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融合机制的构建分析

2019-12-18宋璐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实训

宋璐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继续教育是一种促进企业获取利益最大化的良性投资,企业、社会都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这一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世界各国对人才继续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日益法制化与制度化,继续教育职能日益专业化,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融合,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目前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实训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实习实训是教学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企业安排欠妥,加上实习时间较短,造成实训活动效果与预期目标不符的现象层出不穷。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学员参与生产实践,使其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实习中,一些企业为保证其正常的生产效率,不愿安排学员参与生产活动,更不愿提供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生产设备也仅仅限于参观的局限,造成实习肤浅不深入。这种因企业顾虑而产生的实习实训与继续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阻碍了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毕业设计与企业实践无法有效结合

在院校继续教育毕业设计活动中,学校为保证学员所选课题与企业实际任务相关,在选题、指导教师、论文答辩及毕业设计场地等多方面严格规范,对学生毕业设计全程追踪,虽有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员的毕业设计无法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大部分企业认为,参与继续教育的学员大多不是企业的核心骨干,水平有限,其毕业设计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对于学员的毕业设计不予采用。同时,参与继续教育的学员在确定课题后,其毕业设计无法在企业内完成,只是在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设计与制作。

(三)学校服务企业意识不强、教师参与实训积极度不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院校依旧存在单方封闭办学的思路,对于主动的走出去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制约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在实训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乐于参与企业实训,但由于高校教师参与实训的制度不够健全,阻碍了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实训中去。

二、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融合机制的构建

(一)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模式的构建措施

1.战略联盟模式的优化与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的企业合作而达成的战略联盟,拥有共同的市场、共同使用资源,在共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他们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承担风险,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在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即合作成本过高,严重的资源浪费,整体合作效益低下等。应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及帮助下,建立区域战略联盟实现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促进成员间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在战略联盟建立之后,课程开发的时间与过程被有效缩短,合作成本降低,院校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同时,加强了学校、政府及企业之间的联系。

2.校企双向参与模式的有效建立。多数企业继续教育过程中选择院校作为主要的场所,因此,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作为继续教育的对象,是进入院校接受教育的主体,在继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院校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实现教育机制建立过程中校企双向参与的模式。这种模式使继续教育的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及适应性得以保障。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使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技能得以有效提升。

3.订单项目模式的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决定了企业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订单项目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培养模式,针对特定的工作岗位,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保证院校继续教育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相一致。

(二)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机制的构建路径

1.建立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院校教育机构与企业盈利目标的冲突,要求必须建立健全校企联盟的协调机构,机构主要由主席、副主席、委员构成,是保证院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融合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协调机构。院校推行的校企联盟理事会是作为一种典型的议事机构,实现了继续教育院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协作发展,从而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依据校企合作动态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院校的专设置及课程设置是由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学校及企业共同设置专业,使得企业可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这对于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促进了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以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为主要出发点,课程开设过程中注重职业技术与工作、技能的变化与发展,而院校课程的设置注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及应用,结合校企合作的动态,设置专业及课程,有利于继续教育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

3.实现多方参与的合作教学。由于继续教育包括的内容较为繁复,为是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及学历教育的多元化,可以积极引入企业技术人员、院校教师及实践专家合作教学的模式,使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这种多方参与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灵活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遵循讲课、研讨、实验室实训、讲座、参观考察及企业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实践,以不断的扩大继续教育的范围,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继续教育活动逐渐成为企业的普遍需求,地方院校应承担其继续教育的责任。为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发展潜能的专业性人才,院校继续教育和企业教育融合机制是个值得在实践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院校与企业,为适应各自发展的需要,要积极探索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促使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同一发展目标下深度的融合,在促进企业与地方院校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校企实训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探究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