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中国70年
2019-12-18段存章
段存章
种子怀黄土,儿女思母亲;
我爱新中国,风雨七十春。
这是一位农民朋友近日用手机发给我的一条短信,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同时也引领我打开了封存多年的记忆仓库。
1949年,我戴上了红领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我11岁,正上小学三年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一次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纪念活动是登山捡柴,“众人拾柴火焰高”,小伙伴们兴趣很高。
老师说,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它是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对这一点,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1938年冬天最冷的一天,日本鬼子的炮弹,落到了我的家乡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柏峪村的东坡顶上,惊得鸡飞狗叫,百姓乱作一团。妈妈抱着刚满月的我,逃进深山。从此,我在母亲的怀里逃,在父亲的背上逃,一直逃到我都能自己跑了。记得有一次,我与家人跑散,3天后,敌人走了,父母才找到失散的我。
更惨的是,有一次,日军进行年关大“扫荡”,把村子包围了,流弹打伤了逃进深山沟里的四大娘,老模范孙里柱被日军抓住,扔进干柴堆里活活烧死。敌人还把青年民兵王清明、孙玉来抓走,杀害在进城的路上。村里人则幸亏得到八路军战士的掩护,才逃进山里脱了险,而年轻的战士却牺牲了好几个。当我们逃难回到村口,看见担架上抬着刚刚牺牲的烈士,鲜血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地上……我的生命,是八路军叔叔用鲜血换来的呀!
1959年,县小报登了处女作
国庆10周年,《左权小报》 发表了我的处女作,题目是《眼睛向下,自产自供,柏管寺管理区合理安排蔬菜种子生产》。拿到报纸,我兴奋地跳起来,看到精心哺育的“小宝宝”,终于变成一行行的铅字。
我从小爱好文学,因家贫失学务农,当过1年民办教师、3年农民,后被村里推荐当上了基层供销社售货员。我趴在柜台上试写稿子,获得成功,从此走上业余通讯员的道路。写,写,写,不停地写,靠一支笔,我走进了县城,走进了省城,走进了京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县商业局和县委办公室当干事,1963年调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1974年参加《人民日报》 社主办的工农兵通讯员学习班,后调入《人民日报》 社任常驻大寨记者10多年。回顾我从农民通讯员成长为《人民日报》 高级记者的艰辛之路,总结出三句话:党的培养,自己努力,众人帮助。
1969年,在天安门见到毛主席
国庆20周年,我第一次在天安门见到日想夜盼的毛泽东主席。
是年7月,中共中央为解决山西两派联合问题,在京举办了省级机关干部学习班。我有幸参与其中。9月30日,参加学习的电台干部职工推选我和另一位同志参加国庆观礼活动。10月1日上午10点整,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万众欢呼声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我站在西侧红色观礼台上,踮起脚尖,使劲向上伸着头,一边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一边仔仔细细瞅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敬爱领袖毛主席。是他,如雷贯耳地宣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他,站在这里,第一次按动电钮,让无数革命烈土用鲜血换来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
当天晚上,我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盛大的焰火晚会。彩灯五颜六色,礼花异彩纷呈,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共享社会主义美景,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我陶醉在这迷人的美景中!
第二天,在学习班举办的“观国庆、话团结”报告会上,我向大家汇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奶奶常对我说,‘山雀大了,不要忘了老窝;过上了好日子,不要忘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她老人家活到83岁,临终前还一直对我说,‘吃公家饭,不要耽误了公家事(工作)。”奶奶的嘱托,我牢牢记在心上,几十年来一直提醒着自己。
1979年,换脑换笔迎“三新”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中,我们迎来了国庆30周年。在这千载难逢的大环境里,由于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写“斗”字到写“富”字,笔下的文章也获得新的解放、新的转折、新的起色。
我积极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当时《人民日报》 社办公地点在王府井,早晨散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返城知识青年开始搞个体照相、卖冰棍,却被有关部门限制和禁止时,我与同事颜世贵商量后及时赶到现场采写报道《不是乱了,而是活了》,在《人民日报》 突出版面发表,大胆支持个体经商。后来,天安门城楼下东西两侧向社会开放,出现了个体户卖大碗茶的情况 ,社长胡绩伟指示,派我前去采写完成通讯《天安门前大碗茶》,见报后赢得读者好评。随后,天安门广场管理部门逐渐解除禁区,毛主席纪念堂开放了,人民大会堂开放了,天安门城樓也开放了,老百姓也能站在毛主席曾经站过的地方,感受一番毛主席当年豪迈的气概!
