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

2019-12-18胡新民

党史文汇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毛泽东

胡新民

如何兴长江之利、除其害,是千百年未解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形成较为可行的三峡工程方案。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以这个方案为基础的《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 。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毛泽东博采众议推进三峡工程建设

1949年汛期,长江发生大洪水,该流域的人民惨遭洪水无情袭击。1952年汛期前,由毛泽东亲自审查设计书的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在防御1954年特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53年起,毛泽东开始考虑建设三峡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的想法与蒋介石当年的想法是有明显区别的。蒋首先想到的只是“发电”,而毛泽东首先着眼于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中的特殊功能。当国力等条件不具备时,他便提出“少装机,少投资,先修大坝防洪”的主张,把发挥三峡工程对于长江水利资源的利用放到次要位置上。这也成为后来三峡建设时的指导方针。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乘海军长江舰视察期间,与时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談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问题。在谈话中,毛泽东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否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还了解了从白龙江、西汉水、汉水、丹江引水的可能性及相关问题,指示林一山对汉水引水方案进一步研究,并组织勘查。2月20日,他又听取林一山关于长江流域规划有关问题的汇报。毛泽东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并对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力量系统整理长江历年水文资料给予赞扬。他一面听汇报,一面看《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 上计划修建的干支流的一系列梯级水库,问道:修这许多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否抵上三峡一个水库?在得知“抵不上”后,说: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2月22日晨,他向林一山交代说,三峡问题暂时还不考虑开工,我只是摸个底,你也不需要向中央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讲,但南水北调的工作要抓紧。抵达南京后,他在同林一山分别时说,我算是了解了长江,了解了长江的许多问题和知识,学习了水利,谢谢你!

1954年11月,毛泽东在广州同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等讨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 。在一次会议上,他说:要把三峡工程列入计划,但按我们国家现在的物力、财力,又不能列入五年计划,只能列入长期计划。我是看不到了。这时,他对在场的邓力群说:将来建成时,写一篇祭文告诉我。

随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回京途经汉口车站时,林一山到车上向他们汇报三峡工程建设问题:三峡坝区的选址定在花岗岩地带的美人坨,但岩石风化厉害且该河段上游的片麻岩还未勘探过。刘少奇问何为是片麻岩,毛泽东立刻说:片麻岩是花岗岩的变质岩,很坚硬,在片麻岩地区选坝址是没有风化问题的。在场者都很惊讶,毛泽东居然掌握了这样的地质知识。林一山后来回忆,毛泽东“用整整一夜时间,听取了我关于三峡工程的技术问题和坝址情况的汇报”。

1958年1月18日,毛泽东主持南宁会议。会议讨论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就是否立即兴建三峡工程听取意见。毛泽东肯定了时任电力工业部部长助理兼水电建设总局局长李锐的意见,决定推迟三峡工程上马。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主持治理长江的工作。同年3月,毛泽东审阅了成都会议3月25日通过的《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他在意见中“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之后,加写:“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毛泽东确实看到三峡工程的浩大、复杂性和艰巨性,故一度考虑三门峡泥沙淤积问题无法解决时宁可暂时不搞。值得庆幸的是,关于三门峡泥沙淤积的问题,在周恩来主持下林一山终于取得成功。毛泽东此后再未提这样的问题。

1966年3月9日,林一山呈给毛泽东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报告说:长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研究,在周总理的指导下,按照主席所指示的“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和“有利无弊”的方针进行工作。最近几年,根据主席的指示,我们着重研究了建筑物防护、水库淤积和分期建设等3个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分期建设更符合“有利无弊”的方针,大大增加了近期建设三峡工程的可能性。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三峡工程宜早不宜迟,建议中央将它列为第三、第四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项目。4月,毛泽东批示:“已阅。需要一个反面报告。”

