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概念规划设计

2019-12-18鲁敏王永华谢禹谭蕾丁长年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乡景点黄河

鲁敏王永华谢禹谭蕾丁长年

(1.山东建筑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3.潍坊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山东潍坊261011)

0 引言

湿地与海洋、森林一同构成全球3大生态系统,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被称作“地球之肾”[1]。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产生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湿地面积锐减和湿地消失等环境问题[2]。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区域生态安全,同时也威胁到国家乃至地球的生态安全,湿地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主体,包含了生态、旅游、科教、文化以及艺术等多种价值,可供公众游览、休闲及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特定境域,被称作“城市之肾”[3]。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起着平衡湿地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章根据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区域概况,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体验参与的规划设计原则[4],秉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完整呈现湿地景观、提炼传承地域文化、引导公众融入自然”的理念,以建设黄河流域湿地公园的典范为核心定位,将湿地公园划分为休闲娱乐区、科普宣教区、恢复重建区、农渔体验区和生态保育区5个功能分区,形成“一环、一带、三核、五区”的规划布局,对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概念规划设计。

1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基址概况

1.1 区域位置

山东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黄河生态城最南端,北至309国道,南至黄河北展大堤,规划总面积966.3 hm2。公园位于黄河北岸与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一河之隔,距济南市区仅20 km,如图1所示。规划区域南北跨度为8 km、北部宽约为1.0 km、南部宽约为2.4 km。其中湿地面积为512.5 hm2,湿地率可达53.1%。

图1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区位分析图

1.2 湿地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内,交通及各项配套设施较为便利。湿地公园内坑塘、沉沙池水质良好,具有明显的湿地特征,可用于营造沼泽湿地及湿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以此构建生态保育区。湿地公园北部沟渠两侧可扩大水域面积,开展湿地文化讲解、湿地水质净化、生态驳岸展示和湿地野生动植物科普等活动,既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也能起到科普宣教的作用。湿地公园东侧村镇较多,规划用地现状多为农田。湿地公园及周边水资源丰富,其中地表水可引入黄河水,地下水资源亦较为充沛。

随着近年来人为干预不断增加,规划区内部分区域被开垦为农田、鱼塘,加之沉沙池的修建,黄河泥沙不断淤积,使得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区域内南部原生湿地生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水禽栖息地、湿地植被、湿地鱼类栖息地等亟需恢复和修复。区域中部和北部存在着空间单调、植被层次单一等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现状分析图

2 规划设计依据与原则

2.1 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

(2)《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3)《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2010)

(4)《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2006)

(5)《齐河县土地利用规划》(2012)

(6)《齐河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12)

(7)《山东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建设总体规划》(2012)

(8)现状资料及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法规、规范、标准

2.2 规划设计原则

2.2.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生态保护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功能,在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将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最大限度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和风貌[5]。湿地生态保护的最佳方式是将人为活动干扰降低到最低水平,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在恢复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和手段[6]。湿地生态保护强调科学合理,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出发,兼顾栖息地保护、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等要求,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境。

2.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和服务价值[7]。湿地公园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为游客营造一个感受大自然的乐园。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湿地公园应适当地开展生态旅游和科普宣教活动,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2.3 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湿地公园所处区域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水草丰茂,野禽嬉戏,拥有较好的野生动植物生境,随着近年来人为干预不断增加,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确保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重点,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应根据不同资源的特点、位置和生态价值,分层次地制定利用方案,从而形成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8]。

2.2.4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原则

公园所处的齐河县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其中黄河文化、古城文化和水乡文化尤为突出。湿地公园是展示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平台,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在完整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湿地公园的一系列景区、景点及活动等,结合湿地生态资源,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9]。

2.2.5 体验参与原则

公园力求营造济南都市圈最具特色的体验参与式旅游目的地,在展示湿地景观的同时,体验湿地的生态文明和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湿地、自身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平台。增强游客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湿地、关爱地球的行动中来[10]。

3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概念规划设计构思

3.1 设计理念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概念规划设计,如图3、4所示,在构思过程中,秉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完整展现湿地景观、提炼传承地域文化、引导公众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兼顾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优先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丰富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呈现生机盎然的湿地生境,传承黄河文化及齐晏文化,力求建设成为黄河流域湿地公园的典范。

