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2019-12-19黄治明
黄治明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总量不断增加,人们对职业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从课程实践的具体状况来看,在学校办学条件和生源的限制下,许多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我国汽车应用和维修行业的整体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笔者结合具体情况,运用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对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职院校;汽车维修;教学质量
引言
汽车是人们日常出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相关行业出现明显的人才缺口。通过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能够全面推动汽车服务水平发展,近年来,中职院校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汽车维修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在工作中展现强大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是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通过相应的教学措施,全面加强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是相关教学人员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陷入僵化
从教学现状来看,目前,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课程非常枯燥,趣味性严重不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1],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外,许多院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引进了多媒体设备,旨在于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但是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深度不够,仅仅利用幻灯片更为便捷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中的知识,进而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无法准确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中职院校的汽车維修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理论服务于实践,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掌握相关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教学工作的便捷性,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按照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意愿进行授课,这样就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出现失衡的现象。此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影响,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
(三)教学一体化发展程度不足
教学一体化是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一体化在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中的推进程度严重不足,许多教师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从而导致在教学工作中无法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整合,使中职院校汽车维修教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二、提升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本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自主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在教学工作中要以兴趣为导线,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程的学习中。此外,教师要重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合理制定教学方案,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2]。同时,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材的使用方面应当更加灵活,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严格的筛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专业知识。
(二)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工作素养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模式,但许多院校在这方面工作有所欠缺。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企业资源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同时还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中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和实践工作的有效性,最终使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中职院校要定期组织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要适当提升一些优秀教师的薪资待遇,进而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工作素养。另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引进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重点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领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专业化人才的良性互动。
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使教学工作全面符合时代的需求,充分认识到汽修专业的实用性,丰富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汽修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海涛.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22-24.
[2] 陈丽君.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