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下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探究——以左行、右行为例分析
2019-12-19夏云飞
夏云飞
基于文化下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探究——以左行、右行为例分析
夏云飞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不同文化会孕育出相同的行为方式,如人类都用杯子喝水,也会孕育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如中国使用筷子就餐而西方惯用刀叉。现代产品设计应从研究人行为方式产生变化的原因出发去研究设计问题。本文介绍了不同文化下左行和右行行为方式的产生发展史,然后分析了导致其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后得出基于文化下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文化;行为方式;左行右行;产品设计
引言
人类文化是复杂而多样的,不同文化会孕育出相同或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器物文化,人的行为会影响器物,而器物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行为方式与器物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产品设计应从研究人行为方式产生并变化的原因出发去研究设计问题,分析导致行为方式相同和不同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本文以左行和右行为例分析了产生二者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基于文化下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就发生在这些因素中。
1 左行、右行的产生和发展
1.1 中国左行、右行的产生和发展
战国时期有“女子到大军,令行者男子行左,女子行右,无并行”的记载[1];秦朝颁布过“道路男子由左,妇人由右,车从中央”的规定[2];唐朝颁布法案规定出入城门“入由左,出由右”;南宋朱熹以“靠左走”为例向弟子阐明道理的典故也表明靠左走已是社会习俗[3]。总之,一般认为中国古人出行靠左走,车马走中央。近代以来,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左行制始入中国;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左行制传遍中国;1934年,政府颁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规定:“车辆一律靠左行”;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因美军留下大量左驾右行车,又改为右行;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右行制,推行至今[2]。
1.2 西方左行、右行的产生和发展
无独有偶,靠左走也是古欧洲人的习惯,该习惯起源于罗马帝国,后传至整个欧洲。这一习惯还受到教会影响,1300年,罗马教皇规定,来罗马朝圣靠左行走。也有例外,如法、德平民多选择靠右行驶,而贵族则保持左行的习惯[3]。左行制还源于海上航行,15世纪,英国为减少船只进出泰晤士河的事故,制定了左行制[4],后普及到车辆,设计并制造了右驾左行车,并传到海外管辖区。1789年,法国大革命成功后,因反对贵族改为右行制[2],后传到其他国家。1792年,美国右行法规开始实施[5],逐步确立,设计并制造了左驾右行车,后传到其他国家。
2 左行、右行产生的因素分析
2.1 左行、右行产生的内部因素
2.1.1 生理习惯
生理习惯是古代中西方产生左行习惯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是左行而非右行呢?因为多数人是右利者,习惯性地使用右手和右脚。古人骑马,习惯左脚上马镫,右脚跨上,靠左行更有利于人们上下马,也符合人们以身体右侧相会的习性,包括示意、握手、攻击、防卫等[2],如战斗时的状态,古人一般左手挽盾持缰,右手执利器,根据生理特征,人更易将握有武器的右手朝向右侧以防不测,逐渐形成了左行的习惯。
近现代左右行的发展主要是由汽车的发展决定的,主要分为右驾左行和左驾右行两种。根据人的生理习惯,二者各有优缺点。多数人用右手攻击,左侧是安全区,右侧是警惕区;右利者的右手逆时针转动更自然。因此人在快速运动时,发现危险后本能地向左躲闪,能减少事故伤害。而右行开车时左手扶方向盘,右手负责换挡、手刹和按仪表盘等复杂动作,更符合多数人的操作习惯,也能减少事故的发生[6]。
2.2 左行、右行产生的外部因素
2.2.1 社会因素
古时中国左右尊卑分明,对左行右行有一定影响。先秦时期,以左为尊,男尊女卑,男人走左边,女人走右边,不能同行。宋代朱熹曾对弟子说:“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也是出于左右尊卑。但随着时代发展,关于左右的偏见逐渐淡化。
2.2.2 安全效率
先秦作战时,战车靠左行驶,军官在左而卫士在右,当时军中以右为尊,“车上贵左”,为什么呢?因为战车靠左行驶,左边更安全[7]。唐代长安人流密集,“入由左,出由右”有效疏通了交通,提高了效率。教皇提出左行和唐朝类似,由于罗马城人车过于集中,左行有效地维持了交通秩序。15世纪的英国规定进出泰晤士河靠左行主要是为了安全,减少事故,同时提高了交通效率。
2.2.3 战争因素
欧洲左右行的传播主要是因为战争,罗马以军事立国,其不断扩张中将左行带到整个欧洲[3]。法国大革命成功后,右行制随拿破仑的对外扩张,传到其他国家,如德国、俄国等。二战期间,希特勒在占领区推行右行[5],如匈牙利、捷克等。我国近代一度改为左行也是由于战争。左行制则由英国传到海外管辖区,如印度、南非等。
2.2.4 科技因素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出行方式一直在改进,从步行到骑马,再到马车普及,到现在的汽车、火车等。法、德等国的平民右行主要跟马车的普及有关。法、德是传统大国,道路平坦,乘坐马车的要比骑马者更多,赶车挥鞭时坐在左边更顺手,而且坐在左边靠右行时容易观察会车时马车间的距离,可以减少摩擦事故发生,更能保证安全。后由马车发展为汽车,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当下并存的的右驾左行车和左驾右行车。
2.2.5 地理因素
右行国家多是大陆国家,如美国、中国、德国等,而左行国家多是岛国和半岛、次大陆国家,如英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因为大陆上多为右行国家,左行国家为了与周围国家车辆来往方便就改变行驶方向,如瑞典。
2.2.6 经济因素
二战后,汽车数量剧增,以美国为首的汽车公司,如亨利·福特在1908年推出的左驾右行“T型车”,快速占据美国汽车市场的50%。美国是汽车工业的发祥地,其左驾右行车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因此在许多国家左行右行上起着重要作用[8],如我国最终改为右行,主要受美国汽车影响。
3 基于文化下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探究
