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2019-12-20姜莹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准备金率宏观调控流动性

姜莹

(哈尔滨银行,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下文简称:央行)已经能够应用一系列的货币手段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最终落脚于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偏好,使之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预期。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央行货币手段之一,在现实中发挥着显著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待“准款准备金制度”,其首先建立在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成熟的关系中,央行此时作为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身份而出现,其根本目的则是防止商业银行面临突然而至的“挤兑”现象而破产。随着现代经济环境的形成,央行对准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能够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方向,并基于商业银行的微观行为偏好来建立资金供给侧管理体系。

一、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目的及作用机制

(一)准款准备金率变动的目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央行承担着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并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原则,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如,我国目前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外部压力,为了降低实体经济向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则可以采取调低准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下调基准利率,最终在竞争机制下促使商业银行下调存贷款利率。

(二)准款准备金率变动的机制

其内在的作用机制需要在经济史的视角来认识,央行一旦成为一国法定的“银行的银行”时,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就形成了。商业银行需要按照目前的准款准备金率按比例将自己的资本金存入央行指定的账户中。结合上文所给出的案例,央行下调准款准备金率后意味着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资本金的数量就会减少,那么商业银行便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资产类业务之中。最终在同业竞争格局下,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下降。

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数量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一般用K表示准款准备金率,根据乘数原理随着央行对K的调整,商业银行系统中的流动性将以1准款准备金率K的倍数增加或缩减。如:假设商业银行系统中的流动性不发生漏损,赋予K=0.2的数值时,央行下调K则可以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以5的倍数增加,反之上调K则可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以5的倍数缩减。可见,央行对准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被公认为最为激进的货币宏观政策,需以审慎的态度来制订准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策略。

(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的影响

准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将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所以在对我国金融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时需努力做到精准发力。目前,我国央行一般采取定向调整准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对不同的宏观经济事件实施精准调控。如,面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局面,为了抑制商业银行向房地产市场过度放贷,央行则定向调整准款准备金率来定向提高房贷基准利率,最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结构产生影响。

三、央行的宏观调控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这里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央行的宏观调控策略:

(一)审慎采取调整准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手段

实践表明,我国央行在实施调整准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时,其实现效果并不如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尽管如此,在采取该项货币政策时也必须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我国央行一贯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也必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或负面的影响,而且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也要求必须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确保人民币的币值的相对稳定。

(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减少货币政策操作

央行在实施宏观调控策略时需立足于我国实体经济面的整体发展现状,如当前我国实体经济面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较大的外部压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体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任务。因此,此时即使通过降准来增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无法充分调动企业的借款意愿。因此,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应减少货币政策的操作频率。

(三)在舆论引导下加强定向调控的实施效果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走的市场经济道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应发挥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应更多地在舆论引导下加强定向降准的实施效果。如,国家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应围绕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来进行社会舆论宣传,并向市场释放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坚强决心。在此基础上,央行适时采取定向调控的货币策略,便能在稳定社会公众预期的情况下增强实施效果。

四、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能够应用一系列的货币手段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最终落脚于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偏好,使之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预期。央行对准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能够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方向,并基于商业银行的微观行为偏好来建立资金供给侧管理体系。本文从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数量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做了主题讨论。本文认为,央行的宏观调控策略可围绕着:审慎采取调整准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手段、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减少货币政策操作、在舆论引导下加强定向调控的实施效果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猜你喜欢

准备金率宏观调控流动性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宏观调控“三部曲”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
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