图3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平面图

图4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鸟瞰图

3.2 总体布局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根据场地现状,结合规划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进行概念规划,如图5所示,形成“一环、一带、三核、五区”的总体布局。“一环”指的是主环路将湿地围合,环绕水系设绿化带,构成生态防护体系;“一带”指的是南北向形成湿地景观带,沿水体边缘处设置观赏平台;“三核”指沿景观带由北至南围绕三块较为开阔的水面形成的三个湿地景观核心;“五区”分别为休闲娱乐区、科普宣教区、恢复重建区、农渔体验区和生态保育区。

图5 “一环、一带、三核、五区”总体布局图

3.3 功能分区

3.3.1 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位于湿地公园的最北端,北邻309国道,现状中存在较强的人为干扰。休闲娱乐区主要以开展生态旅游、展示地域文化为主要功能,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开展各项休闲娱乐项目[11]。休闲娱乐区作为公园主要开发利用地块,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兼顾生态的平衡,把地域文化作为设计的符号做出崭新的呈现。经过3层过滤系统净化的黄河水,在该区域中形成水质良好的湖区,围绕人工湿地设置一条完整的健身步道系统,使游人在其中享受自然,形成天然的康养中心。休闲娱乐区规划设计了以康体健身和湿地观赏为主的健身游步道、健身自行车道、户外拓展中心等;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齐晏门、晏子堤、黑陶文化展馆等。

3.3.2 科普宣教区

科普宣教区位于休闲娱乐区南侧,园区主入口设立在此区域东部与外部道路连接处。作为科普宣传及教育的基地,此区域承担着使游客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湿地的重要功能[12]。湿地科普中心是此区域的主要宣教场所,母亲河广场是主要集散广场,另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利用营造出湿地植物园、观鸟廊、观鸟塔、鸟类科普长廊等室外科普场所。游客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全面了解和认识了湿地和黄河水乡,通过观鸟廊、观鸟塔、鸟类科普长廊等设施开展鸟类观察、认知等活动,提高了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

3.3.3 恢复重建区

恢复重建区位于科普宣教区以南,是园区中面积最小的分区,也是湿地生境受损最严重的区域。此区域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加强湿地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在展示湿地恢复功能的同时,提高园内湿地资源面积与质量。根据原生湿地资源退化较为严重的现状,在该区域实施退田还湿工程,将现有农田逐步恢复重建为滩涂地并丰富湿地公园内的水系网络,形成浮岛、浅滩等地形,进一步扩大公园湿地面积,力求将恢复重建区生态环境提高到生态保育区的环境要求。

3.3.4 农渔体验区

农渔体验区位于恢复重建区以南,整合此区域内原有农田、池塘和果园等资源,将农渔产业与湿地公园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一个亲身体验生态农业和渔业的场所。农渔体验区主要由黄河稻田、农耕记忆、生态鱼塘和采摘园组成。黄河稻田和农耕记忆位于农渔体验区东部和南部的现状农田,生态鱼塘则设在区域西部的现状水池,采摘园设立在体验区北部的现状果园上。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原有农业生产活动也需要随之进行转变,对黄河稻田和池塘进行改造,果园则改种优质果树,营造适合游客携子女一同进行采摘等亲子活动的游憩场所。

3.3.5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的最南侧,具有较大面积的水域,东侧紧临黄河大堤。依据湿地资源保护现状,此区域人为影响小,湿地景观特点明显,动植物生境保存良好,实施严格的封育管理措施,大面积的水域为恢复与营造鸟类的栖息地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作为引入黄河水的第一个汇集区也承担了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在此区域设立三处生态观测点进行生态环境观测,分别位于东侧黄河泄洪口、最南端黄河北展大堤与黄河大堤交汇处和位于水域中心的岛屿。生态保育区内维持原有湿地风貌,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原则上仅对科研及教育等活动开放,禁止游客随意进入。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是生态保育区的主要功能,科研人员在此进行相关监测和研究工作,保护及营建适合动植物生存的栖息环境[13]。

3.4 道路交通规划

园区内规划道路交通路线分为公园一级路、公园二级路、公园三级路、管护道路和水上游览路线。园内有1个主入口和2个次入口。为湿地保护、生态旅游提供方便,如图6、7所示。