3.1 不同文化下行为方式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3.1.1 不同文化会导致相似的行为方式,进而导致相似的产品设计
作为文化与设计主体的人尽管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但在生理特征上是相似的,所做“事”的行为方式也是相似的,由“事”产生的“物”自然也相似,所以不同文化导致相似的设计不足为奇。根据前文,基于多数人为右利者的特性,可发现古代中西方人都从左侧上下马,右手持武器,左手持盾牌,因此造出的马鞍、武器等器物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3.1.2 不同文化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而导致不同的产品设计
文化的本质是多样的,各地区、民族皆有相应的文化精神。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说过:在各个不同地区,由于文化因素的不同结合,文化特征的性质也全然不同。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的设计。如英国的右驾左行车和美国的左驾右行车,前者源于中古时的骑士决斗文化,后者源于车辆增多而引发事故增多的改良设计,美国汽车业在吸取欧洲制车优点的基础上,孕育出以舒适和安全为特点的“美式汽车文化”[8],并流传开来。
3.1.3 外来文化会改变本土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本土产品设计
全球化背景下,行为方式的改变往往身不由己,文化入侵早已司空见惯。根据前文,左行右行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战争和殖民,二者是文化入侵最直接的武器。当下的左行制国家多数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多数右行制国家则归因于拿破仑和希特勒。另外,由于全球化的需要,各种世界组织都会推行一种普遍的行为规则,各行各业也都在积极建立行业标准,比如美国的左驾右行车是全球多数汽车公司的设计标准。
3.2 产品设计通过文化对行为方式的影响
3.2.1 产品设计通过文化对行为方式的改变
意大利设计师索特萨斯说:“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纵观左右行的发展史,其变化跟人的出行方式息息相关。由于文化知识的发展,新的交通工具诞生,出行方式也一再被更新,而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早期人类出行只能依靠步行;后来驯化了牛、马等动物,设计了骑行的方式;再后来有了牛车、马车等,逐步普及;近代以来出行方式以井喷的方式呈现,自行车、汽车、高铁等。一旦设计产生新的交通工具,人的行为方式也随之产生较大的变革。
3.2.2 产品设计通过文化对行为方式的制约
设计一旦成为传统,成为一种行为规则,就增加了“文化”和“社会规范”属性,深深烙在人的心里,要改变很困难。瑞典改左行制时,甚至动用军队来维持交通秩序,通过强力推行,终于改革成功。1960年,英国也考虑过改变现行的左行方向,但最后告吹。因为改为右行,英国不仅要更换路标,还要承受因改变行为习惯而可能导致的交通事故和人们的不满[9]。
4 总结
产品设计是在社会文化的各种复杂因素共同约束下的一种物的创造活动。本文以左行、右行这两种行为方式为例,探究了基于文化下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研究导致行为方式不同或相同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了解基于文化下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更好地指导设计。
[1] 王子今,孙中家.战国秦汉时期的女军[J].社会学研究,1996(06).
[2] 乔文.道路左、右行制的由来[J].交通世界,1994(01).
[3] 朱巍.交规起源:靠左走还是靠右走[N].北京日报,2012-10-17(020).
[4] 肖言庆,曹永臣.汽车为什么各走一边[J].汽车与安全,2003(9).
[5] 过玉清,周永康.左右行发展趣话[J].世界知识,1987(18).
[6] 喻晓.靠左走还是靠右走?[J].新华航空,2010(11).
[7] 李开周.古人习惯靠左走[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1(07).
[8] 唐黎标.“右驾右行”、“右驾左行”和“左驾右行”[J].城市公共交通,2009(5).
[9] 李培林.全球化和汽车左行的制度[J].经济导刊,2004(08).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 and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Culture——Take Moving on the Left or Right as an Example
Yun Fei Xia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Different cultures can produce the same behavior. For example, humans generally use cups to drink water. It can also produce different behaviors. For example, Chinese use chopsticks to eat while Westerners use knives and forks. Modern product design should explore the design issues starting from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for the generation and change of human behavior.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behavior of moving on the left or right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es. Then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lead to its change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interactions with each other between behavior and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culture.
culture; behavior; moving on the left or right; product design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9.03.041
TB47
A
1672-9129(2019)03-0116-04
夏云飞(1994.4—),男,汉族,籍贯:河南驻马店人,武汉理工大学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E-mail:bianjibu200808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