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市党报何以连续四年逆势而上
——以《宝安日报》为例

2019-12-19梁修明

传媒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宝安党报日报

文/梁修明

新形势下,舆论生态、传播形态、传媒业态变革日趋深刻,纸媒发展遭遇寒冬,媒体步入深度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下,《宝安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深入落实集团领导关于“看齐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一流意识”的指示精神,按照“重导向、全覆盖、双丰收”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内容优势赢得资源优势,以创意优势赢得经营优势,以管理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得益于此,近四年来,《宝安日报》共荣获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全国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广东新闻奖、深圳新闻奖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160余项。经营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以上高位增幅,达到1.3亿元,利润收入连续四年实现30%以上的增幅,报纸出版版面数量、发行数量连续四年逆势而上,分别达到38.5个版、8万份左右,均位列中国县市报之首,充分发挥了区委机关报在新闻报道、舆论引领、宣传服务等方面的排头兵、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强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有机统一,赢得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充分肯定信赖,深受读者用户喜爱。

以内容优势赢得资源优势

媒体格局变革日趋深刻的背景下,新闻信息呈爆发式、碎片化、社交化的特征特点。新闻信息真假难辨,新闻舆情反转不断。受众难以在大量芜杂的新闻信息中找到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也无法判断新闻信息的真伪。县市党报是我国党报序列中最基层的主流媒体,是我国党报新闻舆论战线的前沿战斗堡垒和战斗单位,在党报舆论阵地体系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使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时空距离和媒体属性的角度而言,县市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根基层、贴近基层、贴近居民,在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方面具有天然的属性优势,在打通舆论引导“最后一公里”、激活基层新闻宣传“神经末梢”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公信力成为更加稀缺、宝贵的资源,县市党报如何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关键是要以内容优势赢得资源优势。在新闻宣传报道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牢固树立优质内容生产这个核心理念。

内容是基层党报主流媒体的根和魂。报纸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其立足之本、生存之道就是更好地服务于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以更贴近、更贴切、更贴心的心态做好服务,以更新颖、更生动、更深入的方式做好报道,以更科学、更精准、更温情的理念做好引导。在众媒纷起、杂声扰耳的当下,党报还是要姓党,报纸还是要姓报,这一立足点、生存极、主阵地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巩固,更要加强。着眼于此,《宝安日报》组织策划推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坚决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扫黑除恶进行时”“你我共建文明家园”“聚焦创新·企业·人才三大政策”“书记信箱”“牢记总书记嘱托书写改革创新民治样板”“勇当尖兵走在前列·2018年民生实事盘点”“光明区挂牌”等专栏专题策划报道。据统计,《宝安日报》2015年安全有序、顺畅高效、严谨精细地编辑出版了333期、版面9348个、日均28个版,2016年编辑出版了337期、版面10784个、日均32个版,2017年编辑出版了338期、版面12808个、日均38个版,2018年编辑出版了337期、版面12514个、日均38.12个版,总出版版面数、日均出版数均位列中国县市区域报首位。

每逢重大报道或重要节点,《宝安日报》都精心推出重大新闻报道。如2018年8月9日,《宝安日报》刊发《政府企业社会攥指成拳 服务坚守拱卫久久为功——宝安实体经济排云而上》消息,解码宝安实体经济发展路径,赢得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用户读者一致好评。又如2017年7月31日,要求《宝安日报》用特辑全文转载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做好落地处理,嵌入宝安内容元素,深受好评。再如2017年12月18日,《宝安日报》发表《方苞谈改革开放的艰辛与辉煌》的特别报道,由于选择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前夕这个时间节点,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10月15日,《宝安日报》头版刊登《新安县志回家》,后续推出详细报道《330岁传世孤本 留下无尽财富——康熙版〈新安县志〉首次回归“故乡”轰动鹏城》《〈新安县志〉“回家”背后的幸福与感动》等,引起宝安乃至深圳市民群众的热烈反响。2018年11月6至9日,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精彩出色完成中国报业发展四十周年深圳(宝安)峰会暨全国社长总编看深圳(宝安)新闻采访活动的宣传报道。

2018年11月7日,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局长李军到宝安日报社调研时指出:“《宝安日报》办得好、报社建得好、领导做得好、班子干的好、团队建的好。”深圳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先后四次分别以《宝安日报“特辑”全文刊载〈将改革进行到底〉效果好》《解码宝安实体经济发展路径——评宝安日报〈政府企业社会攥指成拳 服务坚守拱卫久久为功——宝安实体经济排云而上〉》《“国宝级”孤本藏书助力阅读文化建设——宝安日报聚焦〈新安县志〉回归深圳》《宝安日报借中国报业发展四十年深圳(宝安)峰会讲好宝安故事》为题,予以专门刊文表扬《宝安日报》新闻报道特色亮点。