3.4.1 陆上交通规划

公园一级路:规划区域内主要游览道路,其宽为8 m,主要是连接湿地公园主要景区景点以及位于湿地公园周边的省道、城市道路及县内主要道路,为游人提供更多的便利。

公园二级路:规划区域内次要游览路线,其宽为4 m,是连接各景点的游览步道,还是游人观赏湿地公园景观的次要道路,可根据湿地景观特点采用不同的构造和饰面形式。

公园三级路:包括自行车道、木栈道、汀步、小径等道路,游览步道路宽为1.5~3.0 m。陆地与水体接壤处或观鸟塔、垂钓园均可以木栈道的形式出现。木栈道是游客亲水及近距离观察水生植物、动物的重要途径,结合近岸浅水区水生植物情况设置。

管护道路:管护道路环绕生态保育区与主要道路相连,其宽为2.0~4.0 m,在生态保育区周边设置禁止游人进入只允许巡护员进入或特定时期允许游人进入的巡护道,使得公园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方便掌握公园生态保育区的信息,同时方便管理。

3.4.2 水上交通规划

水上交通规划要远离水源保护区和水源输入、输出口,在休闲娱乐区、科普宣教区、恢复重建区和农渔体验区规划水上游览路线,并沿航道规划可亲水活动空间。水上游览路线主要分为秘境轻舟、科普航线、花溪荡漾、农渔风帆四条水上游线,游线长度分别为5、3、5、4 km,设置4个码头和16个停靠点,游览时间分别约为3 h。

图6 陆上交通规划图

图7 水上交通规划图

3.5 主要景点设计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共规划有五个功能分区,除不向普通游客开放的生态保育区,另外四个分区都有结合分区功能和特色的景点设计,见表1。主要景点设计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特色鲜明的景点拥有强烈的感染力,具有为公园提升品位、升华意境的作用[14]。

我国会计监督工作的成效、问题和未来展望——基于财政部2018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的研究刘胜良22-8

表1 主要景点分布表

3.5.1 主入口设计

主入口大门作为视觉焦点是公园带给游客的第一印象,也是承载着集散交通功能的主要人流通道。大门设计方案以中国红作为主色调,上方黄色波浪代表着黄河水,形式独特,有较强的辨识度,设计元素有水、有桥、有风帆,大门主题命名为“水乡印象”,如图8所示。

3.5.2 休闲娱乐区主要景点设计

健身自行车道与湿地生境相结合,如图9所示,形成一处休闲娱乐区独特的景观,将其主题命名为“活力沼泽”。健身自行车道的设计呈流线型,与穿梭于水系中的折线木栈道形成鲜明对比,自行车道设有导向和距离信息,为游人提供一处生态的健身场所。

图8 主入口“水乡印象”意向图

图9 “活力沼泽”意向图

齐河因是晏子封地而得名,为弘扬齐晏文化在休闲娱乐区设计景点“齐晏门”,搭配齐晏文化宣传栏,展示当地文化艺术底蕴,宣传地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如图10所示。

图10 “齐晏门”意向图

3.5.3 科普宣教区主要景点设计

景点“沙鸥翔集”由观鸟亭廊和湿地鸟类栖息地组成,观鸟廊由木制框架和茅草搭建而成,与周围的湿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内部设有信息牌介绍湿地鸟类,通过直观观察和感受湿地鸟类活动,让游客对鸟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如图12所示。

图11 “母亲河广场”意向图

图12 “沙鸥翔集”意向图

3.5.4 恢复重建区主要景点设计

恢复重建区主要以恢复湿地景观生境为目的,“十里花溪”作为本区主要景点之一,既能突出表现美轮美奂的湿地花卉,又能完整展现湿地沼泽的独特面貌,如图13所示。

图13 “十里花溪”意向图

恢复重建区景点“欢乐沙滩”是一处适合亲子活动的场所,流至此处的水已得到充分的净化,形成清澈见底的溪流,孩童可以在沙滩上嬉戏,也可以在浅水区域亲近小溪,如图14所示。

3.5.5 农渔体验区主要景点设计

农渔体验区景点设计以田园风光展示和农渔体验项目为主。对场地内农田进行改造,保存部分农田肌理,设计景点“黄河稻田”,延续了场地记忆,丰富了场地内容,营造安逸静谧的田园风光,如图15所示。

图14 “欢乐沙滩”意向图

图15 “黄河稻田”意向图

农渔体验区景点“水乡人家”还原黄河流域的乡村面貌,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黄河水乡农民质朴的生活,如图16所示。

图16 “水乡人家”意向图

3.6 湿地公园植被恢复规划

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净化水质、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按照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湿地水生植物可以分为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4类[15]。植被恢复要选择生长快、生物量大、净化强的耐水性植物,如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同时要兼顾考虑湿地景观的丰富性,特别是在休闲娱乐区和科普宣教区,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水生植物,如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Ceratophyllum demersum)、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等,丰富湿地的景观效果。

