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艺术初探

2019-12-18王静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王静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安家堡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6271)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不难发现,在教学中的光、声、影像、色彩等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使小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笔者结合自己在安家堡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就多媒体应用艺术谈几点体会。

一、精准突破一个“难”字

(一)精选网络资料

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善于随机应变的嘴,把自己的知识硬性的传授给学生。当前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使教材更加完善,只是更加立体化、多元化,更符合当前的构建高效课堂。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通过Flash动画再现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内容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公开试验的情景,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深刻理解了伽利略的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再如《捞铁牛》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同样以动画形式来表现随着船上泥沙的不断减少,船一点一点往上升,铁牛一点一点往上拔的过程。《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再现乌鸦想办法喝到瓶中水的情景。

(二)与传统教法整合

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随之而出则是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口语讲授,还是提问,甚至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替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意义上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文字的正确书写习惯能由电脑来完成吗?教师的板书、示范作用肯定是多媒体替代不了的。一些教师误以为板书耽误时间而用电脑显示,实际上学生从计算机演示上得到的充其量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即时把看到的表面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况且,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也就难免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灵感;二则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影响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科学整合。

(三)强调辅助功能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的辅助性,重点强调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的灵感体验和思维、语言、情感的发展上,这样才能准确地体现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例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赢齐威王?学生通过讨论、排阵、上机验证,最后不得不佩服孙膑的足智多谋。整个过程,知识的获得完全通过读、思、议、辩完成,学生不仅得到了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合作能力的训练,重要的是获得了一次情感的体验。

二、深层体现一个“情”字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携文入情,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赤壁之战》一课的教学,虽然学生看过几次有关《三国》的电视连续剧,但由于知识积累有限,了解到的三国故事支离破碎。如果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插入几段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场景,则非常有助于学生与三国人物的对话。再结合品词品句品文,辩论等语言训练,领悟周瑜、黄盖的过人谋略。再如《丰碑》一课,为了激发学生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激情教学:首先投影茫茫的雪山,狂风呼啸声起,此时语音顿起:“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云中山上,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艰难地行进着,等待他们的是……”加上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风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当叙述对冻僵了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描写时,利用多媒体再次播放呼啸的风声,大雪纷飞的场面,学生们在画面与声音的感染下,饱含着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精神的崇敬之情而深情朗诵,这样使得学生的认识和感情都得到了升华。

三、科学把握一个“度”字

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让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这就是没有把握好多媒体应用的“度”的表现。例如听了一位老师《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这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教学,表现在展示来自网上教学资源库课件非常多,新课导入以后就开始让学生欣赏这些桂林山水图,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鼠标,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忙着换图片,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究竟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再则由于图片换得太快,学生感觉没有一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仅仅感觉到这些图片很美,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桂林山水的美。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让学生合作画出自己心中的桂林山水图,有的学生无从起笔,有的学生模仿课本插图,几乎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这本来是一篇美文,但教师没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真正体会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可以说学生只从课件中感受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其它的什么也没学到。我们知道,当前语文教材中尤其是一些大家的作品,往往包含深刻的主题,不是几幅图画就能展现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游记类的文章用图片强化学生对文章所写景色的理解是很好的,但应该注重实效,不应该偏离了教学主题,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看着热闹,听着好听的活动课。因此,科学把握好一个“度”,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方式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主题系列家具设计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