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寓言性的解读

2019-12-18李一岚王晓燕

魅力中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愚人种族主义戴维

李一岚 王晓燕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00)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愚人船》是波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艘德国船“真理号”1931年的一次二十七天航程中发生的故事,波特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以一艘远洋轮为背景,用带有几分荒诞色彩的讥讽的笔调构造了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小小的社会图景。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以来,《愚人船》就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国内最早研究《愚人船》的学着黄铁池认为“这部小说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以描绘与象征的手法,启发人们去探索人类本质的某些方面。”①波特在小说的序言中说道书名是译自塞巴斯蒂安·布伦特的一部道德寓言故事,“当我开始构思我的长篇小说的时候,我采用了这艘从这个世界上正在驶向永恒的船,这个简单而几乎具有普遍性的形象,作为我自己的作品中的形象。”②波特将船上小社会上的人物,事件看作是整个社会的一则寓言,甚至将自己也放置其中。因此本文将从寓言性的角度解读《愚人船》,分析小说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隐喻。

一、纠结扭曲的爱情现实

珍妮和戴维在别人看来是一对完美的情侣,有着共同的职业——画家,他们非常相爱,珍妮为了戴维抛弃家族跟随他远赴欧洲追求艺术梦想。但在作者的笔下,他们经常吵架,不知道为什么彼此相爱却又互相折磨,“他们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他们害怕暴露自己,害怕现出和学习对方的不可爱的东西,使他们变得不老实和狠心。”(《愚》:60)可见,他们的本质是不协调的,他们之间的种种矛盾来源于他们各自的追求和价值观的不认同。戴维是一个成长于传统社会的男性,他认为女性不应该追求事业,甚至认为女性是搞不好艺术的,但与戴维相反,珍妮是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她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作为一个女性,珍妮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和戴维对她的期望完全不同。戴维和珍妮的爱情关系隐喻了新时代女性面对爱情上的一种困境,勇于追求自我和男权统治的束缚之间产生的矛盾是造成他们这种纠结的爱情关系的根本原因。

二、盛行的种族主义

《愚人船》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那时正处于德国种族主义盛行的时代,船中众多德国人的行为和想法反映了这种现象。例如小说中的人物里特斯多尔夫太太,她是一个自恃身份,时刻都要保持优雅的德国上流社会贵妇人的形象。但她又有极端的种族歧视思想,无论把她描写得多么高贵,都反衬了她内心的丑陋。

另外一个典型人物是弗赖塔格,他是一个娶了犹太姑娘的德国人,处在一个既不被德国人也不被犹太人接受的尴尬境地中, “他害怕把玛丽介绍给他在墨西哥城的社交圈……墨西哥城的那些居住在殖民地的德国人啊,他们只要能瞧见她,一下子就会知道她是怎么样的人”。(《愚》:186)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社会上种族主义的盛行导致的。弗赖塔格既是德国人,又被德国人排斥,内心处于矛盾而难以调和的状态。当时社会的种族主义的盛行对歧视与被歧视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矛盾变得更加难以协调,波特借由这几个人物反映了种族主义对人心灵造成的伤害。

三、不可跨越的阶层观念

《愚人船》中,描写的主要人物都是中产和上层阶级的乘客,但船上还有近千名穷苦的工人,虽然同在一艘船上,却有着不可跨越的距离,船上的统舱和上等舱的不可逾越,也是对现实中阶层不可逾越的隐喻。小说中描写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上层阶级的形象。比如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胡滕教授,这个知识分子的形象是十分丑陋的,他们的狗贝贝不慎落水,由统舱年轻的乘客,巴斯克人埃切加拉伊救了起来,但却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接下来当胡滕夫妇得知埃切加拉伊没有家人,不用进行赔偿时,作者写道:“教授的脸上闪过松一口气的神情,像闪过一道亮光似的。胡滕太太的脸上也像反射似的闪闪发亮。”(《愚》:438)他们不仅没有对这个年轻人的牺牲有任何愧疚或者赶集之情,甚至恶意揣测“难道他希望自己引起旁人的注意,被认为是个英雄吗?”(《愚》:439)外表学士渊博的教授,内心却根本不把下层人的性命放在眼里,这就是作者描绘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几乎没有刻画一个典型的下层阶级的人物形象,对于他们,都是整体的描写。作者描写了底舱的环境:“那里的空气简直算不上空气了,而是汗水、垃圾、不新鲜的食物、肮脏的废品、破布烂条和粪便混合形成的热烘烘、散不去的烟雾。”(《愚》:80)还有那些在底舱的西班牙人:“他们的皮肤是挨饿的、又过分工作的人的皮肤,黑黢黢的、肮脏的苍白色,泛着铜绿色……他们赤着的脚上现出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脚很硬,开裂,关节那儿都长着结;他们的手是肿着的拳头。”(《愚》:80)这一段描写和身处上等舱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处于一艘船上,却是两个不可跨越的阶级。在西班牙歌舞团安排的一场戏装舞会中狠狠地讽刺挖苦了船长和那些所谓的上等人,这个情节的设置可以说是将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互换,是对那些看似光鲜亮丽,内心却丑陋不堪的上等人狠狠的反击。

结语

“真理”号轮船,是西方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波特借这艘船以及各型各色的人物,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的典型形象,本文所涉及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人物,通过对这几个典型人物的分析,试图找出他们对当时社会的隐喻。《愚人船》是波特创造的世界,她的描写十分真实,让读者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可能存在的,但这个小世界同时又是大世界的隐喻,是当时社会上爱情、种族观念、阶层观念等各种问题的典型反映,是一则具有启发意义的社会寓言。

注释:

①黄铁池,《论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载《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95页

② 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序言,鹿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猜你喜欢

愚人种族主义戴维
与种族主义作战的艺术家
愚人食盐
正视美国种族主义历史需正视“种族”这一概念的起源 精读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愚人节这一天
愚人吃盐
愚人食盐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