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昌:两腿带泥志存高远的“土专家”
2019-12-19刘华彬
■ 文 / 本刊记者 刘华彬
在安徽省天长市众多合作社中,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显得很“另类”,其特别之处就是对科技的不懈追求,而这源于其有一个爱琢磨的理事长张建昌。张建昌从事过建筑、矿山开采,2009年3月牵头成立合作社,提供育秧、机插秧、植保等农事服务,如今有成员86户,年服务面积2万亩。在张建昌的带领下,合作社致力于农机农艺“软硬”融合,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把科学种田做成了合作社的“金字招牌”。
学“软”科技,科学种田成“土专家”
在回家种地前,张建昌掌握的关于种地的知识并不比其他农民多,但勤学肯干让他很快变得不一样。通过学习培训,张建昌取得了“高级农机修理员”“高级植物保护员”“高级农作物保护员”“高级信息化农技师”证书,还报考了安徽省工商管理学院MBA班。张建昌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在水稻育秧插秧环节。张建昌经过观察摸索,总结出“机插秧弹性秧龄育苗技术”,解决了秧龄过长无法栽插的问题;应用、示范、推广“稻种印刷和钵苗育秧结合”技术,秧苗返青期短,分蘖快,还可以增加秧龄弹性,减少劳动力投入,亩均减少用种1.5斤,节省成本50元左右。如今,合作社的育秧成了天长市的一张名片,每年育秧面积近8000亩。
2.在秸秆处理环节。张建昌摸索出了“水稻留高茬小麦免耕条播技术”,解决了由于秸秆禁烧,全量还田,造成麦田失墒、小麦出苗难、冬天容易冻死等问题,还提高了小麦产量。该项技术已申请了实用技术专利,在当地得到大面积推广。
3.在施肥环节。张建昌与化肥企业合作,倡导绿色用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一是示范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菌肥。通过施用复合菌肥,每亩减少用肥氮、磷、钾22斤,经市土壤肥料检测站检测,土壤中“碱解氮含量167克/公斤,全氮1.97克/公斤,有机质32.1克/公斤,有机磷21毫克/公斤,速效钾166毫克/公斤,PH6.5”,指标数据为全市最好,2019年推广面积达1.5万亩。二是示范推广缓控释肥。通过侧深施缓控释肥料,水稻1季只施1次肥料,即可满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20%,减少用工10%,降低了肥水富养化。三是综合利用废弃物。对烘干房的废弃物进行高温发酵,生产育苗基质,亩均节省成本15元,还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
张建昌坦言,时代在进步,即便做一个农民,也要不断学习。很多农民思想传统,认为不就是种几亩地,种子撒下去就能长出庄稼,并且思想保守,请他来观摩推托没时间,教他怎么做还没做就说你的方法不行,这样的话肯定会被社会淘汰。另外,作为高素质农民,不仅要懂种地,会管理也很重要,比如水稻生产出来了,就要会怎样卖上高价钱。
如今,张建昌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被市广播电视学校聘为兼职教师,除已拥有1项专利,还有2项实用技术专利正在申请。除自己学习,张建昌还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农机、农技、植保等培训,请专家上门指导,与兄弟单位长年开展业务交流;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承担建设优质绿色高产小麦生产攻关基地,探索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模式。
研“硬”机械,高效作业功夫了得
如果说科学种田解决了“如何种”,机械化则是要解决“谁来种”。天长紧邻江苏,工业经济发达,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现象普遍。针对这种情况,张建昌将合作社的主攻方向放在了作业全程机械化。
从事农业前,张建昌就懂一些机械常识,因此经常结合田间作业需求与面临的问题,对农业机械进行改进。2018年,合作社引进水稻印刷播种机器。所谓水稻印刷播种,就是把玉米淀粉制成的食用胶涂在纸上,然后像印字一样,把一粒粒稻种整齐准确地固定在纸上,再把纸铺到田里,洒上一层薄土。刚开始时,水稻印刷后,铺纸、洒土全靠人工,张建昌就和厂家交流,在机器上加装1个装置,实现了机器铺纸、洒土,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此外,张建昌还有多项创新与率先之举: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引进水稻侧深施肥机械,肥料利用率提高20%;对插秧机进行改造,实现了插秧、施肥、喷洒除草剂一次性完成;组装“施肥、穴点播、除草剂封闭处理一体机”,减少了作业程序,提高了机具利用率,节省了用工;与安徽农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合作,研制水稻轻简化栽培机械,突破了水稻播种不均匀、旱育穴播的技术瓶颈;在全市率先引进无人驾驶插秧机,翻开了智能化农机新篇章;对合作社农机具加装GPS设备,实现了作业全程监控、实时纠正。
这些年来,合作社在农机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13年,合作社被认定为天长市农机示范社;2014年,被认定为省农机示范社;2015年,被认定为省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建立了滁州市级农事服务中心1座;获得了滁州市第四届步进式机插秧比赛一等奖和第六届高速乘坐式机插秧比赛一等奖。
搭大平台,整合资源更上层楼
在发展中,张建昌深切地感到,如果一家合作社什么都做,不但做不了、做不好,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1.强强联合,组建联合社。张建昌与其他合作社组建了天长市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被选为副理事长兼总经理。联合社为张建昌及其合作社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比如联合社建设了仓储容量达1.2万吨的仓库,购买了批次烘干能力达350吨的循环干燥式烘干机20台,合作社的粮食烘干全部放在了联合社;张建昌全面负责联合社技术工作,自己的技术专长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2.搭建平台,实现多方共赢。合作社与上下游企业对接,通过村集体发展订单种植,带动了500多户小农户,水稻按市场加价0.13元/斤收购,小麦按市场最高价收购,农户亩均增收180元,村集体向企业收取一定服务费用,壮大了集体经济。
火车跑得快,离不开车头带。在张建昌领导下,合作社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帮助农户卖,成员年人均纯收入达2.35万元。张建昌也因突出贡献,被推选为天长市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天长市家庭农场协会副会长、天长市稻米协会理事,获得“滁州市劳模”“滁州好人”荣誉,并当选天长市第十届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