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新媒体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发展分析
2019-12-19周广超何聪聪
周广超,何聪聪
数字化新媒体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发展分析
周广超1,何聪聪2
(1.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滁州,239000;2.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近年来,在数字化新媒体的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如何生存发展,成了一个炙热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将通过具体实践调查与文献查阅分析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发展之道,旨在以实际分析为前提,促进其发展为目的,使民间工艺美术在新媒体环境中取得质的飞跃。
数字化新媒体;民间工艺美术;生存发展;
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和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新媒体已经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必然会对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那么,理清新媒体的概念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数字化新媒体概述
1.1 数字化新媒体的概念
近年来,新媒体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而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学术界说法不一,至今毫无严格定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例如从学术期刊栏目上来看,包括数字移动电视,IPTV,甚至还包括博客。那么严格来说,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既与数字技术、网络为主的可以界定为是新媒体的范畴,上述概念只是从现代技术和传播信息为主要目的地角度出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定义。实际上,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形式而言的。例如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利用现代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媒介(手机、电脑等)向观众传播信息。总之,新媒体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
1.2 数字化新媒体的特征
1.2.1 速度性与交互性
速度性与交互性是数字化新媒体的特征之一,所谓速度性是指传播速度快,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将信息快速的传递给观众。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或者广播来说的。交互性是在观众获取信息的同时,可以进行参与评论或回复,体现一种交互式的行为,而传统的媒体则无法达到这一特性。
1.2.2 丰富性与永久性
丰富性与永久性是新媒体的有一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就有信息量大、丰富性的特点。例如传统的报纸媒体每个版面的信息量是固定的,无法提供大量的信息。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还可以永久性保存,方便日后查阅。
1.2.3 传播性与价值性
新媒体的传播性是指信息的双向传播或者多向传播。价值性则是指媒体本身具有承载信息的价值,加上传递的信息价值、观众心理反映的价值以及媒介的自身价值等,共同组成了新媒体的价值性特点。
综上所述,新媒体是在新的环境中诞生的产物,其也在影响改变着各种传统的产业或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美术这一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领域。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把握发展时机,在了解数字化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后,探讨民间工艺美术如何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中创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 数字化新媒体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途径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头戏的民间工艺美术也必须寻求新的发展之路,无论是在创作工艺还是继承保护方面都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求得与时代相符合的发展道路。通过调研、查阅文献,分析总结出新媒体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发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新发展道路
无论任何时代,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也就是说,应该利用数字化新媒体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符合当前的发展环境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创新发展主要是从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工艺或形式方面进行。例如剪纸艺术的图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软件进行设计;年画木板的雕刻可以采用网络激光刻印;陶瓷的造型可以运用新媒体网络3D打印技术进行制作模型,提高成品制作的成功率等。由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繁多,不管何类工艺美术都应利用新媒体,以求自身的创新发展。因此,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工匠精神的同时,还要适合当前的新媒体环境,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民间工艺美术才能生存发展,代代延续。
2.2 保护技艺道路
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宣传、保护、修复、甚至可以永久保存的发展途径,进一步使得濒临“断流”的工艺美术焕发新机,获得传承与保护。运用数字化多媒体可以将工艺美术的制作工艺记录成音频形式永久保存;运用多媒体速度快、信息丰富等特点宣传各地民间工艺美术,提高知名度等。例如,安徽凤阳凤画曾经一再失传,出现“断流”的现象,后经过多种途径发展,取得今日之辉煌。采访凤画艺人,录制创作音频制作微课程,利用多媒体形式让民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学习凤画的创作技法。一方面不仅避免了凤画技法再度失传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凤画的知名度,打破了地域限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经制作专题采访电影片宣传保护凤画这一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因此,多媒体这一新生的形式不仅给民间工艺美术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如何在不失去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新媒体,使自身获得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总之,应该抓住机遇,利用数字化多媒体保护民间工艺美术,为之保驾护航。
2.3 完善产业道路
民间工艺美术已发展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和地域风俗的工艺产业,利用新媒体完善产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制作、推广、营销等都离不开新媒体。工艺美术品的营销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跨地域销售;工艺美术品的宣传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电脑、移动手机、移动电视等进行传播宣传等。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进一步扩展工艺美术品的衍生品生产宣传,形成体系完整的工艺美术品产业化集群,完善工艺美术产业链条机制。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产业的发展,利用新媒体打造剪纸产业,据统计在蔚县从事剪纸工作的人员达到3.8万余人,一年可以生产600多万套剪纸作品,达到了2亿多元的生产总值。因此,在多媒体的大环境中,民间工艺美术应该吸取优势,完善发展途径。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新媒体的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生存发展的道路主要从以上几点进行分析,把握时代发展的动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是工艺美术生存发展之道。
3 结语
工艺美术起源于民间,更扎根于民间,虽然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时代的变更,但依然屹立于当代,是民众脍炙人口的艺术。为了其能更好的代代相传,必须注重在新时代下进行创新,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分析在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中工艺美术的发展,旨在探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并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在新的时代、新的产物影响下,进行继承与创新发展,这才是民间工艺美术能够屹立于现代的生存道路。总之,吸取传统的精华,继承优良的文化,适应时代的变化,创作现代的作品,才能使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真正发扬光大。
[1] 范静静.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工艺美术精品普及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07):54-56.
[2] 刘杨.浅论大湘西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形势下传统工艺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的互促发展[J].大众文艺,2013(10):109-110.
[3] 张兰.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0):15-16.
[4] 冯琛琛.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的发展及对策探讨[J].大众文艺,2016(05):93.
[5] 郑文钰.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传承与商业推广[J].戏剧之家,2016(11):146+148.
Analysis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s and Craf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New Media
Zhou Guang Chao1,He Cong Cong2
(1.Anhu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uzhou, Anhui, 239000;2.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Jinan, Shandong, 250000)
In recent years, how to survive and develop folk arts and craft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new media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s and crafts through concrete practice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aiming at the actual analysis as the premise and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 so that folk arts and crafts can achieve a qualitative leap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digital new media; folk arts and craf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9.03.056
J0
A
1672-9129(2019)03-0161-03
周广超(1991-),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研究。E-mail:bianjibu20080808@163.com
何聪聪(1987-),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装饰艺术研究。E-mail:bianjibu200808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