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投降主要因素是苏军参战还是美国原子弹
2019-12-19张建芳
张建芳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安庆 246003)
对于日本最后投降主要因素,是美国原子弹还是苏联参战?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长期争论,也有中国人形象表述为“苏武(苏联武力)”还是“屈原(屈服于原子弹)”,多数人认为苏联参战是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指出:最近几天是远东时局发生极大变动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大势已经定了。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是苏联参战。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从日本政府、军界、天皇决策过程看,日本投降主要是美国原子弹的威慑。
日本面对美中英等国不断打击和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利用苏联与美英矛盾,希望避免苏联参战,全力对付美军,造成美军巨大伤亡让美军知难而退,接受日本停战条件;并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谈判尽可能以有利于日本的条件结束战争。
6月,日本驻瑞士公使向英美方面转达了日本关于议和的条件:改变无条件投降这一术语,天皇制不得侵犯,保存宪法,满洲由国际共管,朝鲜和台湾仍留给日本。天皇反对在没有进行决战之前就实行无条件投降。6月8日御前会议通过的《今后应采取的指导战争的基本大纲》,高唱“始终致力于战争的完成,力戒国民中和平空气的弥漫”[1]。
7月26日,美、中、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警告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即将迅速完全毁灭日本本土。日本官方对于公告里“完全毁灭日本本土”,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威胁。首相铃木28日发表声明:“波茨坦公告不过是开罗宣言的改头换面”“政府的态度是默杀”,日本将“坚决地战斗下去,直到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意味着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继续顽抗。
7月30日,在波茨坦三国首脑得知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杜鲁门在回国途中发出命令:去投那颗大炸弹吧,现在仍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日本原子弹专家深信,日本研究不出原子弹,美国也不能研究出来。8月6日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日本专家确认是原子弹,但又判断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这让日本认为还有时间、还有机会。直到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日本高层才真正认识到没有时间与盟国讨价还价了。日本陆军更狂妄了,日本原子弹计划成为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他们要求6个月造成原子弹,科研人员说,六年也造不出。可见军方也视原子弹为他们扭转战局的关键武器。
8月7日杜鲁门发表广播声明:投爆广岛的是原子弹;如果他们现在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中而降。美国政府期待,原子弹轰炸后日本会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
由于原子弹爆炸,广岛市化为一片焦土,与外界联系中断,东京于当日晚间才获得消息。专家调查后,8日向政府提交报告,9日拿出正式报告:证实是原子弹。日本政府禁止新闻媒体使用“原子弹”一词,不让民众了解真相,影响国民士气。11日《朝日新闻》刊载了杜鲁门总统的广播演说,这是日本首次公开使用了“原子弹”一词;之前日本媒体公开报道以“烧夷弹爆弹”“新型炸弹”代替原子弹。陆军省仍认为,“美国虽声称使用了原子弹,但目前尚难以定论,此事事关国民士气,要防止敌人欺诈”。日本官方压制新闻媒体公开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后真相,这正是日本高层最恐惧的对象,并继续顽抗。
可见,日本在原子弹爆炸前十分顽固,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原子弹爆炸后上报、调查时间较长,并认为美国仅一颗原子弹;政府和军方公开掩盖原子弹爆炸事实,军方又将日本原子弹计划看作扭转局势关键。可见,原子弹对日本高层威慑是十分巨大的。
日本当时最高、最后决策权人是天皇,天皇决策主要看重原子弹危害。
8月8日外相东乡紧急谒见天皇,奏明原子弹性质、威力及广岛轰炸后的实况。天皇听后,要求内阁及军方接受盟国一切条件,立即停战,以免日本国民涂炭。9日东乡将苏联对日宣战事奏告天皇,请求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天皇嘱东乡转告铃木:“鉴于敌方使用了新型炸弹,日本已没有力量再打下去了,应尽早努力结束战争。”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莫斯科17时左右,远东时间近23时)。9日10时半开始,日本相继召开多次会议。以东乡为代表的一派,极力主张保存天皇制度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军部主张除维护国体外,还必须附加军队由日本自行解散,战犯由日本自行处理, 不对日本实行保障性占领。期间有人报告:长崎遭到毁灭(在长崎遭到原子弹攻击后美军轰炸机继续对日本本土目标进行密集的常规轰炸)。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围绕投降还是不投降,会议形成了三比三。日本高层既担忧发生军事政变,又担忧继续遭受原子弹轰炸,更害怕东京、皇宫成为下一个轰炸目标。10日凌晨2时后,首相铃木打破惯例,请天皇作出最后决断,天皇表示:再继续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为避免大和民族整个毁灭,一定要结束战争。朕同意按外相提出的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铃木站起来,说:决定遵从天皇旨意,会议到此结束。10日6时日本正式通过驻中立国瑞士、瑞典机构向美、中、英、苏发出乞降照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保留天皇制为唯一要求。
