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转向视域下影视剧外译中的文化传承

2019-12-19张春烨曹韵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影视作品翻译文化

张春烨 曹韵

摘 要:影视作品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是展示不同国家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展示,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是目前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如何才能将我国文化很好地融合在影视作品的翻译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转向的出现,为翻译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也对影视作品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转向;影视作品;文化;翻译

影视作品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以其独特的视角再现或展示历史事件、社会现实、风俗文化等各方面。电影作为通往外界世界的媒介,给观众提供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在这样的文化输出大背景下,如何将我国文化融入到影视作品的对外翻译中,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对文化的理解不同,这样对作品的翻译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转向”的出现,给翻译界吹来了一阵新风,给翻译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给翻译界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一、关于文化转向

(一)文化转向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左右,翻译研究学派在荷兰、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地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当代西方主流翻译理论流派,该学派的主导思想就是“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苏珊·巴斯耐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勒弗维尔(AndréLefevere)在主编的论文集《翻译、历史與文化》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自此,翻译研究突破了文字对比的局限,突破了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封闭性对比的局限,注重引起译文和原文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

以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Bassnett&Lefevere)为代表的文化翻译理论学派的研究人员指出:翻译研究重点已经从过去针对文本、词句、翻译技巧等的研究转换到文化、历史和传统对翻译的影响层面。

(二)文化转向的影响

随着“文化转向”的发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后帝国主义翻译理论”等应运而生。它们的特点都是更加关心政治、种族等政治色彩浓郁的元素。

以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文化系统内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不是独立与单一的,而是相互协调存在并发展的。在“文化转向”影响下,翻译被看成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对原文的改写,这种改写在历史、社会、文化和语境的作用下产生,译者穿针引线将多方面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文本,从而解决了翻译中的文化冲突造成的不可译问题。

二、影视剧外译的文化传承

近年来,除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外译外,影视作品的外译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势头,在影视剧片名及台词等内容的翻译过程中,文化传承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将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充分融合,求同存异,又可以完整的传递源语文化,使受众能够接受,这些问题都是译者要面对的。

(一)影视剧名称的翻译

国内热播剧《琅琊榜》片名的翻译就很贴切。在此剧中,主角梅长苏号称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虽缠绵病体,却“容颜灵秀,质清雅,怀赤子,通音律,冠绝伦,居琅琊公子榜榜首”,其真实身份却令人唏嘘,赤焰军少帅林殊,年少投于军中,族人遭人嫉恨,进而招致猜疑陷害,全族几乎尽灭,其本人也因此中了火寒之毒,更名换面,步步筹谋,进而为族人为自己洗刷冤屈。此中过程艰辛而痛苦,像极了西方神话中的不死之鸟,这些传说中的不死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火中涅槃,浴火重生,而我国文化中,凤凰也有此特点,因此在最终宣传海报上,该剧名为“Nirvana in Fire”也就是火中涅槃之意。笔者以为,参照剧中人物特点及情节,此翻译十分贴切,既将该剧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涵盖在内,也顾忌到了外国观众的接受能力,将两种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影视剧中字幕的翻译

我国的优秀影视剧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因而也更能唤起观众的共鸣,然而,当这些优秀的影视剧外译时,由于译语文化承载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与源语文化有所不同,因此有些情感是译语观众仅凭剧情无法感知的。那么要传达源语国家的文化,要完整的表达剧中人物和剧情所需的情感意义,要照顾到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就需要译者字斟句酌进行翻译。而字幕作为剧中唯一的外来因素,与对白、画面同步出现,就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和剧中人物。

在吴宇森导演的《赤壁》中,蔡瑁、张允携大批军队和船只来降曹操,操大悦,道:“这不叫如虎添翼,叫如虎添蹼。”如虎添翼这个成语本义是形容强者又增添了新的助力,但是在这个片段中,曹操所处的战事需要水上作战,自然强调水上兵力,而中文“蹼”的含义指某些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脚趾中间的薄膜,用来拨水,因此,曹操才将蔡瑁和张允的投降比喻成“添蹼”。该处译文处理为:Now we can be tigers that swim!直接越过原成语,译出曹操想表达的这层含义。

《甄嬛传》里面有一句字幕就处理的很好,“天下有多少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入选,一家子鸡犬升天”被译为“Every girl wished to be selected so that the whole family could rise up through her success”,这种翻译就考虑到了文化和社会的差异。在西方,狗被认为是人类的好朋友,地位很高,如果直接将“狗”翻译进去,那么在没有文化统一的背景下,观众会很难理解其内涵;同样,西方观众对于“鸡”所代表的意义也无法理解,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巧妙的避开了这些文化元素,而是将该句的含义直接说出来了,这样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共鸣感会更强一些,毕竟在英美历史上,通过女子的婚嫁而改变家族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

再比如国产军事题材《亮剑》中,主角李云龙和下属的对话也被译者处理的比较巧妙。

比如他说“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我就不相信他们从此就变成棉花包,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魂还在。”在此处这句话被翻译为“If I die one day,the soldiers of Independent Regiment would still be brave.I do not believe that they will become a coward.Why?Because my soul is still there.”在这里,译者没有将“嗷嗷叫”直接翻译出来,而是用“brave”这个词来表达他对战士们的期许和肯定,效果肯定要比直接翻译成“嗷嗷叫”要好很多。除此之外,因为西方观众并不能理解“棉花包”在中国文化里指的是那种胆小怕事,任人欺辱之人,所以这里的“棉花包”也被处理成了英语里的“Coward”,两个词义虽说没有完全贴合,但也都含有胆小怕事之意。

三、结语

汉语言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对于本国人来讲有时都晦涩难懂,遑论外国观众,所以我们的译者在做此类翻译的过程中,要多元考虑到当地的文化背景。此文中仅以英语为载体进行了讨论,那么在翻译其他语种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将译语文化与源语文化相结合,找准切入点,将影视剧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人物情感准确的翻译出来,使观者更易产生共鸣,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 金蓓.视行业翻译伦理探究[J].视听,2019(3):54-55.

[2] 陆香.中国影视剧武侠文化的翻译传播策略:以《琅琊榜》为引例[J].外语研究,2017(6):82-86.

[3] 王克非,颖冲.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6):87-93.

[4] 龚薇.论英语翻译中的文化转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41-142.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翻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