1989年,广场采访感受祥和气氛
国庆40周年的日子到了,“十一”的天安门广场上游人安乐祥和欢度国庆。当时值夜班的副总编辑唐纪宇发现此新闻,要我们立即采写报道,记者部主任丛林中给我打电话时,我正与家人一起吃饺子,当即放下筷子,骑车赶到天安门广场。一番紧张采访,采写了新闻特写《留下这美好的夜景》,刊登在《人民日报》 一版突出位置。文章开头这样写到:
10月1日晚6点20分,天安门广场彩灯齐亮。人们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节日胜景。广场上灯火辉煌,喷泉齐放,到处是花的海洋,到处是人山人海,到处秩序井然。一位赶去机关上夜班的干部路过广场,感慨地说,这是国家稳定、团结兴旺、人民充满信心的表现。
这篇稿子,写进文中有名有姓的游人就有七八个,有干部、有教师、有工人、有护士、有儿童。他们庆祝佳节形式不同,发自肺腑的话语不同,但心愿是共同的:抓紧拍照,留下这一难忘的美好夜景。
1999年,迎来第二个春天
这一年,我到站了(退休),开始了第二个春天的新生活,从过去的“紧跟”时政到“随心”写点东西。
我静下心来研究人生,感悟人生的16个字: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我努力耕耘自己这块“晚庄稼”,心是自由、自然、自在的,笔下也有快乐的收获。那几年,我先后出版多本随笔集,《人生没有返程路》 《难得平衡》 《送你一把开心钥匙》 等,还探索写作《生活与修行》 一书,边生活,边写作,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记住了《人民日报》 原总编辑李庄留下的话:“不要浪费老春。”我的老乡皇甫束玉在他80岁那年赠我的书法“再度春光”,也一直悬挂在居室醒目的位置。
2009年,欢庆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在举国上下同庆新中国60周岁生日之际,说不尽的辉煌,道不尽的变化,望不尽的英雄和模范。
这一年,我为歌颂抗日民族精神,向国庆60周年献礼,编著《太行奶娘》 一书,60多篇回忆文章,七八十张老照片,引领我走进新中国60年风雨历程,既兴高采烈,又思绪沉重,想到好多往事:想到流血牺牲的先辈们,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了副参谋长左权,《新华日报》 (华北版) 牺牲了社长何云等40多名编辑、记者;想到我们始终坚定信心跟党走的可亲可敬的广大人民群众……
激动人心的时刻,对党带领大家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绩,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但同时,我们也不该回避曾经犯过的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应常照一照,保持头脑清醒啊!
2019年,感恩祖国,珍惜幸福
我退休已20年。2018年,《人民日报》 社老干部局为80岁老人集体过了一个隆重的生日纪念活动。
我是少不逢时老逢时,如今赶上了好时代,感恩祖国改革开放好政策,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为传承红色基因作点贡献。我帮助家乡编写出版了《十字岭》 杂志,以永远纪念左权将军丰功伟绩,教育后代继承先烈遗志,长大报效祖国。
为社会增加正能量多动动笔,继续当好社老干部局主办的《金台通讯》 《金台唱晚》 《社内生活》 的老通讯员。
近六七年,我坚持每天写“一日一悟”,年末汇集起来出一本小册子,积蓄快乐,送人快乐,共享快乐,为自己健康生活开开心。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