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实及虚,抒发真情

2019-12-18姜有荣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那辆车面包车升华

姜有荣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种情感或因触景,或因睹物,或因人,或缘事而产生。为此,我们所抒之情也必须从这个“缘故”生发开来。这就是“由实及虚”,其中,“实”指文中的景、物、人、事等,“虚”指由此生发出来的情愫。也只有“由实及虚”,才能抒真情,发实感。下面结合邱永豪同学的《最好的风景》一文,谈谈记叙文“由实及虚,抒发真情”的两点要旨。

【原创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中有一幅照片,堪称最好的风景。1940年10月22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已倾颓,地下满是砖石,竟然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检自己喜爱的图书。或许,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需要书籍作为精神支撑。

最好的风景

邱永豪

十年前,我们家买了一辆比较现代的交通工具——五菱之光面包车。虽然,它现在与那些豪华轿车相比显得普普通通,但是它那时载着父亲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那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整天幻想着坐赛车。爸爸为了满足我这个愿望,决定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因此,我也过了一把“赛车”的瘾。

我在苏州读小学,每到冬天,放学时,天已经黑了,又刮着风,下着雪,我们这些孩子感到又饿又冷,所以走到校门口时,大家都急着找家长。这时,我爸爸总是很机智,他将车上的警示灯打开,一闪一闪的,我很快就找到了他。到车上时,我发现座位上还放着热乎乎的包子,我拿起来一口一口地吃着。透过挡风玻璃,望着同学们寻车找人的忙乱情景,我感到父亲开的面包车是一道最好的风景,它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让我感觉到了温暖,感谢父亲,感谢它……①

有一年,放寒假时,已近春节。爸爸是建筑工地的一个小包工头,因为老板拖欠工程款,爸爸为了让家乡这些跟随他出来打工的工人们能回家过一个安心年,决定筹钱将他们的工资全部发清。我也很希望早点回老家,毕竟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时刻在招唤着我。

直到臘月廿九的凌晨,爸爸才把钱筹好,赶回工地。工人们想连夜到项目部结账,然后回家,爸爸答应了他们。由于两旁都是建筑工地,没有灯,爸爸便将面包车上所有的灯都打开,让工人们放心地走到项目部,那辆车成了那个夜晚的一道最好的风景。

结完工资,爸爸让工人们收拾行李回老家。可是那一天,工人们买不到回家的车票,他们一个个归心似箭,急得直跺脚。爸爸见了,把装进车里的行李精简一番,能不带的尽量不带,腾出了不少空间,然后将工人们一个个地塞进了面包车。在车里,我虽然感到拥挤,很不舒服,但从工人们脸上溢出的笑意中,我分明感觉到,父亲和那辆车已成为他们眼中的一道最好的风景。②

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爸爸和那辆车都在不知不觉中老了,但对我来说,爸爸和那辆车依然是一道最好的风景。③

【技法总结】

上文是邱永豪同学怀着一份真情讲述的真实故事,但在抒情的方式、方法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升格。

一、“虚”由“实”生。

触景生情,情随事迁,写景要为抒情服务,切忌无病呻吟。“虚”由“实”生,文章中的感情要油然而生、自然流露,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父爱的特点是什么?是沉稳如山,深沉蕴藉。然而,例文中的①处在抒情时却说“它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觉得作者的情感来得不自然,与父亲在接他的过程中流露出的情感与表现出的机智呼应不紧密。结合上文,我们可将该句改为“因为它带着父亲的温度,闪烁着父亲的智慧”。如此一改,抒情就有了缘起,“带着父亲的温度”是从父亲在座位上放着的“热乎乎的包子”而来,“闪烁着父亲的智慧”是从父亲为了让“我”尽快找到他的车,少被风吹雪打,“将车上的警示灯打开,一闪一闪的”而来。这就使抒情有了依据和内涵,能使文章文质兼美。

品读例文中的③处,读者不免心中生疑,为什么老去的爸爸、车依然是一道最好的风景呢?作者生发这份感喟的缘起又是什么呢?统观全文,我们可将该句改为“但在我心中,那辆面包车射出的橘黄色的光永远给人以暖意,永远是一道最好的风景”。如此一改,“那辆面包车射出的橘黄色的光”就成了生发情感的缘起,因为“橘黄色”是“暖色”,自然带给人暖意,同时又联系上文,将父亲带给“我”和“随他出来打工的工人”的暖意蕴含其中,一语双关,妙化无痕。的确,人会老去,车会老去,而其传递出的温情不仅不会老去,反而会历久弥新,回味绵长。

二、“虚”升华“实”。

作文是“我手写我心”,而“心”是有热力、温度的。为此,作者不仅要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叙写景、物、人、事等,更要在自己情动于衷、不抒不快之时,按照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胸臆,升华情感。

例文中的②处未能将跟随父亲出来打工的工人们由衷的感激之情升华到位,结合上文,我们可将该句改为“父亲和那辆车已成为他们眼中、心中的一道最好的风景——是父亲用自己的一辆车、一颗心,照亮了他们回家的路”。为什么要这么改?因为“最好的风景”不是用眼睛就能看出来的,而是要靠心才能体会出来的。在一票难求的春节,是父亲的一片同乡之情让工人们有“车”回家;在举家指望带回工钱的春节,是父亲的一颗体恤之心让他们有“脸”回家。“父亲和那辆车已成为他们眼中的一道最好的风景”不仅是一种视觉效果,而且是一种心理效果。从“眼中”写到“心中”,从“一辆车”写到“一颗心”,从回家“道路”之艰难写到回家“心路”之纠结,就能循序渐进地升华情感。这就是由外而内的描写,这就是由实及虚的升华。的确,有心中的风景,才会有眼中的风景。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怎样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深思之,需要一颗“美心”。

“虚”由“实”生,可以丰厚情感的意蕴;“虚”升华“实”,可以增强情感的烈度。我们坚信,抒发深厚而浓烈的情感更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晨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空空荡荡的新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鼾声“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我想起了父亲的鼾声,便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指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市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你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了我一套浴衣,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给一位身材肥胖的浴客擦背。与雪域高原般健壮的浴客相比,擦背工就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擦背工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的目光与他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走进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3元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他说。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爺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我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赏析】

文末一句抒情,情至深,意至切。它缘自上文两事:一是父亲白天在浴室客座上睡觉,为的是让昼伏夜“出”的“我”写好文章睡好觉;二是父亲晚上到浴室当擦背工,为的是帮“我”早点把房债还上。这两件事不是一时而为,而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这“条条隆起的胸骨”是累出来的,是熬出来的,擦着它,“我”的感情无法不升华,且必须升华到“朝圣般”的境地,必须一边用手把隆起的胸骨一条一条擦过去,一边用心把爱的山冈一道一道走过去。父爱如山,让人感慨唏嘘!

猜你喜欢

那辆车面包车升华
面包车
贪吃蛇升华记
低调
低调
他的疑虑(外一首)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面包车
面包车超员
面包车车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