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词语、句子、段落教学研究
2019-12-19金淑
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学科。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语文课程不仅会增长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会提升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词语、句子、段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 句子 段落
字词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段落,段落的关联组成篇章。这其中涉及学生对词语的识记能力,语言的组织协调能力,构思能力,有了这些基础才能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积极引导和启发,提高小学生词语、句子、段落的基认知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文词语的教学方法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小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才能顺利完成句子、段落、文章的写作。学习写作文章要从认识并理解词语开始。
小学语文课文中会遇到相对难懂、难记的词语,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学习这些难理解、难记忆的词汇。一方面,有些字词难于理解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另一方面,是一些词语比较抽象,超出了学生的想象范围和日常认知。对于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词语,教师可采用现场还原的方式加强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小学语文中《草原》一文出现了“渲染”“勾勒”等词,这两个词都是中国画中的用语,在课文中被用以引申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图画和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画和草原景色,先通过中国画进行简单的语意还原,再通过草原实景向学生讲解引申意义。这种将词语进行情境还原的方式,既形象地解释了词语的语意,又通过形象记忆法使学生对词语的音、形、意掌握得更加扎实。
二、小学语文课文句子的教学方法
句子构成段落,句子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因果句等。句子的学习由理解句意和造句开始。语句的表达也是学生学习、认知一篇文章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小学生对各种句子的学习和积累。
首先,理解句意要从句中关键词入手。比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中应重点向学生解释“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客”——作者自己。理解了关键词语,全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进而理解全诗。其次,用关联词造句。关联词是复句的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及固定用法,并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掌握关联词的用法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关联词的搭配及用法,让学生模仿关联词例句造句。或设置不同的语境及场景,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用不同的关联词造句。再次,用不同的句型造句。不同的句型可以构成不同的表述形式,运用不同的句型会使文章表述更加灵活多样。比如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疑问句、谦语句等。教师可以指定句型,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练习。
三、小学语文课文段落的教学方法
段落是把一个个句子连起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段落是联系句子与文章的桥梁,独立的自然段往往有集中的意义。段落也体现了文章的结构,使文章的条理清晰,结构明确。段落分析可以培养小学生深度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一)掌握段落内部结构和段落功能。段落承载着提示、总结、过渡、议论等功能,有的叙事,有的说明,有的抒情。段落内部往往有一定的结构关系,总分、承接、因果、并列等,教师要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识别有代表性的段落。在阅读时要注意揣摩段落内部结构和段落功能,比如记叙的段落一般会有时间、地点、人物。说明性的段落会说明事物的状态、特点。议论性的段落会阐明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抓住段落中的重点句子,学生在初步掌握段落特点后,更容易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认识文章结构。
(二)结合生活,对名篇进行仿写。学生学习总是以模仿为入门途径,特别是对于优秀的文章、句子和段落的仿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这对学生的段落学习以及整篇文章的构思都会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老舍的《草原》中的某些段落进行仿写,让学生深刻体会段落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每天练习写一段话,对生活中的一件事进行描述,或议论或抒情。教师也可设置情境和指定题目,让学生用一段话表述,发表看法。另外,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学生积累词句,学习篇章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指定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
四、结语
总之,词语、句子、段落的学习是为理解文章打基础,有了好的基础,文章才会构建得更加完美。小学语文教师要仔细揣摩语文课文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使小学语文课教学丰富、有趣,见实效。
参考文献:
[1]乙伟伟.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09).
[2]徐晓霞.浅谈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教学,2015(04).
[3]张光珞.谈小学语文段落教学[J].宁夏教育,1982(05).
(作者简介:金淑,女,本科,伊通滿族自治县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责任编辑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