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18陈筱园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件教学效果科学

陈筱园

(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中,浙江 诸暨 311811)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科学教学积极引入,强化对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引导,改善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结合科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将科学教学中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促使不易于观察的实验现象被放大,增强学生参与性,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一、结合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增强教学氛围的生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根本,对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行为中,以教学内容为方向,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与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整个教学过程更显生动性与趣味性,教学气氛更加愉悦与轻松,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求知欲,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意义重大,使得学生在更加友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规律,有利于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情境,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自主探究的欲望被激发。

(二)依托现代化科学教学系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其优势在科学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加快学生知识获取速度,拓宽知识面,同时,能够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及时反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讲,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构建科学教学系统,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方向。学生可以结合知识掌握程度,以自身需求为方向,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以便更好掌握知识点。另外,立足现代化科学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反复学习,依托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

(三)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范围得以扩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形式主要包含板书、版画以及实验等,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有效培养学习兴趣。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拓展知识内容,借助信息化技术,集中发挥形象化优势,要重视准备课前课件,涵盖科学规律、教学案例以及相关训练题目,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知识传授更显密集性特征。

(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创设形象的实验情境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实验受制约条件限制,很难直接进行展示,抑或是效果不理想。依托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实验的模拟,有效解决教学条件的制约,切实提升实验质量。对于实验的模拟,通常以视频播放的形式进行。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要重视创设生动的科学实验情境,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本质。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引入电学教学,强化难点的突破

在初中科学教学内容中,电学是难点,概念与公式较多,涉及复杂推导过程,内容更显枯燥性,无法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于科学知识匮乏的中学生而言,难度系数更高。此时,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对抽象问题进行演示,实现复杂知识简化的目的,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二)使微观现象的讲解成为可能,提升实验的观察性

对于科学学科,突出的特征是实践性较强,在进行概念的理解以及规律的验证的时候,需要依靠实验与视觉观察进行掌握。但是,很多科学现象处于微观世界,肉眼无法识别。因此,在科学实验中,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微观现象进行放大,而后附之以讲解,促使学生掌握微观现象的本质。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立足新时期教育,创新是重要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科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研究,促使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增科学素养,实现创新观念的增强,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三、如何更好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水平

(一)多媒体课件力求简明性,保证与教学目标相符合

对于科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其主要应用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服务于教学。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素材的合理选择,一旦脱离教学范围,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势必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候,要以简明性为基本原则,合理使用声音、图像、音乐等要素,避免过于复杂,反倒影响学生注意力。

(二)教师要明确自身引导者作用,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性功能

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以避免对师生交流的破坏。教师要对自身作用进行定位,承担信息技术利用者、策划者以及组织者的职责。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性功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技术选择,增强目的性与针对性

对于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解了难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应用的越多越好。因此,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针对性与目的性,避免盲目使用,合理增加图片、影像视频等信息,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尊重学习主体性地位,保证良好师生互动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必不可少。教师要重视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便有效增强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提高参与性,共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氛围。也就是说,教师在运用课件进行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掌握情况,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互动,端正学习态度,为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综上,立足现代社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成为教育领域重要手段。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合理设定应用领域,以适度性为基本原则,强化教学辅助性功能的事项,以便激发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课件教学效果科学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科学拔牙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