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螺旋CT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12-18河南省漯河市三院超声科河南漯河462000
1.河南省漯河市三院超声科(河南 漯河 462000)
2.河南省漯河市五院影像科(河南 漯河 462000)
3.河南省漯河市三院手术室(河南 漯河 462000)
常群英1 常 鸣2 靳晓燕3
肾脏肿瘤为临床常见泌尿系统肿瘤,以恶性肿瘤居多,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检出率较低,故提高肾脏肿瘤诊断准确率有其必要性[1]。超声造影为筛查内脏肿瘤的常用手段,具有检查方便、实时性观察等优点,在肾脏定性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2]。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是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定位准确、毗邻关系明确等优点,在肾脏局灶性病变鉴别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肾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以评估超声造影和螺旋CT对其诊断价值,为临床尽早诊治肾脏肿瘤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肾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行择期手术治疗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脏肿瘤者;术前行超声造影及螺旋CT检查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术前放化疗者;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近1年内使用肾毒性药物治疗者。96例患者男性55例,女性41例;年龄31~68岁,平均(49.87±10.17)岁;肿瘤直径1.5~11.8cm,平均(5.87±1.41)cm;肾上级肿瘤35例,肾中部肿瘤29例,肾下级肿瘤32例;腰痛34例,血尿21例,发热11例,无明显症状35例。
1.2 方法 ①超声造影:超声诊断仪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quoia512、Acuson S2000,探头频率为3.0~4.0MHz,机械指数为0.08~0.1;为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先行二维灰阶模式检查,观察肾脏形态及病灶大小、形状、位置、边界、内部的回声强度与均匀性,同时检查有无癌栓、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情况;接着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灶血流分布及血供情况,选择同时显示肿瘤病灶及正常肾组织的切面行超声造影;造影剂为声诺维(生产企业:瑞士Bracco International公司,规格:59mg,批准文号:H20110350),使用5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溶解造影剂,并取0.8ml注入患者肘静脉,另取5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冲注;将注射造影剂后6~30s左右肾脏皮质增强作为肾脏肿瘤造影的对比标准,观察病灶增强及消退情况、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等指标。②螺旋CT:螺旋CT扫描仪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仪,造影剂为碘海醇(生产企业:上海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0ml/15g,批准文号:H20000593),经肘静脉高压单相注射80ml,注射速率为3.0ml/s;造影剂注入后25~30s行肾皮质期扫描,60~70s行肾实质期扫描,180~300s行肾盂期扫描;扫描参数为120mA,130kV,层厚5mm,螺距1.0;测量病灶实性部分各期CT值,肿瘤增强值以≥40HU为高增强,<40HU为低增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分析 96例肾脏肿瘤患者均为单一病灶,恶性肿瘤共67例,其中透明细胞癌45例,囊性肾细胞癌6例,肾乳头状细胞癌6例,肾移行细胞癌5例,肾嫌色细胞癌5例;良性肿瘤共29例,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7例,肾囊肿8例,肾球旁细胞瘤4例。
2.2 超声造影增强表现 肾脏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形态表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3 螺旋CT增强表现 肾脏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螺旋CT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形态表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4 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诊断肾脏恶性肿瘤正确61例,诊断肾脏良性肿瘤正确25例,共诊断准确86例(89.58%);螺旋CT诊断肾脏恶性肿瘤正确59例,诊断肾脏良性肿瘤正确24例,共诊断准确83例(86.46%);但超声造影与螺旋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超声造影增强表现[n(%)]
表2 螺旋CT增强表现[n(%)]
图1-2 为同一患者超声造影图像;
图3-4 为同一患者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
2.5 病例分析 王某,男,57岁,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于病灶内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图1),且病灶14s强化达高峰(图2);术前行螺旋CT扫描,发现皮质期不均匀高度强化病灶,CT值达140HU(图3),且实质期强化与皮质期强化程度相似(图4)。
3 讨 论
螺旋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肾脏肿瘤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局部浸润等情况,亦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灶,定性定位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可产生一定的辐射创伤,使其应用受到限制[4]。而超声造影则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利用造影剂观察肾脏及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状况,达到客观评估肿瘤血供的作用[5]。对此,本研究也就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展开分析,以探寻诊断价值较高的检查手段,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肾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及螺旋CT的增强模式以快进快退为主,良性肿瘤则以快进慢退为主,2种不同性质肾脏肿瘤间差异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血供丰富、代谢旺盛,肿瘤内部血管数较多,肾血管网也较多,造影剂呈快进快退现象;良性肿瘤则以点状或线状血流为主,可表现为快进慢退现象有关。而肾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及螺旋CT的增强强度以高增强为主,良性肿瘤则以低增强主,2种不同性质肾脏肿瘤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造影剂填充早于周围肾皮质,填充强度也高于周围肾组织,使其增强强度较高有关。另外,肾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增强形态以均匀强化为主,不均匀强化也较多;良性肿瘤则主要为不均匀强化及不增强。考虑该情况可能与本研究纳入肾脏肿瘤体积均较小,部分体积较小恶性肿瘤可呈均匀强化,随着肿瘤体积增大,病灶出现出血、坏死、囊性变增多,而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良性肿瘤中肾囊肿较多,内部液体可在超声造影中呈现不均匀强化,其他类型良性肿瘤则多呈不增强表现有关。但良性肿瘤在螺旋CT增强形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均匀强化也较多,与超声造影表现有所不同。这也可能与2种检查方式造影剂不同,螺旋CT使用水溶性造影剂,受组织内微血管通透性、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的影响下,可经肾小球大量过滤排出,使其增强形态出现误差有关。
除上述结论,本研究还发现,超声造影与螺旋CT诊断肾脏肿瘤准确率分别为89.58%、86.46%,均较高,但2者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也提示,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能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及螺旋CT诊断肾脏肿瘤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应推广上述检查方案,以尽早检出肾脏肿瘤,为患者创造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