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在高职院校应用优势研究

2019-12-18王永斌魏燕

价值工程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高职

王永斌 魏燕

摘要:教学视频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拍摄和制作水平对其质量和应用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深入,教学视频制作工作量和工作范围都越来越大。通过分析目前主要的教学视频制作模式,将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与其他录制方式进行比较,阐述其使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Abstract: Teaching vide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The level of shooting and production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its qualit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the workload and scope of teaching video production are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main teaching video production mode, the mobile HD video live broadcast system is compared with other recording methods to illustrate its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关键词:高职;课程录像;录播教室;直播系统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urse video;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classroom;live broadcas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4-0191-03

0  引言

教学信息化的深入,全面推进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进程。尽管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发展和反思,现在已很少有人会如同十年前一样,把教学资源建设等同于录制教学录像。但教学录像的地位并没有被弱化,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按照教学需要和教学设计所拍摄的教学视频,越来越成为信息化教学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不管是大行其道的慕课,还是翻转课堂,都对教学视频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即便是坚持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课堂,线下活动为主,线上活动补充的一些混合教学模式,也需要大量使用教学录像以形成对学生学习的支持。

1  常见教学视频的制作方式

1.1 人工录像加影视后期的传统方式

在所有的教学视频制作方式中,由若干名摄像师同时参与,在教学现场排布器材,从不同角度录制视频,将教学过程记录下来,然后采用线编或非编软件对所获得的素材进行剪辑,然后加上片头片尾、插入外径和课件、手工制作字幕等过程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是最常见的一种[1]。

采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录像的设计,前期需要教师和摄像之间有很好的沟通,按照教学的需要进行取景,实现教师预想的教学表达。后期需要教师和编辑人员的细致合作,才能让形成的教学饰品顺利完成。在制作过程中,解决多摄像机所获得的素材之间的时间线一致性问题,对最后作品的效果相当重要。

这一方式,起点低,设备相对简单——所采用的均是传统影视设备,包括三脚架、摄像机、麦克风、视频工作站,在不具备录播系统的情况下,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同时,由于整个过程都由技术人员操作完成,可以形成更加精美的作品。因此,尽管最近几年,专业教育录播系统大行其道,但在各类比赛、评选中,作品仍以这种方式制作的居多。

但是,由于这种方式需要多名技术人员与教师的密切配合,制作过程复杂,制作流程经常会出现反复,在应对诸如在线开放课程等需要大批量录制教学视频这一问题时,在技术人员和技术装备方面,往往让学校捉襟见肘。

1.2 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录播系统

全自动录播系统,诞生于十年前信息化教学活动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主要短时间内大量课程需要进行教学过程全程录像这一需求。一般采用标准教室作为建设场地,教师上课时仅需要点击开始按钮就能开始教学录像。依托于一体化的媒体主机、自动追踪合同和远程控制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的教学过程录制。且常见的录播系统都可以提供包括电影模式、多屏录制的录制方式,对摄像机位的切换也会提供基于经验的若干种常用机位,根据一定的触发策略,让系统自动实现主机位切换,以便形成更加生动的教学录像。

全自动录播系统很好地解决学校在面对多课程、长时间、全过程教学录像时人员和设备不足的问题,牺牲了一定的灵活性和精美程度,完成了大批量视频录制的问题。

然而,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发展让国内教育界意识到,大量的、制作粗糙的、缺乏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录像,并不能解决教学信息化的问题。而慕课和微课的到来,也让教育界全面反思教学录像的制作方法。显然,固定式的全自动录播系统,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1.3 多功能高清移动视频直播系统

与全自动录播系统相比,移动视频直播系统问世稍晚。与之前的固定式全自动录播相比,在技术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其特点主要就体现在“移动”两字。一方面,移动录播系统的录播主机实现了小型化、便携化,可在任何需要的地点架设录播系统;另一方面,移动录播对系统进行了简化,自动跟踪、自动切换等设备成为可选项,系统使用时需要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但由于系统集成度高、控制能力强,完全可以由一名录播技术人员完成全部操作。且教学视频仍是一次成型,不需要过多地后期编辑。常见的移动录播系统架构和主要设备如图1所示。

2  采用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

2.1 一套设备满足不同场地的使用需求,减少设备投入

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之一,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多,同一课程,可能先后在教室、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工厂等校外场所进行教学。为保证教学录像能真实反映教学过程,完成知识传达,任何一个场地的教学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同专业的课程其教学特征均非常突出,表现在教学场地的需求上,则千差万别。

