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中阶段校园欺凌现象的危害性分析
2019-12-19陈丽君
陈丽君
摘 要:欺凌现象普遍存在于广大中小学校。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几乎每所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中都可能会发生校园欺凌现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遭遇过校园欺凌现象。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阶段;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欺凌现象的主体由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共同构成。首先,这种不良影响,不仅给被欺凌者带来一生难愈的心灵创伤,给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阴影,也给欺凌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一、 欺凌现象对被欺凌者的危害
在欺凌现象中,欺凌现象对受欺凌者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最严重的。对于被欺凌者来说,他们是校园欺凌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被欺凌者不仅遭受欺凌者言语侮辱、肢体殴打,还要忍受旁观者的起哄、嘲笑,他们受到的身心伤害是难以愈合的,轻则导致被欺凌者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课、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降、情绪抑郁、焦虑及头痛、失眠、做恶梦等相关症状等,严重者会导致被欺凌者离家出走、自残甚至自杀。有些被欺凌者担心被再次报复而选择自己默默忍受一切,承受着心理的压力和痛苦,甚至开始转向欺凌者,讨好欺凌者,以防止自己再受欺凌。有些被欺凌者事后怒气难平、心生怨恨,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报复欺凌者。有的被欺凌者在遭遇长期的欺凌后性格大变,不再唯唯诺诺,不再怕这怕那,而是孤注一掷狠狠反击欺凌者。有的反击成功,也有的反击失败。在反击失败的被欺凌者中,有的依旧胆怯,而有的转而欺凌比他弱小的同学,以寻求自尊的满足,从而成为新的欺凌者,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恶性循环。另外,除了影响被欺凌者学业、心理健康以及今后的行为处事外,也严重影响着自己的人际交往、周边环境的适应等问题。
二、欺凌现象对欺凌者的危害
欺凌现象对于欺凌者的危害虽然不像对被欺凌者的危害那样直接、明显,但是长久来看,对欺凌者的危害同样存在且深刻。欺凌者处在事件中人物关系的最顶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往往比较强壮。但是欺凌现象中欺凌者同样是受害者。首先,欺凌者大多是学习成绩较差、不讨老师喜欢的学生,在欺凌他人时,感觉到自己权威的存在,觉得自己是“老大”,是班上的“带头大哥”,他们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不认为自己的欺凌现象是错误行为,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甚至以欺凌他人为乐。如果欺凌者的错误行为得不到严厉的惩罚和正确的教育引导,那么,他们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欺凌者本身在人格或性格等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偏差,心理逐渐扭曲,认为施暴是自己能力的体现,是一件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长期实施欺凌现象无形中强化了这种错误的行为方式,认为欺凌别人是达到自己目的或者满足自己需求的十分有效的方法,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攻击型人格,经常欺凌他人,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这种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最后,欺凌者在欺凌被欺凌者的同時,也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拒绝、排斥、批评、责骂。当感受到周围人对他们的不接纳时,欺凌者会破罐子破摔、以烂为烂,妨碍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加重校园欺凌现象的凶狠程度,导致违法犯罪,走上不归之路。第四,欺凌者大都学习能力不强、调皮捣蛋、口吐脏话。由于他们在校表现不佳,容易与授课教师发生冲突,被授课教师责骂、批评或请家长,导致师生关系疏远,造成了欺凌者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欺凌现象对第三方的危害
欺凌现象伤害着校园欺凌现象的双方。不仅如此,这种影响还波及到第三方。这里的第三方既包括欺凌现象发生时在场和不在场的同学,又包括校园环境。对于校园欺凌的围观者而言,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有些围观者会从中模仿,要么转变为欺凌者,通过施暴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要么变得毫无同情心,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内心冷漠,从而失去正义感;有些围观者会感到恐惧,担心类似的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感到无力和无助感,导致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丧失。有些以旁观者身份观看欺凌现象,让欺凌者误认为被崇拜、被看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在场学生的协助或旁观,无疑推动了或加快了欺凌现象的产生和升级。
此外,欺凌现象破坏着校园环境的美好,使得未在欺凌现象现场而又听闻了欺凌现象的学生,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其一,校园欺凌现象会削弱在校学生的安全感,尤其是那些遭受欺凌和目睹欺凌发生的学生,他们会认为学校环境是不安全的,自身的一些基本权利容易受到侵犯;其二,如果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没有受到惩罚或者受到的惩罚轻于校规中规定的惩罚,那么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欺凌者继续实施欺凌,因而会有更多的欺凌,和谐的校园氛围被继续破坏;其三,校园欺凌的持续发生会给外界造成一种刻板印象,如“这个学校很乱”、“某学校管理很差”,而这一刻板印象在无意识中便成为了校园欺凌发生的温床。
参考文献
[1] 王柳.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状及成因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