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以泰隆商业银行为例
2019-12-18□童鹏
□ 童 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0000)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开始逐步展开,发达国家的金融模式带来的是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难以做到惠及所有对金融服务有需求的群体,得不到金融体系的支持和服务的人群和企业占极大多数。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金融体系,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金融载体——普惠金融。
目前我国各大中小银行针对普惠金融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但是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有些模式甚至已经偏离了普惠金融的主线成为了不法分子敛财的工具。普惠金融不只是“普”,也不只是“惠”,“普”和“惠”同行才是普惠金融的发展要义。在国内市场上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模式:(1)阿里的“电商”模式主要是利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成功,通过收集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信用评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客户的贷款审批,具有贷款速度快、单位成本低、客户范围广等特点;(2)民生银行“圈链金融”模式开辟了一圈两链的模式,“一圈”指的是商品交易商户集群、超市卖场商户集群、商业街区门店商户集群三类聚集性商业圈。“两链”指的是上游的供应链和下游的销售链,利用群体关联性降低了信贷风险和成本;(3)泰隆商业银行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金融服务,并将服务从业务本身扩展到客户的生活和企业的成长,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全程参与其中,与客户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这种模式较高,但是客户的信用评估更为准确,不良贷款率极低。本文从泰隆模式出发,分析泰隆模式成功历程以及普惠金融中国化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小微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超过3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7000万户(其中2018年新增加1456.4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8%。解决小微企业的“麦克米伦缺口”问题是当前时点上改善民生的关键一环。就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为其配套和完备的金融体系支持其发展,这种现状的形成可以从内生性和外生性两个方面分析,内生性方面是金融系统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传统的大型商业银行更加地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和信用良好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信息不完善的特点致使大型商业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放款,国有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不足造成了小微信贷市场的空白;外生性方面是国家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所致,国家政策直到近几年才开始逐渐重视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在此之前对普惠金融的认识不足,对小微企业政策引导不够。
金融体系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影响造成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成为了一片大型商业银行不愿去触碰的“蓝海市场”,而其他中小银行基于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在大型商业银行垄断大型银行贷款的环境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这片“蓝海市场”上寻找机会。泰隆商业银行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抓住了这片“蓝海市场”,经过25年的艰苦摸索,探寻出了适合自己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了金融服务述求问题,一方面帮助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减缓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也给自身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形成了银企双赢局面。泰隆商业银行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光明前景。
二、泰隆发展现状
根据2018年泰隆商业银行官方财报显示,公司2018年资产总额1685.6亿元,同比增长17.66%;总负债1552.5亿元,同比增长17.15%;营业收入80.4亿元,同比增长12.15%;净利润相比2017年增长14.48%,达到27.7亿元;营收增长表现稳定的情况之下不良贷款率却有所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2018年不良贷款率为1.16%,展现出了泰隆商业银行优秀的不良贷款管理能力。
成立以来,泰隆商业银行累计向219万多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总金额达到11470亿元,间接支持近400多万人就业,2018年全年累计向近20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总金额超过1600亿元。贷款客户中500万以下的客户占比超过99.50%,100万以下的客户占比超过96.00%,泰隆商业银行把目标客户牢牢锁定在那些信贷需求强烈但是得不到满足的小微企业身上,以“工匠”精神,做专做精,做深做透,让广大小微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平等、方便、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泰隆商业银行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三品三表”、“二有一无”为代表的信贷模式。“三表”是指企业的电表、水表、海关报表,电表是企业用电量使用的直接反应,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开工率、生产时间、生产规模都可以通过用电量间接反映,电量增加说明开工更高产品卖得好,银行自然也愿意多放贷款;对于那些生产过程中用水成本占比较大的企业,通过查询它们的水表来推测其实际生产量,用水量增长证明企业生产状况较好从而发放贷款;在浙江沿海地区,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大,许多进出口企业都有报关单表,报关单表可以直接看出企业的进出口规模,而且这种政府文件难以造假,银行通过报关单表数据放款降低了风险。
目前泰隆商业银行主要的产品有标贷通、融e贷、信保贷、接力贷,贷款的发放因客而异,全方位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截止2018年期末,“标贷通”产品余额8788.9万元。“融e贷”产品余额71.59亿元,贷款户数2.82万户。“信保贷”产品累计发放笔数2795笔,金额累计29.17亿元。“接力贷”产品余额8.48亿元,贷款户数3226户。
三、中国式普惠金融
(一)关系型社会网络
在中国社会文化有着一个很大的特色——关系性社会。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当前我国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个人在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是靠着关系网络来维持和发展了,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获得多少的资源由他的关系网来决定,所以在中国人心中维护一个良好的关系网是生存的基础。泰隆商业银行推出的道义担保模式正是基于中国的这种文化出发,通过道义担保的模式可以发挥关系网络的作用,一人违约担保人也跟着受损,极大地激发了担保人的监督职能,减少了银行单方面监督成本,同时增强了对借款人的约束力。
(二)产业集聚优势
“温台模式”给浙江带来了小商品制造零售的集中化,产业集聚使得某个地区小微企业相似性高,银行在贷前信息收集方面可以利用范围经济优势大大降低信息收集整理的成本。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着产业集聚的明显特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出现采掘业的集中,在沿海地区会出现捕捞业的盛行,例如我国的重工业大都集中在东北地区;高科技企业大都集中在广深地区;长三江地区又以金融行业最为发达;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这种产业集聚的现象为泰隆模式在全国推广发展奠定了基础,因地施政、因人施策是普惠金融在我国广泛推广的思想指引,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普惠金融领域的体现和应用。
(三)普惠金融科技化转型
数字科技能够有效地降低获客成本,是普惠金融的一大助力,通过对客户消费习惯、交易记录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辨识出目标客户。移动设备在人们出行、缴费、购物等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个人信息,社交媒体、电商将信息上传使得信息更加完善,降低了信息搜集成本。此外,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收集能力带来了信贷审批效率的提高和风控能力的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有着“短、频、急”的特点,信贷审批效率的提高降低了银企两方的成本,切实提高小微信贷的满意度。数字科技使得风险处理能力提升,使用大数据预测客户得违约可能性,可以通过风险量化模型分析客户风险匹配相应的贷款产品。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会改变普惠金融风险的承担模式,金融机构不再是主要的风险承担者,让普湖金融服务所承担的风险平分到享受服务的个人或企业之中。同时,智能合约可以通过设置固定的程序,强制合约签订双方完成合约,约束合约双方的行为避免发生道德风险,降低了金融服务过程之中双方变量因素导致的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