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探究
2019-12-18南江
南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声乐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是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音乐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因此,文章基于就业的背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策略建议,以期在提升声乐教学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使其在毕业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以就业导向,优化声乐课程设置
当前许多高校的声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过于注重声乐演唱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高校要以声乐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声乐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通过多元化的声乐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更好的符合社会音乐人才需求。例如高校在声乐教学中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开设乐理知识、作品鉴赏以及声乐演唱技巧相关的课程,还要设置形体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舞台表演实践等相关的课程,进而在传授学生声乐专业知识和演唱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循序渐进的声乐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丰富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同时也可以具有高超的舞台表演能力,为其未来的音乐教育或者音乐表演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高校还可以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的传统音乐文化开设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声乐课程,学生在常规的声乐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还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而在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契合,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基于就业背景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要求高校要能够有效结合社会的音乐人才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提升声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有目的性的声乐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现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逐渐向“精英化”转变,高校声乐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声乐教学中为我国音乐事业的良好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实施和开展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也应该适时的创新,以使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进而提升声乐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新时期的声乐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虽然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现代化手段为支撑的电子化教学造高等教育教学中已经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声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给学生的声乐学习带来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也依然非常普遍,教师结合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内容滔滔讲授声乐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能默默的聆听,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也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也要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的创新,构建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其朝着社会所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方向不断发展。
四、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创造潜能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实效性。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时期的音乐人才而言,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作品,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实现良好的就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要求声乐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积极的丰富教学方法,可以将情景式、讨论式、探究式、分层式等教学方法引入到声乐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以及原创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促进音乐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其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在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可以越走越远。
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式声乐教学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生源数量不断增加,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其在声乐基础、声乐演唱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为高校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提升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开展分层式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声乐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都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分层式教学即按照学生的声乐基础、演唱水平等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声乐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声乐知识和技能测试来了解全体学生的声乐学习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将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实现因材施教,进而提升声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朝着良好状况不断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另外,教师也可以以分层式教学为基础优化“一对一”的声乐教学,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量体裁衣”,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声乐教学获得进步和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六、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支撑。声乐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效结合,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但是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评价标准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结果,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主体也以比较单一,在考核评价中过于注重对于学生声乐演唱技巧、演唱水平的检验,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音乐素养、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的考查,这种厚此薄彼的考核评价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也容易受情感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出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如前所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在声乐基础、演唱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考核评价中也要充分考虑其差异性,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构建声乐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考查学生声乐演唱技巧、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于学生音乐素养、情感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的考评。还要学生在声乐课程学习中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出勤情况等纳入到其考核范围内,并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声乐学习实际情况,进而优化教学方法、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等,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声乐教学工作,提升声乐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优秀的音乐人才,
七、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声乐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可持续良好发展。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使学生所学声乐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市场相适应,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声乐艺术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