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苗期标粗模式初探
2019-12-19谢宇坪
谢宇坪
(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霞浦 355100)
福建省霞浦县县现在的鳗鱼养殖品种主要为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主要是以水泥池为主的工厂化养殖模式,苗期都是在水泥池里度过,该模式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管理不便,且养殖成功率不高。为打破这一局限,2018年,福建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有水泥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采用经济简便的材料制造小型养殖池,开展了新型养殖模式试验——鳗鱼苗期标粗模式。该文详细介绍了该新型养殖模式,总结了该试验的经验和不足,希望能够为鳗鱼养殖模式的创新以及日后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设施与材料
1.1.1 池体支撑结构 以钢材为材料,通过焊接形成支撑结构,长18 m,宽2.2 m,高1 m,放置于原有的水泥池中。
1.1.2 池体结构 采用聚氯乙烯材料焊接形成长18 m,宽2.2 m,高0.8 m,两边弧形的形状,放置于支撑结构内,中间设置一块挡板隔开,挡板长17 m,高0.8 m,头尾两端各留0.5 m的流水循环通道,池子两头各设置一个排污口(图1)。
1.1.3 料篮 料篮设置在排污口隔壁的水面上,靠近走道的一头,便于投喂饵料,同时更好的观察鳗鱼生长情况,长1 m,宽1 m,高0.2 m。
1.1.4 增氧设备 采用纳米管铺设在池壁和中间隔板的底部,联通到充气泵。
1.1.5 循环进水系统 采用口径110 mm的聚氯乙烯管道设置在池子中部上方,管道两端相反方向各开几个孔,借助水的推力使池内水体循环流动起来。
图1 池体结构图
1.1.6 排污系统 池子两头各设置一个排污口,长0.5 m,宽0.4 m。采用口径200 mm的聚氯乙烯管道设置在排污口下方,连接到污水处理池。
1.1.7 污水处理系统 该试验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分为三级。首先,排污口排出的水进入一级污水处理池,主要通过物理吸附沉降等方式进行处理,然后流向二级污水处理池,通过物理吸附沉降同时添加微生物进行处理,最后流向三级污水处理池,通过增氧机搅动,带动水体流动,起到增氧及活水的作用,处理后流向进水管。
1.2 养殖方法
该模式鳗鱼苗期采用的养殖方式与原水泥池养殖方式一样,只是采用循环水替代了排水与进水。
2 结果
该次试验于2018年5月15日投放鳗苗10万尾,品种为美洲鳗鲡,平均规格5 500尾/kg,投放于2个养殖池内。经过44 d的养殖,进行第1次选别分池,统计鳗鱼109 kg,成活率100%,平均规格917尾/kg。同时,为更好的验证本模式,2019年4月28日,福建省长乐市文岭镇石壁村养殖户陈孔信也对该模式进行了试验,投苗30万尾,平均规格5 000尾/kg,投放于6个养殖池内。在总结之前的经验基础上,经过55 d的养殖,进行第1次选别分池,统计鳗鱼850 kg,成活率100%,平均规格353尾/kg。
3 讨论
3.1 鳗鱼苗期标粗模式的优势
3.1.1 养殖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 养殖池主要由钢材和聚氯乙烯板材构成,价格均不高,只需要简单的焊接、固定就可成型,现场施工非常方便,如果量产的话做成模型组件,现场拼装更加简单。
3.1.2 日常管理方便,劳动强度小 克服了传统水泥池养殖需要人工下水洗池、排污等诸多不便,只要站在池子边上,采用刷子简单刷洗就能轻松完成洗池清污工作。该模式大大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同时避免了下水作业对鳗鱼造成的影响。
3.1.3 养殖用药量小,节约成本,提高成功率 该次试验鳗鱼全程无发病,平时只采用一些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用药量极小,大大降低了用药成本,且对水质破坏小、污染小,给鳗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养殖成功率。
3.1.4 用水量小,节能环保 传统水泥池养殖换水量大,此模式采用循环水养殖,用水量很小,不仅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进排水的电力能源消耗以及劳动成本。
3.2 鳗鱼苗期标粗模式的不足
3.2.1 设施设备不够完善 该试验在原有的旧水泥池上进行改造,各种养殖结构、设备以及循环水系统都很简陋,特别是循环水系统过于简单,虽然节约了成本,但是水处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是新建养殖场的话就可以更合理的规划,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率。比如池体及支撑结构可以改造成砖混结构,节约成本;循环水系统可以引进一些专门的设备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等。
3.2.2 该试验处于摸索阶段,经验不足 该次试验尚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经验都不够,只有在养殖的过程中一边试验一边总结一边改善。很明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陈孔信养殖户的标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