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路径分析
2019-12-18文胜
文胜
(四川省林业物资供销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特征
生态林业工程包含的内容是多系统、多维度的。在生态林业系统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交通、生产等各个领域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例如:加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能够为水利工程项目奠定基础,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使用年限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保证水资源能够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稳固、长久。
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持续使用先进的植被技术进行科学栽植,利用前沿科技设备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率。以“实事求是、因势利导”的科学思想为指导,结合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细致布局。在增加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使其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都“以人为本”,生态林业工程概莫能外。在栽植培育、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人工、人力的具体帮助。这些都是提升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效益的必须。
二、生态工程建设的路径
现在的人们已经尝到了生态环境被肆意破坏的苦果。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也为我国生态林业建设输送人才奠定了积极基础。从业人员也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远意义,为了达成“利在千秋”的目标而积极、自主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用工作行动实现“青山绿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用工作行动确保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实和实践,用工作行动为国家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岗位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生态林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和改造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破坏和阻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和改造的个人和做法要据理力争、严惩不贷。通过严厉的制止和处罚,确保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和改造工作始终能够循规蹈矩地顺利开展,为完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法规保障。
夯实监督管理工作实效,遵照执行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制订之后的审批落实、步骤实施、作业验收的全程监管,并在国法、行规的范围内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选拔和考核。以提升植被成活率为考核手段,增强动态管控效率和质量管理体系,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和环境改造夯实监管基础。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已经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同时,也加大了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投入力度。这些,都是为了推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所以说,林业相关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方针,持续加强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视。在完善设备配置、健全材料基础的同时,确保工程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收集资料能够为工程建设地工作提供依据,完善产业信息系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通过收集资料和完善产业信息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金牌员工”、“岗位竞赛”等评比和考核工作,使从业人员始终处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整个团队始终处于“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和竞赛氛围,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从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提供知识和技能保障。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在进行日常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工作中还要加大对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创新。与林业专业相关大专院校搞好沟通、互动和合作,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和对接。为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和人才基础。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林业科技工程质量的整体优化。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除了要达成植被覆盖率,还要改进和造林的质量。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和林木的成长法则。切不可做出类似于“揠苗助长”的蠢事,再有“橘生淮南则为橘”,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地理地貌、土壤土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综合考量和调研。以达到植树造林的最佳效果为目的,科学、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在东北、华北、西北平原,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提高林网的防护能力;在戈壁荒漠,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用以“固沙防风”;在丘陵山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防止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水土流失等。
总之,对于树种、树苗、林种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要综合分析、缜密考虑,选择适宜工程建设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温度气候以及微生物、原生物和当地易发的病虫害等各种因素,对树种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对影响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各种因素都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预防为主。
结论:
十年树木。为了达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终极目标,要从物力、财力等全方位入手。同时还要依靠持续进步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不断提升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改造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