以融合优势赢得传播优势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对媒体来说,没有渠道就没有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到达,没有到达就产生不了影响力。当前媒体融合发展步入深度相融阶段: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传播效果显著;新闻视频化渐成主流趋势;顶层设计,政策引领;立足主业,跨界合作,多元经营;优化流程,资源共享。这些得益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资源优势,国内不少传统媒体已经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等方面呈现诸多特色亮点。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媒体融合这一新的使命面前,各地的转型发展呈现不均衡不充分状态。由于存在发展定位不明、缺少资金支持、技术瓶颈限制、人才流失严重、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一些地方媒体融合,有的停留在简单的“相加”阶段,有的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层面,还有的陷入“空转”的泥淖。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宝安日报》按照“重导向、全覆盖、双丰收”的发展战略,将媒体融合发展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目前,《宝安日报》已成为大宝安地区(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该区域最受读者喜爱的报纸之一,已发展成集报纸、杂志、微博、微信、电子报、新媒体矩阵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传播载体。

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就要始终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人才队伍为核心,以党委政府为主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劲头,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融合发展永不止步。下一步,《宝安日报》将坚持“移动优先”战略,牢固树立用户思维,革新组织机构,优化采编流程,创新内容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增强用户黏性,细化考核制度,进一步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性体制机制性要素进行深化改革。全力打造以“新闻、产业、政务”为主体内容架构,以“文字、图片、短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区域权威主流党报媒体融合产品。具体而言,“新闻”着眼于“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宏观发展定位,立足宝安、瞄准深圳、关注广东、放眼全国,精采精写精选精编全国各地及宝安深具典型性、意义性、资鉴性的政务新闻,运用新媒体快捷方式,为全区领导干部提供权威、全面、及时的政务新闻信息,以“闻”辅政、以文促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作。“产业”着眼于宝安产业大区现状及“智创高地”这一战略发展定位,全面展示宝安智能制造、智能创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目标定位,宣传推介宝安“智创高地”的产业政策、产业环境及优质企业,为宝安打造“智创高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有力舆论支撑。“政务”着眼于生活必需、民生服务,立足科技、教育、文体、医疗、交通、住房等与市民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领域。扎根基层、深耕社区,让平台多运动,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强化民生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黏连性,以优质高效的民生政务服务彰显宝安“共享家园”的发展理念。

以创新优势赢得经营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语境下,媒体具有“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政治属性、大众传播的社会属性、文化生产的产业属性。党报既肩负着政治使命,同时也具有商品生产属性,通过市场为人所消费,进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没有‘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一类的新闻政策,同时也没有将经济效益凌驾于社会效益之上的政治主张。”这客观上要求基层党报媒体必须实现社会效益最强、经济效益最优的有机统一。

《宝安日报》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进而实现社会最强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有机统一。在政务新闻报道方面,《宝安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根基层、扎根社区,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模式,继续深化与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各部委办局、各街道开展年度战略合作,让政务报道民生化,有效打通舆论引导“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受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广大干部群众信任、信赖和喜爱。

创新经营活动策划。近四年来,精心组织开展活动策划和版面专题策划100余个,推出周刊、专版300多个。采取“小市场大经营”“常规战运动战相结合”“抓大不放小”等创新性经营策略,着力提升经营策划的社会效益传播力,不断凸显基层党报主流媒体的市场品牌影响和社会公益价值。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活动策划,把影响力和品牌黏合度直插社区终端,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强化团队建设,增强队伍的创新活力和干事动力。

2018年,《宝安日报》经营收入连续四年实现高位增福,达到1.3亿元,利润连续四年实现30%以上的增速,突破2000万元,发行量达到8万份左右。工商广告经营超额完成,经营收入逆势而上,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工商广告经营年度目标任务,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以此为着眼点,《宝安日报》充分发挥人才在采编经营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格局。

以人为本发展,注重人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组织员工开展年度体检和专项筛查工作,为报社职工购买集团重大疾病互助金。对困难职工、退休人员、患病职工及生育员工进行慰问。利用工余组织开展各类文体、公益活动136场,极大地增强了报社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及时完成各项薪酬的核算工作,为员工各项工资福利政策的及时兑现提供有力保障。根据相关规定及集团要求,对员工公积金、社保缴交基数进行调整,同比分别增长幅达40%、50%。做好员工招聘培训管理。精心落实好集团内部调动、集团统招、劳务派遣、新闻采编资格培训、记者证申领等工作。重新梳理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在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实行电子存档,提高了劳动合同档案管理效率。合理筹划、节税增收。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激励机制,人工费采用费率制,与业务相结合,促进业务增长,提高员工待遇。

强化基层党建,狠抓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在线测试,党员考学合格率达到100%。建设宝安日报社党员活动中心,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根基。深入开展廉政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邀请深圳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陈少雷做客宝安日报社,为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培训课。邀请区委党校杨自冲同志为报社全体党员干部作十九大精神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报告。宝安日报社非常注重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组织员工参加省、市、区、报业集团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目前已有上百名员工分别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参加过业务学习和培训交流。

猜你喜欢

宝安党报日报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相亲
灵感日报
“我在路上,还没干够呢”
灵感日报
有些观赏鱼只能看不能摸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绍兴日报》“人文新闻”的十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