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创新
2019-12-20刘广林
刘广林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渭南 71550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方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发展方式的变化致使一些新的挑战正迎面逼向我国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企业。应对这些挑战,企业自身需要具有相当的“内功”。而这些“内功”的强弱是需要用财务数据来说话的,而这些数据是否客观评估一个企业的真正实力,就得需要内部审计来完成。因此,强化企业审计管理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
1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在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安排下,组织内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和资产进行审核和统计计算。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在当今经济社会,企业内部审计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国审计署于1995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下”和“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
1.2 内部审计的目的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保护国有资产和社会公共财产。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监督资金合理使用和加速运转,改善经营或预算管理,促进增产,厉行节约,提高效益。
1.3 内部审计的功能
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后,为了摸清家底,搞清“赔赚”,需要对所有的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点、核实和估价,核定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内部审计具有咨询、协助和建议的功能。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指导和监督,从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进行全面监督的行为。
1.4 内部审计的特征
内部审计被赋予独立性和客观性两大基本质量特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权限应该得到董事会和组织中最高管理者的绝对支持和有关部门相关人员的充分配合。尤其是要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的人和事。客观性就是要求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是权益者倡导的,应当对权益者负责。通过内审也能对经营者的能力和业绩做出客观评价。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事件的调查、判断应当客观公正,以事实为评判依据,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和主观意识行事,不能为经营者的意志所左右。
2 当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及审计力量薄弱、业务素质欠缺
在实际内审体系建设过程中,多数企业未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和人员,存在将内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纪委监察委员会下等,组织机构极为复杂、人员冗多,而具有审计专业的人员相对不足,造成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相互推卸责任,丧失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同时各部门人员繁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审计成本,而有效实施审计的专业人员不多,造成了工作效率不高,因此,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及人员配备不科学,不利于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与开展。
目前,企业大部分内审人员主要由财务部门过渡而来,还存在一些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导致这些内审人员缺少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造成能独立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有的传统审计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有的审计方式单一,习惯于单纯的财务审计,多层次、多视角地审计问题不够,综合审计分析能力较差。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控制与考核不力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控制与考核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在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时存在各种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考核缺乏统一的标准,未能调动内审部门及内审人员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
2.3 审计内容、方式和审计理念创新不足
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仍沿袭着传统的审计内容与方法,习惯于传统审计思维,局限于财务审计及查账纠弊,审计监督的路子不宽,效果欠佳;而且都处在静态审计的状态,按照年度安排的审计计划,按部就班,下达审计报告就是审计项目的结束;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不符合未来无纸化审计的发展方向。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延伸,审计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监督职能,对企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审查,往往最注重的是事后监督,因此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下以风险导向“预防+监督”的审计职能。
3 新时代下内部审计应如何创新发展
3.1 创新审计实践、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创新审计实践是对传统技术方法调整、深化,使之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作用于实际。创新审计实践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应重点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逐步实现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重点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这一客观需要,逐步推动审计力量整合,做到向内挖潜与外部挖掘相结合。通过整合审计资源,在发挥内部审计的最大效能下,借助外部审计机构提供的服务,使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有机结合,做到全方位的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职能和作用。创新审计的技术方法,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及效果的主要手段。一是充分运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的大数据资源,搭建好大数据库平台;二是积极推广信息化审计方式,借助现有的财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数据平台构建嵌入式审计信息化模块,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三是积极学习基于取数、数据分析等相关计算机语言,从而为大数据筛选、大数据分析工作做好准备。
3.2 创新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理念
新时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要以财务风险理念为导向,对未来财务活动成果的不确定性要有足够的预料防范和控制。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宏观环境的改革、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价格的波动,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后带来的人力资源、现金流量和物质资源等内部环境因素的复杂化,都意味着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内部审计要摒弃以往只关注细枝末节,而疏忽了全局风险的做法。实施内部审计的理念创新,就是为了使企业决策者和管理层了解或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3.3 创新企业内部审计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随着新时代到来的是空前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为企业内部审计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企业要把自己参与到互联网世界中来,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3.4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
要求企业所有管理部门都来关注企业运营和发展,对每一个经营项目进行严格细致的审视和管理,从而达到对企业经营成本的精准控制、预防企业管理和经营风险的目的。
3.5 创新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创新队伍建设一是要提高审计人员准入门槛,通过考试,择优选用,持证上岗,注重对内审人员能力、品行、常识等状况的考查和培养。二是建立对审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约束就是加强监管,而激励也不是放纵。为了保证内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董事会交办的审计工作,要通过一种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来建立起审计人员的高度责任心。约束与激励制度的平衡把握,是需要在有全面而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的条件下,定期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成绩进行考核,为奖惩、任用、培训等提供依据,从而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技能修养,促进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和稽核审计技能以及协调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应进一步明确部门设置和职能定位;进一步研究新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标准、规范、准则的法律级次;进一步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在大数据、云计算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持续跟踪审计;进一步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增加审计结果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