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T位移模式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分析

2019-12-19李永刚周慧珍

山西建筑 2019年22期
关键词:作用点摩擦角挡土墙

李永刚 周慧珍

(1.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24)

挡土墙是土建工程中的常用建筑物,设计挡土墙时,其土压力计算必不可少。土压力已经历200多年的研究,出现了土压力图解法、极限平衡理论计算、能量理论计算、土压力空间计算、水平层分析计算、有限单元计算等,但目前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仍不完善,一是因为挡土墙绝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非极限状态[1];二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陷、墙体上各种力的组合变化,使挡土墙发生平移、转动,形成各种墙体位移模式[2],加之众多影响因素使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没能形成系统理论。挡土墙土压力非极限状态处于常态化,墙体位移形式和大小对挡墙土压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不同墙体位移模式的非极限状态土压力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RTT位移模式——挡土墙平移、绕墙顶转动组合位移模式条件下,挡土墙被动、非极限状态土压力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1 RTT组合位移模式挡土墙被动非极限土压力分析模型

1.1 计算模型

RTT位移模式是挡土墙平移和绕墙顶转动的集合,相当于刚性墙体绕墙顶以上某点O的转动挤压土体时形成被动状态,如图1所示,O点在墙背延长线上,O点至墙顶距离nH,n小,墙体平移少,n=0,墙体为纯转动,墙底水平位移量由平移和转动共同所致。

为简化计算,假定墙后土体存在滑动土楔和滑移平面——准滑移面,在其当中取水平微元,如图2所示。单元两侧是墙背、不动土体对微元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墙体转动导致墙背各点的水平位移不同,相邻水平微元之间的水平位移差异形成单元间的剪应力;墙背、不动土体的摩擦以及重力的作用致使单元之间的正压力不断变化。

1.2 土体参数分析

土体从静止状态到极限状态是一个渐变过程。无墙体位移的初始状态对应的墙土外摩擦角和填土内摩擦角分别为δ0和φ0;墙体位移达到极限状态位移值Sc时,墙土外摩擦角和填土内摩擦角分别达到其最大值δm和φm;挡土墙位移不断增大时,δ(外摩擦角)与φ(内摩擦角)逐渐发挥出来。δ和φ随墙体位移而变,它们都是挡土墙位移量S的函数[3]。

tanφ=tanφ0+Kd(tanφm-tanφ0)

(1)

tanδ=tanδ0+Kd(tanδm-tanδ0)

(2)

Kd=4arctan(S/SC)/π

(3)

墙体位移S影响Kd,进而影响δ和φ。S=(nH+y)S1/(nH+H)为RTT位移模式情况下,挡土墙顶以下y处计算点的平动位移量。填土表面以下墙背处填土的埋深不同,水平位移不同,其内外摩擦角不同,δ和φ是埋深y的函数。φ0由改进的库仑方程求解[4]:

(4)

其中,K0为静止侧土压力系数,正常固结土K0=1-sinφ。水平单元之间的摩擦角——层间摩擦角φ′=0.5φ[5]。

1.3 滑移面倾角和被动土压力系数取值

滑移面倾角与填土的内外摩擦角有关,RTT位移模式挡土墙后填土的内外摩擦角随埋深变化,将导致准滑移面倾角随埋深而变——曲线准滑移面。为简单起见,使用库仑理论近似计算准滑移(平)面倾角:

(5)

其中,φ1为墙后各层填土发挥出来的内摩擦角的平均值;δ1为墙土接触面外摩擦角平均值。

根据文献[6],取实用的被动土压力系数为:

K=(1.0~0.81)(cos2θ+Kpsin2θ)

(6)

粗糙墙背时,θ=45°+φ/2,Kp是朗肯被动土压力系数:

Kp=tan2(45°+φ/2)

(7)

2 RTT位移模式挡土墙被动土压力计算

根据计算模型图2,列出水平单元体的竖向力平衡式:

(8)

其中,b1=(H-y)/tanα;b2=(H-y-dy)/tanα;dw=γ(H-y)dy/tanα。

忽略二阶微量,整理可得:

(9)

考虑无黏性土体,令:

px=Kpyτ1=pxtanδτ2=rtanφ

(10)

列出水平微元水平方向力的平衡:

不计二阶微量,简化得:

(11)

无黏性土层间剪应力:

τ=pytanφ′

(12)

其中,φ′为微元层间摩擦角。

式(9),式(11)联解,整理得:

(13)

其中:

式(13)为RTT模式非极限被动状态下水平微元的基本方程。

式(13)为一阶微分方程,但在RTT位移模式非极限状态情况下,δ,φ和K随y而变,A,D两参数也随y变化,方程理论求解困难。当y值变化较小时,K,A,B的变化有限,可考虑三者均为常量,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式(13)的近似通解。

(14)

由边界条件确定y=y0时的py=py0,可得积分常数C、垂直土压力和水平土压力:

(15)

px=Kpy

(16)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由式(14)~式(16)可求挡土墙被动土压力:从墙顶到墙底划分若干层,填土表面y=0的均匀垂直土压力py0是第一层的初始条件,即第一层可解;第一层底部之垂直土压力是第二层的初始条件,第二层可解……第i-1层底部的垂直土压力是第i层的初始条件,第i层可解。由此得到各层的土压力。

3 实例计算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7]的试验资料,取计算参数:挡墙高H=1.0 m,砂土容重γ=15.6 kN/m3,φm=34.2°,δm=2φm/3=22.8°,墙体平移极限状态位移量Sc=8.5%H=8.5 cm。为了比较分析,取n=0,S1/S1=0.55 为情况1和n=0.78,S1/S1=0.66为情况2进行计算对比。

K0=1-sinφ=1-sin34.2°=0.44为静止土压力系数,令δ0=φ0/2,由式(4)计算可得δ0=10°,φ0=20°。经数值分析得到两种情况的土压力分布如图3所示。

两种情况的土压力分布与文献[7]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对于RTT位移模式挡土墙,一方面是从顶到底墙背处土体的位移逐渐增大,填土摩擦角发挥值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从顶到底挤压填土的程度逐渐加强,这就使水平土压力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越靠近墙底土压力的增长越快,土压力的分布为上凹曲线。这种上凹曲线的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必定在墙高的下三分区。情况1为绕墙顶纯转动挤压填土,计算总土压力27.51 kN,作用点距墙底0.22H;情况2为绕墙顶转动加平移挤压填土,墙底和墙顶的挤压强度均大于情况1,其计算总土压力38.15 kN,作用点距墙底的高度较大,为0.26H。n值小,墙体平移挤压较弱,合力作用点距离墙底比较近;n值大,墙体平移挤压强,墙的顶底挤压都比较多,合力作用点距离墙底较远。

4 结语

利用准滑移面概念和水平单元分析方法,研究墙体绕墙顶转动加墙体平移组合位移模式情况下,垂直墙背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其土压力为上凹曲线分布,随墙体转动量和平移量的增大,总土压力非线性增长,合力作用点在墙体的下三分区,墙体平移量相对增大,作用点提高;墙体转动挤压相对较多,合力作用点降低。

猜你喜欢

作用点摩擦角挡土墙
明确力的三要素 巧作力的示意图
市政道路工程常用挡土墙类型探析
浅议桩基托梁挡土墙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共点力平衡问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尝试用特殊求极值的方法进行自编物理题
不同运动状态下物体所受摩擦力作用点的分析
考虑土拱效应的铁路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综放支架顶梁外载及其合力作用点位置确定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