8月12日,美国做出解释或规定:“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由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有限制条件地保留“天皇大权”。
14日上午,裕仁天皇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指出:如果继续进行战争,最后将使我国完全变成焦土,使万民遭受更大的灾难。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国民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诏书,日本向世界正式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重点提醒美国原子弹轰炸。
“……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1945年2月10日美军轰炸东京,造成人员伤亡与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相近,日本为什么对原子弹恐惧呢? 8月8日,美国的报道称,东京的广播电台广播,是这样描述广岛的破坏情况:“几乎所有活的东西,包括人类和动物都被烧死了”。广岛原子弹更大威慑是,爆炸威力相当1.5万吨TNT,植物仅芦荟生存,水也受核污染(8日外相东乡向天皇奏明原子弹性质、威力及广岛轰炸后的实况,其他高层人员必然了解这些情况)。这也是美国7月16日在沙漠原子弹试爆难以预测的灾难。否则,日本怎么还称“新型炸弹”?
“敌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又继有苏俄之参战,致使天皇陛下、木户大臣、铃木首相、近卫亲王、重光前外相,以及其他历来支持提早终战的要人,更加决心认为,除迅速接受波茨坦宣言以结束战争外,别无他途”[2]。
9月27日,裕仁与美国麦克阿瑟将军见面时说:“直到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局面已经失控时,和平派才占了上风。”当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科学家判断美国仅一颗原子弹;当长崎又被原子弹轰炸后(爆炸威力相当于两万吨TNT),美国还有多少颗原子弹?日本高层真正恐惧了吧?
在波茨坦,杜鲁门做出原子弹轰炸日本决定前听取了丘吉尔的意见。丘吉尔说,一两次这样的袭击将会彻底终止战争,而且会使日本解除“武士道精神”,日本天皇也会就着这个“台阶”提出投降。杜鲁门在回忆录里作了这样的评论:当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落下后,“很明显,原子弹威力的第二次示威使东京惊慌失措,第二天早晨就传来了日本帝国准备投降的初次表示”。
马歇尔指出:“……原子弹制止了战争,因此使用原子弹是理所当然的……。”[3]
苏军参战作用被夸大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在波茨坦也对苏强硬了。7月23日、当杜鲁门指示史汀生询问马歇尔,在对日战争中是否还需要俄国人时,马歇尔说,原子弹使俄国人变得不需要了,不过不管需要不需要,俄国人也会开进满洲。美英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前,才通知苏联,既没有与苏联协商内容,也没让苏联签字。苏联对这既成事实非常恼怒。斯大林要求共同占领日本,斯大林通过莫洛托夫要求美英等盟国公开声明要求苏联参战,杜鲁门都婉言拒绝了。美国不需、不愿苏联参战,用原子弹轰炸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并单独占领日本。
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得知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多次提前参战日期,目的就是要紧跟美国原子弹爆炸后、日本必然投降前参战,夺取雅尔塔协定上获得的成果。这是“狐假虎威”!
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致电杜鲁门总统,斯大林与哈里曼谈话时曾说:日本人正在找寻借口成立一个准备投降的政府,斯大林认为原子弹可能就是这个借口。斯大林对原子弹显示出很大的兴趣,并说,这可能意味着战争和侵略的结束。这可证实,斯大林认同原子弹轰炸威慑在日本最后无条件投降中主要作用。
苏联参战,打破日本密切与苏联关系,同美国继续战争,并依赖苏联调停战争,使日本避免无条件投降的幻想。日本畏惧苏联强大的武力;还畏惧苏联占领日本领土后就建立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投靠美国可以保留日本天皇制度。更何况,苏联参战时,大批武器也是美国直接经太平洋北部运给苏联;关东军主力大部分转移到太平洋被美军歼灭,又从中国东北调大批关东军主力、主要武器到日本本土准备作最后决战。
从日本广岛、长崎相继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后天皇、政府、军界决策过程看,也可从苏联参战看,日本最后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主要是美国原子弹轰炸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