若采用固定录播系统,在同一教室内完成不同场地的教学活动显然并不现实。于是就会出现教室需要常态化教学录播系统、实验室需要一体化教学录播系统,甚至校外场地也必须兼顾需要进行建设。即使不考虑校外场地,也需要大量采购录播系统设备,如摄像机、跟踪系统、编码器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动辄数十个专业,即使在最理想状态下,每个专业只需要一套录播系统就能满足所有課程的录制需求,对任何一所院校来说,也不是少量投资就能解决的。

而教育教学设备的投入,也需要考虑其实效性,教学项目论证中的“绩效考核”就体现了这一点。大量的、重复的建设,虽然确实可以解决录制的问题,但其投入之大却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够承受的。

而采用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由于系统设备使用后可拆解带走,下次使用时再进行架设。虽然会增加一些管理和使用的难度,但从经济的角度看,无疑更加合适。

2.2 架构灵活,能满足高职院校各种常见教学模式下教学录像的录制需求

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需要时的系统快速部署,而且在现场线缆等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系统架构的灵活性也非常高,摄像机可以根据要求安装在指定的位置,也可以利用诸如摇臂、稳定器等装置实现移动拍摄。而这些控制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系统中,均可以通过录播主机所配备的多功能键盘来实现。

这些特点,无疑让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能更好的适应场地。对于排排坐的教室、分组学习型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践教室等多样化的场地,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机位等进行灵活布置。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设备位置的快速移动,让摄像机位更加多样性、拍摄视角更加科学。

2.3 一体多能,可使用不同的使用需求

另外,除用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录像,便携录播系统的灵活性,使其应用领域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拓展:

2.3.1 会议记录

科研探讨、教研活动、辅导员交流、党组织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商议等重要的会议,是校园建设方向和方案的支撑和保障,为校园机构的完善、教学制度的改善和教育环境的改进保驾护航。将这些会议全程记录下来,有利于会后学习、后期总结和阶段性回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能够简便地实现这一功能。

2.3.2 晚会、比赛、讲座等活动

晚会、比赛、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是课程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素质高、品德好、知识广的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也是展现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的最佳途径。而这些活动进行时间有限、宣传范围有限、参与人员有限,用影像资料进行记录下来,对于永久保存、方便更多人观看、扩大影响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形成珍贵的学校影像资产,见证学校发展的进程。

2.3.3 校园演播室

有的学校受场地或资金的限制,还无法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专业校园演播室,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以它体积小巧、灵活方便、集成度高、功能完善、成本低廉和维护简便而备受青睐;有的学校能够或已经建设有校园演播室,但受限于固定的空间,演播室外多场景的应用需求也促使他们配备便携式演播室系统来实现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2.4 录像师现场操作,视频质量更高

以往的录播系统,摄像机位、屏幕画面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策略进行自动选择,虽能适应大多数教学活动录像,但往往针对性不强、个性化不足,难以达到最优效果。移动录播系统,对系统进行了一定的压缩,虽然也能自动工作,但一般都会采用手动控制进行导播操作,实现摄像机控制、机位选择、画面选择等操作。这一方式与目前流行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一致的。而因为技术人员的加入,只要上课教师事先做好与拍摄人员的沟通,就可以根据教师的意图来进行机位和画面的选择,所形成的教学录像与教师的期望更加接近,视频质量自然更好。

2.5 结合后期非编系统,录像制作更加灵活、精美

通过人工对导播系统的操作,可以使教学录像一次成型,大大减少在后期编辑过程中的工作,节省大量的视频制作时间。对于采用这一方式所形成的教学视频中的缺陷,可以通过配套的非编系统进行再次加工。由于其视频编辑是建立在前期视频基本完成的前提之下,主要工作集中于片头片尾的优化、视频特效的制作及少量的修改,可以让视频更加精美[2]。

3  结束语

教学视频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拍摄和制作水平对其质量和应用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深入,教学视频制作工作量和工作范围都越来越大。采用能快速架设、灵活使用的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视频制作的效率,减少人员设备的投入。与固定式录播系统相比,使用效果更好、应用范围更广、适应条件更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了非,韦军,郭淑华,王培培.精品视频公开课录播模式分析与比较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185-199.

[2]吴建家,符水波.“智能录播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46-48.

[3]王永斌.适应高职教育的录播教室建设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5):198-200.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