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9-12-20苏泊慧
苏泊慧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影响着医院的发展水平。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造成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科学管理的意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内容分工不合理、财务管理混乱等等。本文将针对这些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医改的形势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的科学进步。
一、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医改政策的推出,给医院的经济状况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医疗改革规定医院的药品、物资施行零差价销售,医院不能通过药品差价来赚取经济效益,收入减少。财政补助的门槛抬高,医院自负盈亏。政府严格管控医疗费用,医院不能简单地通过提高诊费和医药费来提高收益。医院保险的金额有限,而新医改力求将医药费价格降低,经济效益下降,补贴减少,医院很有可能因为某个环节上的资金缺失,比如拖欠医药费问题,从而影响医院的整体运转。另外,目前医院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比以往更加激烈,民营医院的发展,个人诊所合法化以及本就实力强大的其他公立医院,竞争的激烈迫使医院必须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新医改也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医改有利于公立医院重回公益性的宗旨,有利于其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医疗改革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水平提高,医保覆盖面更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看得起病,刺激了更多的健康需求,为公立医院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二、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经济管理意识
我国的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没有科学化,经济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将经济管理简单地等同于财务管理,没有医院的成本规划和预算管理。有些人员仍有传统的观念,认为医院的工作是救死扶伤,业务远远比管理重要,钻研医学才是重点,经济管理则退居次位,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阻碍医院的发展。
(二)经济管理内容不明确
经济管理需要专门的人才,而经济管理模式落后的医院常常会任命医护人员兼职经济管理。这些熟悉业务领域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教育的人员不能明确经济管理的内容,导致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效率低。公立医院中药品的管理、财务的管理以及工资的管理等等都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经济管理的范畴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容明显多于规定,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导致了管理职务的混乱,拉低了经济管理水平。
(三)缺乏成本管控和预算管理
以往公立医院依靠政府资金发展,并没有重视成本的管控和预算的管理,所以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流失。医院的成本管控水平低,常常导致药品囤积,药品耗费资金过多,物品耗资占比高。而新医改规定零差价销售,医院更多的是自负盈亏,公立医院只有通过建立精细的成本管控体系和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来压缩成本,才能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利润。
(四)缺乏职工奖惩机制
医院里的职工积极向上,热情工作,为整个医院的发展而努力。这样的工作氛围是推动医院整体进步的重要因素,提高员工绩效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关键。经济管理模式中,管理制度是框架,员工才是核心。而现在很多的公立医院中的员工效率低下,热情不高,积极性低,不是将工作作为进步的阶梯而是应付差事,甚至有些职工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利益,破坏医院制度,损害医院利益。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职工奖惩机制。
(五)财务管理水平低
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重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医院用品浪费,药物成本过高,财务支出与收入记录不完全等问题很多。完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改革医院经济模式的重点。新医改要求医院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而医院的管理特点仍是粗放型,医院管理层上下没有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体现在管理人员提前收集的材料不足、记账不规范、与各级部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上。
三、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意识
科学的思想观念对行为有推动作用,改革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首要步骤是加强医院各级的管理意识。新医改的措施不断推进,医院的工作必定需要调整,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管理意识,注重业务的同时注重管理,积极增强自身知识技能,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医院的现状,确定科学的管理理念,才能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改善医院的经济管理。
医院管理虽然与医院事务相关,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专业的管理技能,医院需要拥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来担当经济管理的职务。但是,在很多公立医院中,管理者往往是在某些领域有着很高成就的医学专家,而不是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公立医院落实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应当设立经济管理部门,招收经济管理人才。
(二)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策略。通过预算管理和约束,公立医院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明细资金收支,让资金流向有迹可循,让资金支出有材料可参考,防止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困境。加强预算管理是新医改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必须实现的经济管理目标。公立医院必须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以预算目标引领总的发展目标,消除形式化预算,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明晰预算方案和管理计划。具体来说,首先,细化预算编制,加强前期资料收集工作为预算管理提供充足的真实的可具参考性的资料,比如预算管理人员可以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明确各部门的战略方向,深入调查实际情况,保证材料的充足性和真实性。其次,还需要保证资料覆盖面广泛,数据精确,预算管理的基础就是数据,数据的模糊粗略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效果。保证数据精确需要管理人员的细心专业,也需要相应的大数据的科技支持。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加强监管和管控,审核机制尤为关键,从粗略的审核到细致的审核,从部门内部的审核到上级部门的审核,审核环节无缝衔接,及时修改剔除错误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三)管理成本,减少浪费
新医改措施加强了对医药费用的管控,而医药费用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无疑降低了医院的收入水平。改革经济管理模式,增加医院的收入,需要从降低成本入手。第一,从成本角度入手,改变原有的主要收入来源,建立药品检测制度,监控药品用量,防止药品浪费,消除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降低药品支出占比。第二,精简人员,人员成本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成本之一,减少管理人员,形成高效的管理团队,减少用人成本,建立合理的薪资制度。第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通过预算计划和成本管控目标,科学地引导医院减少成本浪费,高效运行。
(四)建立员工奖惩机制,增强医院活力
第一,建立员工奖惩机制,设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多指标全方位的考察医院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考察其对于医院目标方向和战略规划的认知,让职工树立与医院共同发展的意识,引导职工在工作岗位的努力奋斗中找到人生价值,营造出积极向上推进改革的氛围。第二,创新绩效管理模式,从目标出发,从注重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到注重考核工作成果,对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调整战略。第三,医院应该针对不同的部门或者层级设立拥有不同特征考核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形成竞争上岗,工资看绩效的效果,让员工们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自己的业绩和奉献对应的是相匹配的待遇,以此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医院活力。
四、结束语
新医改的实施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经济管理模式合理化的公立医院比以往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管理落后的医院则逐渐失去竞争力。我们应当看到经济管理模式对于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医院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水平,在经济管理的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改进方案,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经济实力,让其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