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探析

2019-12-20陈晓明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集约耕地土地

陈晓明

(钦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广西 钦州 535000)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要素,各地政府机构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关注度随之提高。受土地价值差异化与人口素质等因素影响,土地管理改革进程明显后劲不足,二元化状态俨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相关要求,同时对土地利用工作展开起到了抑制作用;对此,加强现状分析意义重大。

一、新时期土地管理现状

(一)耕地面积下降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同时受城市化建设等因素影响,耕地面积持续降低,相比国外发达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仍有较大差距。

(二)形式化管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受人力资源、交通、自然条件与信息化程度等因素影响,集约经营与土地规划等管理工作落实效果不尽理想。部分地区照抄其他地方的图纸,土地规划的可操作性随之降低;对此,农村土地管理具有明显的粗放式管理特征。在城市土地管理硬性规定下,城市土地规划效率随之提升,但周边城中村土地管理形式化,低效用地与闲置土地较为普遍,还需加强集约利用力度。

(三)资源与经济要素转换不足

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与废弃宅基地现象普及,土地流转与承包等制度缺乏灵活度。产区发展建设用地规模小,与地方产业发展要求严重不符,直接抑制了资源要素向经济要素的有效转换。

二、土地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耕地管理规范力度不足

地方政府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不到位,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只增不减,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蚕食耕地建设现象较为普及,耕地面积随之降低。部分农民为了追求产量,过量施肥严重破坏使土壤结构,土地效益随之降低。农业与土地管理等部门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忽视农民技术指导,粮食产量与耕地利用率随之降低。尤其是耕地保护规定的落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制定力度有待加强[1]。

(二)忽视集约经营利用

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更注重效益,尤其是土地管理等职能部门,相对土地管理集约利用更注重服从地方政府。村干部对土地集约利用认识片面,规划管理意识不足,相比较于长远影响更注重眼前利益,导致集约利用落实效果不尽理想。

(三)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土地流转与征收、宅基地审批等制度都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速完善;对此,土地管理改革升级前景广阔,还需加强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土地管理革新对策

(一)加强耕地保护

采取多措并举方式加强耕地保护,首先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做到赏罚分明的同时,通过征收农业税与发放粮补贴、耕地保护补偿费等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政府应当转变职责理念,落实各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实现耕地保护权责利一体。加大利益调节监督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耕地保护的统筹推进。其次加强改革创新。实现耕地保护质控管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确保耕地保护成效。再次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与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远程诊断与灾变预警、可视化等数字化管理,确保产量与耕地效益。最后结合土地经济与农业经济,实现共赢发展格局。提高粮食交易价格,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利用政策优势强化经济效益与保护耕地的关联度,以此提高农民耕地保护的自主性[2-3]。

(二)实现集约利用管理

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等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标准的完善,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等情况,通过实验区等方式丰富管理手段,优化考核与测算指标体系,为实现土地创新管理与集约利用助力。加强土地节约利用,控制建设用地强度与总量,实现最少土地支撑,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选择政策工具,通过政策与控制结合的运行模式,综合市场性与自愿性政策工具,推动政策创新与节约用地工作落实。完善检测与调查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法,客观公布评价结果。在落实统筹推进工作的同时,加大检查评估力度,设立用地质量检测网络,开展专项检查等工作。通过交互交流,实现全国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互动互促,以此提高用地主体与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国土资源管理应当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格局,从土地利用规划 入手分析,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资源利用最优化。积极学习现行法律法规与国家协调经济与资源发展关系的精神,真正实现发展与保护的相辅相成,营造良好的依法管理土地资源的氛围。

(三)盘活土地资源

加强宅基地、土地征收制度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革新力度,通过农村土地深化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但实际上,土地问题相对敏感,牵扯方面相对广泛,具体的土地松绑或禁锢程度,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此提高土地管理的实效性,推动土地经济新常态化发展。也可以通过试点等手段,打破土地管理瓶颈,拓宽土地管理创新思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用发展,迎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尤其是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对于土地征收制度的大力改革,为广泛农民带来了福音。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制度供给与创新,活化农村资源,贯彻落实耕地保护与三权分置等制度,攻克土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问题与情况,实现土地经济发展与土地管理工作协同并进。

四、总结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问题不断显现,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管理与利用层面。作为经济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土地资源与资产的双重特性越发明显,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管理政策,加大土地资产管理力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间的关系,通过市场化等手段,促使土地资产增值,以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集约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分土地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