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审阅周恩来12月24日报送的中共中央关于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给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的批示稿。这份10月给中央的报告中,建议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并就工程规模、效益、保证和施工准备各方面作了说明。中央的批示稿表示同意。周恩来在送审报告中说:去年10月,主席在武汉曾对修建三峡大坝的提议说到在目前备战时期不宜作此想。后来他们转而设想在长江下游宜昌附近修建葛洲坝低坝,采用径流发电,既可避免战时轰炸影响下游淹没的危险,又可争取较短时间加大航运和发电量。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典礼举行。

但林一山是反对葛洲坝工程的。对此,周恩来十分重视。他指示林将其观点写成书面意见。周恩来在致信毛泽东时,附上了林的书面意见。毛泽东一贯注重在重大工程问题上听取反面意见的民主作风,在后来下发中央关于葛洲坝工程上马的正式文件时,将林一山的反对意见一并发到全党,以提醒要充分重视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要准备修改设计”。林一山后来谈到毛泽东的批示时说:“这个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批示,给我很大启示。这项工程开工约两年之后,果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抱病在身的周恩来听取汇报后,指示组建以林一山为主任的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负责全面修改设计。林一山全力以赴两年拿出了通常要5至6年才能完成的技术设计,精心组织施工。葛洲坝终于在1974年重新开工。建设一直较顺利,1988年全部竣工。该工程不但达到为三峡工程作重要的实战准备的目的,而且经济效益极可观,1991年基本收回工程总投资。

三峡工程的决策是新中国民主与科学的一面旗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三峡工程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以林一山为代表的主建派和以李锐为代表的反对派多次向中央陈述了各自的主张。社会各界人士也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大量意见建议。当时的水电部、国家计委,直至国务院,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组织了多次论证和审查。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指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李鹏还回忆:“江泽民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98年朱镕基总理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对三峡二期工程及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全体会议,逐项表决本次会议各项议案,其中有国务院提请审议的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会议由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万里主持,会议依次表决通过几项决定后,进入三峡工程议题。在进行表决时,会场大屏幕上的文字同步显示了表决结果:“实到代表2633人,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25人未按表决器。”数字一显示出来,会场上响起了掌声,万里在掌声中宣布“通过”。

三峡工程技术性较强的议案,要想获得每位代表的赞同完全不可能。因此,由专业人员撰写的议案只要切实可行,通过也是大概率的。当时一些与会者担心战争威胁水坝安全、泥沙淤积、诱发地震、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专业人员结合议案的解释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即使某些水利专家也有不同看法。水利专家黄万里就曾多次上书中央领导表示反对。他预言成本太大,三峡大坝根本建不起来: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到时只能炸掉大坝。三峡电站20年内只有工费支出,没电费收入,国家财力不堪负担。

尽管后来事实证明,那些人大代表和个别水利专家的反对意見和担忧并未变成现实。但正如时任副总理邹家华在《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 中再次肯定的:任何意见都是从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出发。这些意见对增加论证深度,改进论证工作以及完善论证结果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需指出的是,实际上,那些反对意见,毛泽东大都已考虑过,提出过。从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南宁会议近5年,他6次和林一山谈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对三峡工程的考虑,他逐步深入细化,提出很多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泥沙淤积;二是投资国力能否承受;三是怎样解决防空问题,同时要考虑防原子弹的问题。

三峡工程完成两年后的2011年,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陆佑楣和2008-2010年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说,对三峡工程,搞水利的人大多数是支持的,反对的人基本上都是搞生态的。他们也提到黄万里虽然是搞水利的,因年龄大,没有到现场看过。所以提出的意见实际上专家组都考虑过,已有相应的处理方案。沈国舫概括性地回顾:我们这个团队里没有一个人反对,300多名院士,包括生态环境专家等,但他们提出了要警惕污染等很多意见。2005年、2006年我们提的建议也得到国家的重视,当时是曾培炎副总理管此事,我们上去一条建议他就批示一条,并要求赶快处理解决。比如建污水处理厂及加强管理和管网系统化等,当时我们不断催,政府不断回答,来促进这些事。陆佑楣肯定了反面意见的功劳,他说:有争议和反面意见更引起建设过程的重视,三峡有个泥沙专家组,成立了十几年,每年都做监测,一个个河段,重庆的村庄,都仔细看,三峡库区建了完备的地震监测台网,严密监控。时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林丽韫回忆当年表决的情形时说,当时大会将关于三峡工程建设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提供给所有的人大代表,供大家作出抉择。为投好这一票每人都反复思考,并提出很多问题请专家解答。“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三峡工程是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上的一项伟大工程。”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确保三峡工程成功

