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2019-12-20陈欣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低收入普惠

陈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00)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和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产物[1]。由于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商业银行充当信用中介职能,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发展快等特点。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互联网金融是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科技进步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货币经济中,任何经济的增长,都离不开金融模式的转变、金融工具的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之一,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是金融需求长期受到压抑的结果。一方面,为数众多的中低收入者,由于从事自由职业或者无体面的工作单位,无法提供传统银行业需要的工资流水,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利率相对较低,部分高收入存在融资的冲动,由于传统银行严格的精算体系,监管较松的互联网金融便成了投资者的首选。高收入群体一般具有良好的工资流水,稳定的工作单位,及较多的资产抵押物,这样更容易从互联网金融中获取融资。

二、互联网金融将加速贫富差距的拉大

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今天,的确为人们的贷款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的途径。相比而言,这种便利更只是方便了部分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凭借良好的社会地位及个人信用,越容易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更多的贷款,再将获得的贷款用于投资领域,迅速地积累个人财富;而越是贫困的人,越难以享受这种贷款的便捷,这将会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同样存在“嫌贫爱富”

在传统金融行业,无论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财富管理公司,所谓金融服务,往往是针对少数高净值客户提供的定制化服务。但由于银行较完整的内控体系,即使高收入群体也经常贷款受限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一现象正在加剧,只要有足够的资产抵押和工资流水,加上良好的个人信用,高收入群体从互联网金融贷款变得更为简单和便捷,而希望享受更多金融服务的低收入群体,很难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红利。

(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红利,更有利于高收入群体受益

居民的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劳动收入,一部分是资本收入,通过理财或者资产升值赚钱。瑞士信贷的报告[2]指出,2018年,中国的百万(美元)富翁人数增加18.6万人,总人数达到350万人。进入21世纪以来,百万富翁人数已经比2000年的4.1万人增加了80多倍。中国平均每两天就会诞生一位新的亿万富翁,衡量全球财富500强的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来自亚洲。瑞士信贷还预测,中国未来五年造就新百万富翁的速度将是美国的三倍多。

而互联网金融,正加速这种贫富分化。现实中穷人赚钱忙于养家糊口,依然处于社会底层,难以享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而高收入群体更容易享受了互联网金融的红利,忙于资本运作,钱生钱,财富加速升值。瑞士信贷的报告还指出,在过去12个月,中国财富的增长中逾75%来自非金融资产。非金融家庭资产的占比由2017年的61%上升至2018年的62%,这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依然强劲的势头。很明显,多数房产拥掌握在高收入群体手中,高收入群体通过各种渠道可以广泛的融资,并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将融资所得广泛运用到各投资领域,从而完成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更是为高收入者的融资提供了便利。

(三)互联网金融应向真正普惠金融的道路发展

享受金融服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的原则,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当前我国实体金融存在巨大的城乡,80%的银行网点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占人数多数的广大农村地区网点稀少。互联网金融更是加大了这一差距,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创立于城市,服务更贴近城市阶层。从互联网金融中融资,更是需要信用、担保、抵押等,而真正需要贷款的人,包括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应该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体系和可评估的抵押物,使得他们很难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快捷和便利,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红利。

三、应大力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点

普惠金融仍是全球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全球仍有近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在国内,更是存在底层百姓贷款难得现象。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更应该发挥其包容性和开发性,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为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提供了可行路径。通过普惠金融的普及,使得不同群体的人在贷款时做到人人平等,从而抑制金融的不平等导致贫富差距的恶化。

(一)采用灵活的利率制度,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

众所周知,不同群体获取贷款的难易程度不同。应对不同的群体实行更加灵活的利率制度,高收入群体获取贷款较容易,应在其贷款额度超过一定的数量后,利率上浮,增加其融资成本,防止高收入群体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和投资渠道,使用高杠杆广泛投资。而对于基层的弱势群体,应该适当地给予减息或者贴息等,降低其还款压力。通过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的汇率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因金融而产生的贫富差距恶化。

(二)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解决低收入人群的担保问题

低收入群体贷款难的一个原因是其不像高收入群体有可查的信用记录,这制约着低收入群体的融资渠道。应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出适用于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有良好信用的低收入群体,应在贷款政策上予以倾斜。同时拓展低收入群体可抵押资产的范围,解决农民资产评估处置的复杂性问题,为低收入群体取得贷款扫清障碍,降低融资的门槛,使得金融不再成为“有钱人的游戏”。

(三)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金出向的监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逐渐累积出一些问题和风险。暴露出监管体系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对融资后资金的去向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通过互联网金融贷款的资金,进入了楼市、股市、期货、外汇等投资领域,投资者以此获利。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旨在规范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防止资金流向炒房等投机市场。要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建立完整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部分人群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及监管盲区,利用较低的融资成本从事投资活动。

(四)做好金融知识的宣传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低收入群体文化程度低,金融知识相对匮乏,对金融产品的识别能力、接受程度较弱。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低收入群体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低收入群体往往接受新的互联网金融较晚,错过了互联网金融早期发展的红利。而且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对互联网金融从接受,到灵活运用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使得弱势群体从金融服务中获益的能力进一步弱化。

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广大农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工作,使得他们能接受互联网金融这一新鲜事物,能够短时间内合理运用好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好互联网金融,享受互联网金融的红利,缩小贫富差距。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和巨大的经济红利,但从目前的发展看,这种便捷性更多地向高收入群体倾斜,高收入群体可以较容易地从互联网金额中获得融资等,通过融资迅速积累个人财富和资本,这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应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浮动的利率制度,建立适用的低收入群体的信用档案,向低收入群体做好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低收入群体也能便捷的使用互联网金融,真正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普惠作用,抑制互联网金融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低收入普惠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娶低收入老婆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资本占有量差异、收入机会不平等与财产性收入增长——基于扩大贫富差距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
发布穷人CPI是正视低收入阶层之举
遗产、赠与和贫富差距——美国学者的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