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导向引领真诚服务老龄事业
——《中国老年报》的发展与创新
2019-12-19张海宁左志新
特约记者 张海宁 本刊记者 左志新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当前,全党自上而下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主流媒体而言,这不仅是宣传报道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和灵魂检验,时刻提醒着自身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反映亿万人民的奋斗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唯一国字头老年类报纸,《中国老年报》30多年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方向,牢记初心使命,以“真诚服务老年读者、涉老工作者”为根本宗旨,倾力打造有品质、有情怀、有温度的老年报纸,致力于提供形式内容兼备的精神文化产品,积极融入时代、服务时代,用专业精神讲述时代发展变迁中的老干部事业,展现老年群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时代故事。
源起:为老年民生需求鼓与呼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初现端倪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离退休干部制度随之正式建立。80年代中后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亿,其中离退休干部约百余万人、退休职工近千万人。当时,我国老年群体特别是一批退休的老同志、老干部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需求一时成为关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现实问题,特别是在老龄领域,当时还没有一份适合老同志阅读的专业类报纸。在此背景下,1988年,一批离退下来的老同志牵头向中央申请,建议创办适合老同志特点的老年类报纸,经过多方努力,《中华老年报》《中国老年报》两张全国性老年类报纸先后在北京创刊。邓小平、彭真分别为《中国老年报》和《中华老年报》题写了报名。
随后,随着两份报纸的出版发行,市场竞争过程中出现了内容同质化问题、两家报社的人员编制问题、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亟待破解的难题。为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按照中央有关要求,1997年,《中国老年报》与《中华老年报》走上合并之路。两报合并受到了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江泽民、胡锦涛、李岚清等对两报合并都做了明确批示,要求把工作做细,把好事办好。1999年12月,两报正式合署办公,统一报名为《中国老年报》,继续延用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名。
合并后的《中国老年报》以“传老年之声,言老年之事,解老年之忧,做老年之友”为办报宗旨,以一颗忠诚传播党的声音主张、服务老龄事业发展大局、全心全意为老年群体鼓与呼的初心,在新闻报道、版面创新、机构改革、人员设置、文化活动等方面不断探索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合老年群体特点的办报特色,构建了适合报纸自身发展的办报机制。
传承:与老龄老干部事业同频共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最初《中国老年报》以全国2000万左右的老同志为主要读者群体,逐步拓展自己的读者群体和阅读阵地,发行渠道也从最初的老干部系统、军休系统,逐步向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老年人,甚至城乡社区、各类养老机构发展。目前,《中国老年报》已经在全国30个省区市、中央各部委、军队系统的军休所干休所、重点养老机构、城乡社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的广领域、宽范围实现发行全覆盖,年发行量20万份,报纸的阅读量达1000多万人次。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老年报》的读者群从特殊离退休老年群体逐步向普通老年家庭、中青年人拓展,主要读者群也由老同志向2.5亿老年人中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群拓宽。编辑记者队伍、作者队伍、读者队伍“三位一体”、融合贯通、相互促进,逐步培育起一个覆盖全国的新闻、通联网络。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老年报》与时代同步,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精准聚焦老龄老干部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凸显了权威性、专业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持续扩大了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是树牢政治意识,以工匠精神服务发展大局。自创刊以来,《中国老年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立足自身优势,精心采写策划了一系列颇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在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中彰显媒体责任和人本情怀。20多个整版报道5·12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连续刊发老年人庆祝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的系列文章,《30年30篇》专栏庆祝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大型系列专版报道《70年的回声》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抗战精神,著名教授专访和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老龄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十九大精神 局长谈/工作者谈/老同志谈”理论专版,大力营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是秉承服务理念,以专业精神回应读者需求。“为老服务、与老为伴”是《中国老年报》的办报灵魂。多年来,《中国老年报》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读者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拓宽报道覆盖面,创新版面设置,以严谨专业的精神回应读者需求,持续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两报合并以来,《中国老年报》历经多次改版,从周二刊变为周四刊,之后变为周五刊。2017年,《中国老年报》进一步明晰报纸定位,深化版面内容改革,凸显“一报两属性”,即“工作报”和“生活报”的鲜明特色。周二至周四的“工作报”聚焦老龄老干部工作和老年人先进典型宣传,将其打造成为涉老工作者了解掌握老龄老干部重要政策、吸纳借鉴先进工作方法的平台,以及展现老年群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风采风貌的舞台;周五的“生活报”是大字号对开8版的《周刊》版,设有要闻、关注、人间、人物,乐活、新知、美食、文娱等10余个板块,以海量内容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新改版后的《中国老年报》在专业性、权威性、指导性、服务性方面大大增强,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评价,中组部老干部局多次充分肯定,各地各部门给予好评,周刊问卷调查满意度超过96%。
三是崇尚品质追求,以多元思维打造公益活动。作为老年类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者、提供者,《中国老年报》十分注重打造高水平的精神文化活动,为老年朋友搭建展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风采的舞台。由报社发起并举办的“中华不老城”活动,成为全国文化养老的起点。该活动自1992年开始兴办,共举行了12届。活动从北京走向全国多地,融入多种文娱形式,满足了老年人多元文化需求,推动了老年文化工作的开展。同时,借助报纸平台,报社连续组织开展各类知识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竞赛内容随着当年重大事件、重要文献而不同,主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和思想性。在重大周年纪念和重大政治活动时段开展的知识竞赛活动吸引了众多老同志积极参与,成为老龄老干部工作部门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截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10余届。2018年底,《中国老年报》联手多方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授老年人心血管慢病的管理、认知症、财务信托等方面的知识,并组织专家团队现场为老同志答疑解惑。目前,敬老爱老公益大讲堂已陆续走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个单位。
创新:拓展传播服务新领域新手段
新时代背景下传媒业态、舆论生态、媒体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老年报》主动适应、积极回答新时代媒体发展新命题,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专注打造融媒时代下的专业老年报。
在持续优化版面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中国老年报》在传播方式上加速媒体融合改革步伐,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将原有的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扩版升级,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一方面,增加有声读报,丰富视频、图片等报道手段,扩充内容、提升品质,更好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投递服务投诉、活动通知、网上订阅、读者评报等新模块,打通网上网下舆论场,增强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交流。
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传播手段,《中国老年报》还将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与其他新媒体、信息化企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合作,如组织新闻联合采访团、涉老领域课题研究、工作者业务培训、新媒体运营维护管理等。同时,探索提供老龄老干部工作领域舆情监测服务,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可提供专报、日报、周报、季报等,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作为全国涉老新闻宣传的主力军、主阵地,《中国老年报》在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在老干部工作的发展中与时俱进。接下来,将秉承办报遵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独特定位,贴近时代、贴近老年群体、贴近生活,及时记录时代风云,准确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努力推动我国老龄老干部工作迈上新台阶,始终与时代同步。
身处新时代的坐标基点,《中国老年报》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奋力开拓、砥砺前行,引领涉老新闻宣传工作行稳致远,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服务新时代,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