要使中国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唯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在1979年3月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30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群众路线。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大协作等几个方面。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百万移民。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三峡淹没区的开发性移民工作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由于与时俱进地制定对口支援计划,各省市纷纷把先进技术、名牌产品引入库区,使三峡搬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竞争能力得到增强。三峡移民资金得到了充分保证。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开发性移民方针的贯彻落实,库区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重庆市为直辖市,依托举国体制的创新方式破解百万大移民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千千万万居住在库区的人们,形成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移民精神,创造了一曲新时期的移民史诗。

社会主义制度大协作的优越性,从整体上看,可以追溯到1958年。从关于三峡工程的首份文件《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起,三峡工程的科学论证前后经历了31年时间。1989年9月,重新编写的《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全面论证工作基本结束。其间涉及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部门,全国的有关行业非常之多;从三峡工程技术攻坚战上看,在冲击成百上千的世界级技术难关的过程中,三峡工程几乎汇集了国内相关学科的所有权威。大家群策群力,不断推出当今水利学界、机械学界和建筑学界等学界的最高成就。以1997年大江截流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的最终形成为例,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攻关就取得400多项成果;再如二期围堰防渗墙这一公认的世界级难题,是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们联手破解的。

泥沙淤积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曾经使毛泽东一度有暂时放弃三峡工程的念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组织上千人次的泥沙研究人员参与研究。经过无数次模拟试验和数学计算分析后,专家们终于达成共识:采取“蓄清排浑”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三峡水库在使用百年后,水库冲淤仍然处于基本平衡状态,预期运行寿命可达千年。同样无先例可循的三峡升船机技术,也是在1958年被国家列为攻关课题后,经过长达44年的研究后才确定设计方案,参与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难以计数。像这样空前的全国性大协作,在三峡工程的设计、施工中数不胜数。

三峡工程从立项论证到开工建设,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但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并未改变。三峡工程从筹划阶段转入正式实施阶段时,为使三峡工程能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成立了三峡工程总公司,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为使三峡工程和它的输变电工程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国务院决定從电费中提成,设立了三峡投资基金。这一切,不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工程建设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中进行。因此,不少外国专家也参加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并对工程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国际河流组织政策主任白好德(Peter Bosshard)在美国报刊撰文称:“都江堰体现出中国顺应自然的道家哲学,长江上的大坝则是毛主义征服大自然的象征,三峡大坝被视为全球大坝的建设范本。”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实地调研时,对工程技术人员说,今天到三峡大坝来看一看,感到很高兴、很激动。国家取得这么伟大的成绩,这也是你们作出的贡献。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我们自己迎难克坚,不仅取得了三峡工程这样的成就,而且培养出一批人才,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能力感到自豪。

三峡工程最大的属性是民生工程:首要功能是防洪,它改变了整个长江的防洪格局和形势;其次是极大提升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效能;再次是对长江下游的补水功能。它还是一个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三峡水电站发出的强大清洁电能惠及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地区,受益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为节能减排、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三峡工程论证、建设阶段,舆论关注最多的首先是上游泥沙淤积问题,但是10年来的运行数据表明,现在的泥沙淤积量还不到最初设计值的40%。三峡工程的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不仅成就了一批大国重器,也培养了一批强国重企,直接推动了一大批中国企业的快速做强做优做大,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重要基础。正是三峡工程的巨大基础带动作用,中国水电已从世界水电的跟跑者一跃成为引领者。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峡工程必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千秋伟业!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三峡毛泽东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1949,毛泽东点将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研究
三峡工程景观保护研究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