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用杏有性杂交子代苗期测定试验
2019-12-19畅凌冰梁臣王治军魏素玲王晓耐
畅凌冰,梁臣,王治军,魏素玲,王晓耐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
仁用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和木本粮油资源,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高创汇率的土特林产品。多年来,仁用杏产区生产一直沿用传统的老品种,加快开展仁用杏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刻不容缓,近年来我们开展仁用杏有性杂交种子的子代苗期测定,在子代苗期实行的早期选择,为缩短育种周期和加快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种测评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 材料来源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杂交种子获取:2015年3月选择不同优良品种仁用杏进行杂交授粉(杂交组合见表1),对杂交授粉的仁用杏树加强生长结果管理,在6月份果实充分成熟后将果实采摘带回室内,剥除果肉,将杂交种子冲洗干净,杏核晾干,分杂交品系分别收藏备用。
1.2 方法
杂交授粉后获得的杂交种子, 12月中下旬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7天,直接播种育于宜阳县盐镇贾沟试验田。苗木出土后加强管理,进行及时的浇水、除草、防虫、防病等工作,保证苗木茁壮生长(苗木生长情况见表1)。苗木在7~9月份观察对比子代苗叶片与父母本叶片相关性状,落叶后观察子代苗枝梢与父母本当年生枝梢相关性状。按照早期性状相似性高,遗传性越稳定,作为选择子代优良无性系的苗期鉴定性状标准进行优株的选育。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种子出苗比较
杂交后种子因父母本不同,出苗率差异很大。仁用杏品种之间杂交种子出苗率明显高于国外杏与仁用杏杂交种子出苗率,龙王帽♂和优一♀出苗率达62%,味馨♂和白玉扁♀没出苗(见表1和图示)。根据我们做过的试验,仁用杏与国外杏品种杂交结实率较高,但从种子播种出苗率情况看,仁用杏品种之间授粉结出的种子出苗率高,表明种子发育良好;仁用杏与国外杏杂交授粉结出的的种子出苗率很低,表明种子发育不太好,说明父母本亲和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杂交后代的平均苗高和地径平均生长值来看,杏树的遗传性状相对稳定(见表1)。除金太阳与优一的杂交组合外,其它杂交组合后代生长量与父母本的生长势和树体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即父母本生长势强,树体高大,子代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也大,由此,可根据苗木的生长量选择相关性较高的子代苗开展早期性状选择,淘汰部分劣质苗,减少育种工作量。
表1 杂交种子及出苗率生长情况比较
图1 杂交种子及出苗率情况比较
2.2 杂交后代苗早期性状选择
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分子标记技术对F1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分别就杂交后代子苗的叶片长宽比、1年生枝条第1间节长、芽长等性状,与父母本上述性状的相关性比较,再从枝条色泽、叶缘锯齿﹑叶面光滑等性状比较,以相关系数γ>0.6为限度,从中预选出8株后代,金太阳♂×优一♀的杂交后代苗初选2株分别与父母本性状系数γ>0.6的单株,龙王帽♂×优一♀杂交后代苗选出1株与父本遗传性状相关系数高的单株,味馨♂×超仁♀杂交后代苗选出3株分别与父母本性状相关度高的优良单株,优一♂×超仁♀杂交后代苗选出2株分别与父母本性状相关度高的优良单株,其上述单株性状趋向于父本或母本(见表2)。通过今后的高接测定,确定其结果性状及抗性、丰产稳产、生态适应性等优良性状的遗传力,可为杏树苗期选优确定早期遗传性状指标,从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提供杏树育种理论基础。
表2 杂交后代苗期性状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仁用杏有性杂交父母本不同,结实后种子出苗差异很大。试验结果表明,仁用杏品种之间授粉结实后代种子出苗率高,而国外杏与仁用杏杂交后代种子出苗率低,是否与种胚发育有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为缩短育种周期,对苗木早期选择进行选优,陈益泰[1]曾对林木的早期选择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早期选择在林木育种中是十分必要的,对多种树种通过不同的指标评价,在苗期实行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林木早期选择所选育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可以作为优良品种无性系化的材料[2],表明可为仁用杏优良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提供依据。
从杂交苗早期性状与父母本的相关性进行仁用杏优良单株初选[3],通过选择杂交苗叶片长宽比值,枝条节间长等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初选8株单株,在今后的性状测定中验证早期预选性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杏树新产品选育早期性状的鉴定奠定理论基础和测评方法,可缩短育种周期,节省育种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