在植物恢复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植被状态,选取当地乡土植物,严格管控引入外来物种;种植吸引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野果植物,为鸟类和动物提供良好的食物源。为了恢复和营造良好的自然湿地景观,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主要种植植被包括芦苇、香蒲、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荷花、睡莲、茭草(Zizania latifolia)、菖蒲等水生植被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陆生乡土树种。

3.6.1 植被配置模式

植被配置应遵从“师法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人工痕迹。特别是陆生植被恢复,应恢复成近自然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避免湿地植物景观整齐划一的园林化和传统林业造林的单一化。

3.6.2 优势水生植物恢复

水生植物是湿地植被的主要构成部分,根据植被的作用和适应性,本规划选择芦苇、香蒲作为湿地公园的优势水生植被,大面积地种植和恢复芦苇和香蒲。

(1)芦苇

芦苇为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全球广泛分布。芦苇能够将污水中的各种养分充分吸收,不但净化了水质,而且还促进其生长。至于污水中的部分有毒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吸附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不但可以降解成不危害芦苇生长的元素,而且大量的有机物质被转变成芦苇所需的养分[16]。芦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芦苇还可以做编织、建房材料。种植芦苇时,应注意提前进行深翻、耙平底土,以利于灌溉。栽培的芦苇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当地的品种,种植区需光照充足,水深0~50 cm,水位稳定。

(2)香蒲

香蒲别名蒲菜,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香蒲原产于我国,分布于世界各地。香蒲具有较好的除污功能,可成为湿地除污潜在的植物资源,这里将其作为优势种群的备选种植植物。蒲田应选择土质松软、淤泥层深厚的土壤或腐殖质土,若土质坚硬,应放浅水层进行耕翻、耙平,并施入有机肥进行改良。重黏土易于板结,不宜栽种。香蒲选择的水位较浅,汛期水位<1.5 m。

3.6.3 其他水生植物

(1)茭草

茭草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又称茭菜或茭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茭草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具有发达的根系,生物量大,一般用于植物保护堤岸,表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和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其耐污能力强,对养分的需求量也大,因此常用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前端的处理工艺中[17]。茭草喜欢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环境,工程应用时的技法简单,管理粗放,浅水域采用直接栽植的形式施工,宜于水深<50 cm,栽植深度亦不淹没植株叶鞘为宜。

(2)菖蒲

菖蒲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生于池塘、湖泊岸边浅水区,沼泽中,是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菖蒲作为水土保持的乡土材料广泛予以应用。菖蒲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因此可以将其施工栽植于水域驳岸。菖蒲直栽的施工水位潜,底层土壤深厚的条件下,常采用直栽的模式,每丛2~3个植株即可。菖蒲不耐水深,因此水位>60 cm时,应考虑其他适宜的栽植模式。

3.6.4 陆生植被恢复

湿地公园在水系恢复的同时,会形成大面积的陆地和大大小小的岛屿,在岛屿的外围浅滩或临水区域,以湿地水生植物为主,但对面积较大的岛屿,在其中上部则应以恢复陆生植被为主。

陆生植被恢复应分区配置。在保育区与恢复区,选择水土保持能力较强的乡土树种如毛白杨(Taxodium distichum)、紫穗槐、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提高区域的防护功能;在该区域还要选择一些高大的乔木,因为湿地周边分布的高大乔木是鸟类的筑巢和停歇场所,是鸟类栖息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18]。并适当选择一些鸟类的食源性树种,如有杨、柳、槐等。在休闲娱乐区和科普宣教区,由于游人的参与较多,陆生植被的恢复在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在局部适当增加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树种,以增加湿地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湿地生态的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地矛盾,湿地公园的合理规划有利于矛盾的缓解和调和。未来的湿地公园正朝着生态旅游、社会科教、栖息地保护和低碳经济等方向发展。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根据区域自然现状,优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完整展现湿地生境景观,充分结合齐晏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文化,使游客感受自然,融入自然,放松身体,净化心灵。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还提倡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公园建成后不仅对维持齐河乃至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还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有着丰富的社会效益,最后通过生态旅游及生态补偿机制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湿地公园的全面利用。

猜你喜欢

水乡景点黄河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水乡哪里美
『黄河』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