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管理助力纺企转型提升

2019-12-19王正光

纺织服装周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机台纺纱构件

王正光

近年来,产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广进入从规模化应用到多种功能定制实现、从横向铺展到垂直深耕、从企业试水信息化应用到信息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诸多产业信息化系统当中,制造执行系统获得了最多的争议性反馈,同时也成为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最愿意尝试的系统之一。

纺织企业信息化管理简析

从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实践情况可以看到,企业信息管理的架构分为四层,分别是业务计划管理过程、制造运行管理过程、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感知和操控生产过程。

其中第2、1、0层是智能车间系统的底层,分别表示生产过程、感知过程、控制过程,在第2层可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生产控制过程,典型的有SCADA系统等。

第3层为制造运行管理过程,这一层更多地应用于采集各种基础数据信息和状态信息,定义了产品的流动过程,规范了车间记录、维护、协调等过程,本文讨论的制造执行系统即是这一层的典型应用系统。

第4层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可在业务活动和资源调动方面进行规范,能够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这四层架构共同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做出贡献,不同层级的信息系统也相应拥有不同的特性。

纺纱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结构分析

纺纱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Spinning)由九个功能构件组组成,分别是:品种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报表管理、机台运行管理、电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车间环境管理,各功能构件组相互衔接,覆盖了整个棉型纺纱智能车间制造活动全过程。

其中,品种管理应综合考虑车间内工艺安排、工序产能、资源消耗、设备加工能力、产品制成率等约束条件,以合理安排品种生产计划为目标,对车间生产过程中品种的设定和翻改进行查看、确认和更改。品种管理应包括品种设定、品种更换等功能构件。生产管理应对纺纱生产智能车间生产过程的各品种、各工序、各机台进行全程跟踪,实时掌握作业计划执行状态、进度、物料消耗情况、设备运转等信息,并对各参数、效率、数据进行统计报告、趋势分析,功能构件组应包括生产监视、单台监视、生产分析等。

质量管理应针对纺纱车间智能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半成品及产成品进行质量管控,可对粗纱、细纱、络筒等工序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在线监视和离线质量管理,包括纱条质量管理、粗纱质量管理、细纱质量管理和筒纱质量管理等功能构件。报表管理构件组的功能主要为对纺纱智能车间的生产数据、效率数据和参数、产能数据和参数进行汇总并整合,与历史数据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提供数据对比报表和趋势分析等,功能构件包括生产报表、效率报表和产能报表。

机台运行管理构件组的功能包括对各工序、机台的开停车、落纱、换段、故障报警等机台运行事件的历史数据、事件登记、处理措施、事件原因、处理结果等进行跟踪管理,功能构件包括开停车管理、落纱管理、换段管理、故障报警管理和粗细联管理等功能构件。电量管理构件组的功能主要为实时监视各类主辅机的耗电情况,统计不同品种吨纱电耗,设备用电异常预警,功能构件应包括电量监视和电量统计。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管理、专用备件管理等功能构件。人员管理构件组包括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班次设定和人员任务管理。车间环境管理包括温湿度管理、滤尘管理等功能构件,主要作用是在棉型纺纱生产过程中,对必要的车间支持条件集中管控,降低由环境变化、条件超限等原因造成的生产错误,确保支持纺纱生产的必要车间条件不偏离正常值,保证生产执行不受影响。

制造执行系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价值探讨

与其他工业信息化软件相比,制造执行系统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精细管理。系统管理模块集品种、生产、质量、报表、机台运行、电量、设备、人员和车间环境为一体,管理幅度大到生产运行,小到品种质量,努力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具体而言,各生产管理模块已经突破了传统生产管理環节对物料和产量的单一化控制,实现对纺织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各品种、各工序和各机台的全程跟踪,实时掌握作业计划的执行状态、进度、成本及设备运转等情况。

第二,量化管理。量化管理是通过客观的定量化数据指标代替传统定性化的主观判断。棉纺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可基于定量化的数据参数,实现对生产车间内部品种、质量、成本、设备和人员等的实时化精准管理。

第三,实时管理。管理具有动态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组织活动。系统的生产管理模块可以对车间生产过程的各品种、各工序和各机台进行24小时全程跟踪,实时掌握作业计划的当前状态、进度和设备运转状况等。质量管理可以对生产过程各工序的关键指标进行全天候在线监视和离线质量管理,从而保证提供符合用户要求的高质量产品。电量管理、人员管理等均可以实现对当前状况的实时监管。

纺纱制造执行系统通过整合棉纺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种类、生产调度、运行绩效、人员配置以及车间环境等信息,为车间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及时和高效的关于车间运营状况的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要目的,应着眼于帮助企业更合理地管理、更高效地运行,利用信息化手段,判断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环节和角色、自身的管理类型和重点,合理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特性和优势,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管理,提高企业的长远期竞争力。

(作者为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猜你喜欢

机台纺纱构件
台积电等半导体厂受地震影响不大
上汽通用五菱供应商注塑机台统计分析
纺织机械行业新标准4月实施
广西苗族古朴的纺纱织布加工秘籍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纺纱器材的技术进步与应用
武汉工地钢材贴上电子标签
不能忘却的“三八”机台
新型纺纱“魔术”的数字化空间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