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初报
2019-12-18陈侠桦朱韶华汪明根
陈侠桦 朱韶华 汪明根 苏 杰 郭 怡
(上海市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999)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纹枯病、穗腐病是上海市宝山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目前,这些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有研究表明,氮肥用量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关系。因此,为了减少化学药剂和氮肥的施用量,笔者于2018年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试验,以期探明减少氮肥用量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及防治效果,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为常年种植水稻的田块。供试水稻品种为“宝农34”,水稻栽培方式为机插栽培,于6月10日移栽。供试肥料为复合肥(N∶P∶K=12∶4∶5)和尿素(有效氮含量为46%)。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即每667 m2纯氮施用量分别为15、25、30、35 kg,不设重复。试验处理设计见表1,小区面积见表2。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单位:kg)
1.3 试验实施
试验中,基肥和长粗肥施用的复合肥(N∶P∶K=12∶4∶5),分蘖肥和穗肥施用尿素(有效氮含量为46%),各处理的实际施肥量见表2。试验于6月10日施基肥;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于6月18日施用,第2次于6月25日施用;长粗肥于7月6日施用;穗肥于8月17日施用。
表2 机插秧不同施肥处理小区施肥量统计
1.4 施肥方法与田间管理
施肥采用农民撒施的方法。各处理间除施氮量不同外,其他水肥管理措施均一致,且各处理间筑田埂隔离,防止串水串肥。
试验期间稻田用药情况:8月3日施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8%噻呋·嘧苷素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月23日施用24%已唑·嘧菌酯悬浮剂+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6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8月31日施用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70%三环唑悬浮剂,9月8日施用12.5%氟环唑悬浮剂+1%甲维盐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5 土壤与气象情况
1.5.1 土壤情况
试验地土壤为夹砂泥,pH为7.85,有机质含量为2.34%。
1.5.2 气象情况
每次施肥前后都以晴好天气为主,试验期间天气及降雨情况见表3。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1.6.1 调查时间
分别于病虫发生高峰期和为害定型后,分2次调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其中,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调查时间为8月22日和10月23日,纹枯病的调查时间为8月15日和10月17日,稻曲病的调查时间为9月25日和10月23日,穗腐病的调查时间为9月2日和10月23日。
表3 试验期间天气及降雨情况
1.6.2 调查方法
稻纵卷叶螟:每小区取3个点,每点调查10丛水稻植株的卷叶数和每百穴水稻植株的幼虫数,计算卷叶率和百穴幼虫数。
稻飞虱: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法,每个点用盘拍5盘,统计稻飞虱发生数量。
纹枯病和稻曲病:每小区取3个点,每点调查25丛,计算纹枯病病株率、病穴率与稻曲病病穗率、病粒率。
穗腐病:每小区随机取100穴水稻植株,调查其病株数和病穗数,计算病穗率。
产量及其构成:每小区取5个样点,随机抽取100穗,统计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千粒重,并结合每小区有效穗数计算理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主要虫害发生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稻纵卷叶螟为害高峰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稻纵卷叶螟的卷叶率和百穴幼虫数逐渐增加。其中,在为害高峰期,处理(4)的卷叶率最高,达5.1%,处理(1)的卷叶率最低,为2.9%;处理(3)和处理(4)的百穴幼虫数最高,均为22头。在为害定型期,处理(1)和处理(2)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百穴幼虫数均显著低于处理(3)和处理(4)。
由表5可知, 2018年宝山区稻飞虱整体发生数量较少,因此未能得出氮肥用量与稻飞虱发生的规律性关系。
2.2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
由表6可知,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和病穴率均随之增加。其中,在为害高峰期,处理(1)的病株率和病穴率最低,分别为3.68%和8.33%;在为害定型期,也是处理(1)的病株率和病穴率最低,分别为4.66%和9.12%。在上述2个调查时期,处理(1)与处理(2)的纹枯病发生情况差异不大,均显著低于处理(3)和处理(4)。
表4 不同氮肥用量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百穴幼虫数的影响
表5 不同氮肥用量对稻飞虱百穴虫量的影响(单位:头)
表6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 (单位:%)
由表7可知,2018年宝山区稻曲病发生不严重,且两次调查时间相近,因此,两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氮肥用量对稻曲病发生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表7 不同氮肥用量对稻曲病的影响 (单位:%)
据田间观察可知,不同氮肥用量对穗腐病发生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在水稻穗腐病发生严重的田块,水稻中后期的叶色要明显深于轻发生的田块,即氮肥用量越多,穗腐病发生程度越严重。由表8可知,在穗腐病为害高峰期和定型期,处理(1)的穗腐病病穗率均为最低,分别为8.28%和13.33%,处理(4)的穗腐病病穗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5.66%和26.66%。
2.3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9可知,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其中处理(1)的有效穗数最少,每667 m2仅为19.95万穗,处理(4)的有效穗数最多,每667 m2达24.25万穗。处理(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为最高,说明氮肥用量少的处理虽然有效分蘖较少,但因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最终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虽然处理(1)和处理(2)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处理(3)和处理(4),但因前2个处理的有效穗数较少,故最终处理(1)和处理(2)的理论产量低于处理(3)和处理(4);其中,处理(3)的理论产量最高,每667 m2达681.21 kg,处理(1)的理论产量居于第三位,每667 m2理论产量为608.87 kg。
表8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穗腐病的影响 (单位:%)
表9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和穗腐病的发生情况逐渐加重,其中每667 m2氮肥用量为15 kg的病虫害发生程度最轻,每667 m2氮肥用量为35 kg的病虫害发生程度最重。同时,由于2018年稻飞虱和稻曲病在宝山区的发生程度较轻,因此不同氮肥用量与稻飞虱和稻曲病的发生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建议在今后试验中,选择易吸引虫害和易感病害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进行常规病虫害防治,以获得更准确的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