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方法

2019-12-18沈和平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诗记忆情境

沈和平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先锋小学校,四川 凉山 615602)

小学语文的古诗学习重点在基础性初级阶段,教师需要将古诗教学的重点放在兴趣培养上。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

一、不要盲目追求“量”而忽略了“质”

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古诗教学中切忌只追求古诗的量而忽略了学生学到的内容,万万不要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教师在要求学生学古诗、背古诗之前首先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古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对于古诗的欣赏能力,即了解古诗的内容、明白古诗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心情,懂得古诗中诗句为什么会那么优美从而明白汉语言在古诗上的巧妙应用。说白了,古诗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现代文阅读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并且将语言的魅力合理利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因此教师万万不可只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记忆量而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这样就背离了古诗学习的初衷,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改善,在中考和高考出题中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对于古诗相关知识的掌握,因此死记硬背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也丝毫没有益处,万事都要知其道理方能掌握,古诗也是一样,所以比起盲目追求学生掌握的古诗数量,不如着眼于学生对于古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创设情境,加深领悟

(一)以生活再现情境。

古诗,是一种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它来源于生活,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如《静夜思》这首作品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是天下人共有的。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例如父母加班晚归,自己独自在家无人陪伴;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独自在祖父母家时对父母的思念。

(二)以实物演示情境。

经典的诗作常常因为生动别致的景物描写而得以流传,典型的代表是贺知章的《咏柳》。在中国传统诗歌之中,这篇诗作堪称春色的经典,其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更是传唱千年的佳句,此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如果想以情境教学法体会诗中景色,就让学生到湖边,观察春天的柳树垂下千万柳条,学生自然会对诗作之中描写的春色记忆深刻。这种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是在教室里死记硬背所无法实现的。

(三)以图画展示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富有画面感的诗作不胜枚举。画面比起文字也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加深受众的理解,这无形之中拉近了诗歌艺术和绘画艺术的距离。4.以音乐渲染情境。“诗歌”自古以来就合称在一起,《诗经》《离骚》都是以诗配乐的典型。比如在《游子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游子吟》这首歌作为上课素材,更能使受众理解诗歌的情趣。

三、加强朗读,利于记忆和背诵

视听结合的记忆方式显然优于单一的记忆方式。实验也证明,多通道的信息传输比单通道的效果好得多,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所以,老师应该教导学生以读引思,把学生置于课文情景之中,让他们通过阅读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一)多层次,多形式诵读,记忆古诗。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读,并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能较好地运用于作品内容相适应的语调、语气、语速进行表情朗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染,使学生对古诗的音乐美产生向往之情,涌起诵读的欲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深化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达到背诵积累、增深其文化底蕴的功效。学生阅读,如分组读、抽读、分批读、齐读等。学生通过诵读逐步积累语言,熟读领悟,引导记诵,循环反复,词义、句义、语言的精妙之处必烂熟于胸,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功效。诵读积累古诗文,然后,教师可以借助“限时背诵”、“诵读表演”、“接力背诵”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致与热情,提高背诵效率。

(二)读诗作画,记忆古诗。

把画引入古诗文的学习活动中,不但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而且一改学生的被动地位,促使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背诵效率。教师可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的艺术特点,根据古诗文的意思和意境让学生作画,进入情境,丰富想象,体会意境,而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必然增进了对诗文的理解,背诵起来也就化难为易了。

四、表情达意,写作提升

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写话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是对古诗的情景和意境的个性化解读。通过写话既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层次,又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与文本的再一次对话,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凸显了思维的个性,通过特别的设计来实现用“我手写我心”,来表情达意,倾吐心声。写作的设计不仅是诗中情景的再现,诗中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拓展到诗外,进行时空的延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写作片段:伫立凝望,一片孤帆随着一江春水渐渐远去,愈来愈远,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化入这茫茫的水天之间,“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想象送别友人之后诗人那一份依恋不舍的离愁别绪。在融入诗境下的创作必将闪现着诗意,充满着灵性,涌动着激情。

总之,教师要提高对古诗教学的重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们记忆背诵古诗,还要让他们主动地去感受古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的魅力。这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学习欲望才会更强烈,使得他们感悟理解古诗的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古诗记忆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拟古诗”之我见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