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金融业道德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2019-12-20王群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保险制度网贷

文/王群,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1 从1997年道德风险理论提出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学界聚焦于引入国外主流研究并用其解释国内的金融现象

张春霖(1995)认为我国委托代理关系存在道德风险,进而分析国企改革时初始委托人的界定和代理人的风险态度;许国平、陆磊(2001)提出中央、地方和金融机构间的不完全合同并由此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使得90年代金融改革的机构变动和内控制度建设高成本、低效果,应从中央、地方和金融机构三层次解决道德风险问题;慕刘伟、曾志耕、张勤(2001)在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分析中引入道德风险,提出金融监管理应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矫正金融交易中的道德风险;刘笑萍(2002)提出道德风险可能被不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诱发,加剧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发生时,理应调整存款保险制度,实行浮动保费等制度以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刘锡良、曾欣(2003)认为中国金融体系脆弱在于政府担保银行和证券市场,并且道德风险下沉入基层代理人;周小川(2004)指出,系统性银行体系或支付体系的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是灾难性的,但是金融安全网设计与运行的偏差将带来更高的道德风险和更低的金融稳定,因此高度金融稳定与低道德风险的平衡是世界难题,而受限于体制与机制不健全的破产机制实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林毅夫、李志赟(2004)在动态博弈下考察政策性负担与转轨经济中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并发现信息不对称下,政策性负担带来国有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导致低效率;政策性负担必然带来预算软约束,同企业的公有制性质无关。

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道德风险研究深入到细分各个领域

廖理、刘碧波、郦金梁(2008)发现股改解禁前后限售股存在-13%的累积异常收益,认为在禁售期内,流通股股东如果发现公司价值低于预期或者非流通股股东行为不当,就会选择在解禁前出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透明度越高的股票价格下跌越小;刘吕科、张定胜、邹恒甫(2013)认为如果银行资产证券化在买方市场,道德风险的不会成为问题,而在卖方市场,银行将被利益驱使策略性资产证券化,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罗鹏飞、杨招军、张勇(20 17)发现较时间偏好一致而言,成熟企业家往往选择较小券息,较高的破产水平。时间偏好不一致减弱了成熟企业家的风险转移动机,加剧了债务积压程度。

俞乔、赵昌文(2008)分析政治控制条件促成的政治家与经理人合力制造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过程。

洪正、王万峰、周轶海(2010)发现了两个抵押品替代机制:组织化(或分散化)和有助于降低最低抵押品要求的有效监督。

罗琦、胡志强(2014)发现控股股东会选择在其自身利益增加的情况下发行股票,即使会损害公司原有中小股东的利益,市场预期这种道德风险,从而约束公司融资行为,控股股东增强对现金资产的偏好,降低公司价值。

谈超、王冀宁、孙本芝(2014)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解决P2P网络借贷平台遇到的逆向选择问题,且信用担保可以防范平台出现的道德风险。

崔金珍、邓露露(2015)提出两种易于忽视道德风险问题的场景:当金融消费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时及金融消费者受到过度保护时。

彭路(2018)证明放大基于龙头企业决策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史小坤、董雪慧(2019)发现网贷平台声誉可以约束网贷平台的行为选择并通过中介效应发挥对网贷平台的治理作用。

学者们的研究,为道德风险研究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铺展道路,同时道德风险理论的引进和使用仍然要综合考虑国内经济现实,有效结果国内实际应用道德风险理论依然存在潜在空间。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保险制度网贷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反应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与国外保险制度借鉴
中国网贷地图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
P2P网贷平台个人信用评估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