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9-12-18钟劲
钟劲
(四川省夹江县木城中学校,四川 乐山 614106)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教”和“学”的高度统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应让学生动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开阔,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并且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所以教师就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要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并发现初中数学学科的魅力,使其在初中数学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畅游。
一、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教师对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情感,因为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以及思考的内在保障。从教育学角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可以具备积极的情感以学习心态则可以开展深入的学习活动,也能获得更高层面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给他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以及实际运用。
例如,教师在开展“多彩的几何图形”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已经在整理的几何图形资料,给学生创建探究课程知识的情景。教师展示交通标志中的圆形以及三角形图片,小区运动秋千支架所形成的长方形以及墙纸上的正方形等图片。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多样性,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结合图形在生活中的色彩,创建浓厚的知识学习以及探究的情景,促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以及分析,增加他们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时,教师完全可以创设“生活中有哪些线”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想并思考――这些线相同吗,不同点在哪里?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就能很快发现“线”的不同。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便于学生认识和接受。初中数学课堂上诸如此类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打下基础。
二、搭建问题探究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据相关研究可知,自主探究更加关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探索以及深度思考,通过合作以及分组讨论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多角度的思考。数学教师要想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则应该根据学生课程基础搭建问题探究平台,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多样化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度的记忆以及应用。因为,初中生在学科基础以及学习态度上有着很大差异,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学科基础等情况设定思考问题,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探索中,培养其自主探索该项能力。
例如,在开展“频数的分布”知识教育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课程基础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该知识进行主动探索。“频数的概念是什么?”“频率的概念是什么?”“频数和频率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频数在分布上有着怎样的特征?”“结合生活事例阐述你们对频数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分析以及探索,也能指导他们立足生活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及多角度的思考,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助于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指导学生总结与反思,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以及理解,这样可以增加知识教育的成效性。本文认为数学教师要想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也应该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学习总结以及反思,以此强化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这样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以及及时的反思,将那些片面化或者是表象的课程知识合理归纳到知识体系中,这样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同时,也能扎实学生的课程基础,促使学生更快的能力去学习全新的课程知识,以此巩固他们开展合作探究的课程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有关“平行四边形”内容时,数学教师在学生阅读以及分析课程内容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展学习总结以及过程反思,巩固已经获得的课程教育成果。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断依据等内容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意识,也能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之后,数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探索以及归纳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或者是不足的地方,这样能从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以及实际运用等方面进行反思。
总之,在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知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提升整体知识教育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要想培养初中生的探究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同时,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程基础搭建问题探究平台,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多样化的思考。此外,数学教师也要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学习总结以及反思,以此强化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