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分析研究
2019-12-20玄春姬
玄春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73班,北京 100029)
引言
从2014年起,财政部进行对于会计体系的改革,明确提出了财务跨级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要求,并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低效会计制度的影响,使得外部投资者与外部投资资金很难融入企业,在报账领域与记账领域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内部管理层面存在较大的经营决策问题,所以需要进行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根据此次报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将来注册会计师的职位会被管理会计师所替代,管理会计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也会有所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作用。本文立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分析,从内容与本质出发进行研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会计角度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并且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关系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一次出自美国会计学家奎因斯坦的《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从此国内外相关会计组织与企业就从不同角度进行对于管理会计的界定,但没有相对统一的结论,目前公认为是一种进行对于专门技术的管理应用。而在我国,对于管理会计主要理解分为三类:
1、信息系统论:我国部分学者认为管理会计需要被定义在信息系统内部,属于现代化的管理与现代化的会计融合的体系,为企业进行管理层面的会计顾问,属于企业管理金字塔的一个子体系。
2、管理活动论:另外部分学者认为,会计从本质上属于一种人类自身的管理价值活动,所以管理会计属于会计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存在自身的信息提供、信息反馈、信息监督与信息改进作用,与美国会计协会提出的“提供价值增值的系统过程”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3、会计控制论:最后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属于进行对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反馈者,能够对于企业进行经济行为的效率体现于效率控制,并不存在自身的行为能动性。
(二)财务会计的内涵
一般在理论界,会计会被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对于财务会计单独剖析研究理论相对较少,并且相比于管理会计的管理层面研究价值,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更为稀少,目前研究财务会计都是基于其财务会计目标作为研究起点。
财务会计属于企业对外会计,按照在所国或地区进行的公认会计设置,进行对于主体的交易与事项计量,最终进行企业内部财务报告的形成。所以财务会计目的性即在于财务报告地提供,本质是对于财务报告这一活动的产生。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内涵研究会发生,管理会计可以从广义管理会计与狭义管理会计两个方向进行分类。
对于狭义管理会计来说,其属于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即子系统,财务会计属于企业对外会计,而管理会计属于企业对内会计,管理会计进行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收集与提供,财务会计负责进行对外财务报表地提供。与之相对广义的管理会计不仅可以收集信息,也可以进行信息使用,即可以对于企业内部债权人、管理者、股东进行影响,也可以对于会计信息计量与列表进行使用,即财务会计属于管理会计的子系统。
目前在国内来说,一般来说使用的是狭义管理会计理论,即管理会计属于财务会计子系统,负责对于相关利益者的会计信息收集使用,例如企业决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等,并不会涉及财务报表的处理等对外会计内容。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存在较多的联系,并不能完全进行分割理解,两者存在较大的内部联系,主要存在三点中:
(一)功能上:从功能上来讲,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盈利,为提升企业经济增加与效率,进行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分析、计算与评价,对于企业的价值运动进行一定的监督作用与总结作用。
(二)核算上:从核算上来讲,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师相同的,核算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甚至在核算过程中会有交叉内容,例如对于成本的核算,对于当期损益的核算等等,只是财务会计会将成本计算为当期损益,进行计价期末存货,而管理会计则是将成本进行数值化进行控制与管理。
(三)信息上:从信息上来讲,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储备与获取上存在较大的共通性,尤其是对于原始信息来说,都是进行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获取。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职能作用不同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相对差异较大,管理会计的目标人群是企业内部,对于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行处理,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所需效率,并且在适当时间进行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总结与意见提出,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与参考权,属于对内的。而财务会计的目标群体是政府、税务部门与债权人等外部人员,目的是向他们提出公司的财务报表,让外部人员真实便捷迅速了解到公司地经营状况与资金流动情况,属于对外的。
(二)原则标准不同
管理会计由于是对内进行活动,所以属于企业内部设置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受到会计准则严格要求,其目的在于对企业负责,提升企业的效率与管理,所以在会计工作方法上因企业各异,并没有固定周期、固定方法与固定报告,相对而言更为灵活。
财务会计则不同,财务会计属于所在国家法令要求企业设置的岗位,需要对于当地会计准则进行严格遵守,同时还要定期向相关部门(一般为税务部门)进行财务报告地提供。
(三)对于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来说,要求其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将会计工作与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并紧密经营,不仅需要其拥有一定的财务知识,还要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企业业务、盈利模式、竞争环境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即懂业务,也懂财务。
相比于管理会计来说,财务会计更具备专业性,需要对于会计准则、会计管理法律法规、会计制度有极其深入的了解,并具备相对扎实的财务功底,对于企业业务的每笔事项进行对于自身职业水平的判断,并了解凭证制作、报表汇编等相对专业性的技能,相比于管理会计来说,财务会计每天与数字打交道,所以更为枯燥与乏味,需要财务会计拥有自己的细心耐心,认真负责。
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理论基础
(一)起源一致
从会计的源头来说,属于政府部门对于其领地的信息收集职位,西周时就有专属官职“司会”,再之后会计职位又增加了专门的记账方式与凭证方法,能够叙事性报告,又经过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民间也拥有了会计相关职业,即账房先生。
从会计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其目的都是双重的,一方面进行对于财务的流水记录,另一方面也进行对于人员的监督,所以会计活动从源头上来说就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只是后来企业发展细分下进行了职位分离,存在一定的历史起源一致性。
(二)本质一致
会计的本质虽然在理论界各位经济学家保持不同的观点,但是通过对多个观点分析发现,这些对于会计本身描述中都融合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的职能。前文对于国内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在现代社会中,会计设立即帮助企业进行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长,两者都是从会计本质的分支,所以具有一定的本质一致性。
(三)边缘模糊化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可以进行单独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设立工作,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人员本就紧缺,让相对有限的人员进行更多工作不太现实,所以一般小型企业都是采用会计位置兼职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身边缘就模糊,并不是对立的,甚至很多工作内容是重叠的。使用更多的人力资源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公司的成本,所以在降低成本角度上也可以进行两种会计方式的融合。
其次在会计报告上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对于信息获取与使用边界也较为模糊,对外报表与对内报告内容上也存在较大的重复。最典型的例子在于全面预算管理上,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一般都是使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互补有无进行预算分析,所以在边界角度上存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能性。
五、结论
本文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的内涵、联系、区别与融合可能性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必要性,最后得出结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一定的融合可能性,在相对小型公司上存在融合的必要性,但是在相对大企业来说,仅存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的可能性,并不具备融合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