自己利益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当选了总统以后,美国一方面在大力推动全球化,一方面却又在世界上“挑起”贸易摩擦。

从2017年8月美国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并且裁定中国对铝箔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到至今,中美贸易摩擦仍然在继续,中国一直以来都以强硬且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了4.1万亿美元,其中对美货物进出口超过5800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1%;中国的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0亿美元,其中对美投资78亿美元,占总额的6.5%。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以在对七类、128个税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之外,同时采取汇率贬值、抛售美债等措施,打到美国经济政治的“七寸”。发挥软硬实力、采取有效举措,让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逐步回归理性是应对其挑起贸易摩擦等问题的主基调。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国影响和塑造中美关系发展方向的能力已经明显提升。同时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落实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主动扩大进口等四大举措,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我们就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开放和创新之路上的各种风险。

中美两国目前的基本关系是:斗俱伤,离招损,道不同,相为谋。“斗俱伤”,是指中美如果发生无法管控的严重冲突,中国固然会遭受巨大损失,美国受到的损害也会大大超出其民众的心理和实际承受力。“离招损”,是指中美经济融合度高,即使是相互隔阂,两国福利也会受到损害。“道不同,相为谋”,是指中美在根本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为了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很多事情双方可以并且必须合作。

中国显然已经意识到,若我们再不扩大进口,国际经济失衡会进一步加剧,必然会导致逆全球化过程的进一步发展。而“一带一路”作用于西方保护主义下的世界格局中,中国通过为发展中国家拓展新的市场,推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缓解发达国家实行逆全球化的现象,也可以利用基金的力量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

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为逆全球化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搭建的一个崭新平台,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行动。

然而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东欧国家建立了“16+1”机制,引发了部分欧盟国家的反对,认为中国在“分裂欧洲”。同时,欧盟与美国同样存在贸易冲突,但是中欧并没有联手,本质上还是因为中欧在文明属性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

[1]金晴.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摩擦全球化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擦是个好帮手
贸易统计
全球化陷阱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