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分析
2019-12-18李建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李建华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该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独特的历史文化,侗族情歌是其文化最明显的体现。侗族情歌是侗族民歌中数量最多的歌种,呈现出曲调多样、内涵丰富以及音色纯美等特点,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在演唱过程中表达出深刻的艺术性。
一、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概述
(一)历史起源
湘西侗族情歌主要起源于侗族的先民,侗族先民善于歌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侗族民歌体系,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侗族情歌始于真心相爱的侗族人民,用来表达真情,经历了多个时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封建社会时期,侗族的政治与经济发生变化,逐渐开创相邻地区破姓开亲,改变了陈旧的婚姻制度,为青年男女创造了自由恋爱的条件,促使了情歌的发展,如当时的坐夜歌与山歌,在整个侗族地区流行开来。在封建时代后期,侗族的社会形态逐渐发生改变,促使侗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实现波浪式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情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时侗族地区主要以山歌为主,男女青年在玩山凉月时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本文以湘西武陵山片区(该地区主要在湖北、重庆、湖南以及贵州四个省份的交界地区)侗族情歌为例,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1]。
(二)内容与形式
湘西侗族,受地区因素影响,当地的婚俗活动呈现出较为独特的特点,形式多样化,情况不同情歌的内容也不同,如玩山、赶坳,现阶段湘西武陵山情歌主要在赶坳与玩山时进行,其可以细分为多个种类,如常见的“上坳”时唱的歌曲、表现恋人“初恋”的歌曲、初次见面的“初会歌”、人们分别时演唱的“分别歌”“送行歌”、初次见面的“问姓歌”、恋人之间的“相思歌”“信物歌”以及“求婚歌”等内容,而对于恋人在相恋过程中如果出现变动,则存在恋人相互分离的“分离歌”、夫妻出现情变的“情变歌”、恋人之间解除关系的“失恋歌”等,通过情歌表达双方关系的变化。湘西武陵山片区的侗族情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如对唱、独唱、团唱等,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特色。
二、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形态
(一)调试音节分析
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在演唱过程中,常见五声调试,并且在演唱过程中由于受依字行腔影响,部分特殊情况也可能出现五声音阶以外的偏音进行,以达到辅助演唱的目的。例如,部分内容需要利用偏音进行修饰,处于尾音处或者弱拍处,促使其色彩性提升,呈现出独特的特色。该地区的侗族情歌以徵调式为主,旋律呈现出调式多样变化,如当地的高山腔呈现出独特性,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其腔调主要以二段式为基础,第一乐段中拖腔结束主要表现在商音上,而对于腔调的第二句,与第一段相同,拖腔尾音也落在商音上。第二段中,第一句拖腔收尾在宫上,不同的是第二句拖腔收腔为在徵上,通过分析发现,高山腔的旋律进行拖腔用的是商、宫、徵音,展现出独有的特点。实际上,快腔山歌同样如此,快腔山歌与高腔山歌在部分内容上存在相似甚至相同,如乐段的上句均收腔在宫上,下句收腔为徵,通过分析发现可以将快强山歌看成是高腔山歌的一种变体,呈现出独特性。以五声为主音阶,是侗族情歌常见的形式,常见于玩山歌,并且受自身的性质影响,由于依字行腔的存在其已经呈现出六声音阶的特性,在进行偏音时呈现出较短的形式,表现在弱拍的尾音上,呈现出独特性。与此同时,游玩山歌的调式以徵调为主,呈现出多样的变化[2]。
(二)曲式结构
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在表达过程中,多数以七言四句体歌词结构为基础,表现出明显的常规性,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游玩山歌为例,在表达过程中旋律的结构也具有较强的即兴色彩,在曲式结构上多样化发展,不同的唱腔曲式较为独特。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的词曲呈现出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歌词结构与旋律句法结构一致,以四句为主,歌词呈现出规律性、整体性,旋律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整性。以借袋歌为例,《有缘今日得相见》的曲式结构为 2+2+2+2,由此可以看出词曲结构一致。但实际上也存在特殊的情况,部分歌词不是严格的七言四句体规整结构,存在第四句歌词变为十一个字的情况,但实际上整体性并不发生变化,它的旋律仍是与歌词结构保持一致的。词曲相异与词曲一致存在较大的不同,其内涵实质是当前的旋律句法与歌词呈现出不一致,表现的是一种非平衡的美感,呈现出不对称性。例如,初会歌《花花世界人人爱》,该曲调为四句体的歌词,曲调结构同是二乐段、四句式,它的结构是 10+14+10+11,词曲明显不一致。其中第一、三句为七字句,第二、四句与其存在明显的不同,为十一字句,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前七后十一”式,其自身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经分析发现,该词曲调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两字一拖腔特点,例如在其单句尾字位置上属于双炬开腔,灵活运用词语进行接唱,进而促使整体的性质提升,实现整体上的连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独特的美感,同时这也是湘西侗族情歌独具特色的地方[3]。
(三)节拍节奏
湘西侗族山歌呈现出明显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在节拍与节奏上呈现出个性化特点,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丰富、变换,以表达出山歌的特色。例如,多变的节拍性,在进行交替变化中几乎不存在单一节拍的歌曲,均是在同一节拍中交替变化,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实现多样化发展。以高腔山歌《花花世界人人爱》为例,该曲目在进行演唱过程中交替使用 2/4、4/4 两种节拍,并且在其间多次出现自由延长的音节,导致其节拍的强弱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快腔山歌《未必要哥紧相求》同样如此,其以2/4、3/4 的节拍交替,展现出独特性[4]。
三、湘西武陵山片区侗族情歌的演唱艺术分析
(一)语言特色分析
湘西武陵片区侗族情歌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在情歌演唱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语言特色,整体的文化水平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侗族的语言逐渐简化,长断元音消失对立,塞音韵尾开始脱落,实现汉语与侗语的交替使用,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美。与韵律为例,湘西武陵片区侗族情歌的韵律主要表现在韵腹与韵尾处,通过单一的词进行押韵,呈现出韵律美感,提升整体的音乐性。以《盘歌》为例,天上星子月亮管,(不入韵)地上油麻斗升合,(韵)一匹细布量尺寸,(非韵)姐盘为弟奈不何。(韵)该歌曲主要是二句与四句押韵,通过:“合”与“何”相押韵[5]。
(二)唱腔特色分析
湘西武陵片区侗族情歌在唱腔上呈现出独特性,较为常见的唱腔包括平腔山歌、高腔山歌以及快腔山歌等,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以高腔山歌为例,高腔山歌在进行演唱过程中,男女均以真嗓唱法进行演唱,呈现出曲调优美、明亮、缓慢等特点,主要的作用是言情,在山上赶坳时演唱,表达出一种思想。在演唱中,演唱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声方法,如常见真嗓、假嗓以及边嗓等,表达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情况存在较大的不同,受情景、情感、内容等因素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呼吸技巧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湘西武陵片区侗族民间歌手几乎都有唱歌呼吸的基本功,实现吸气与呼气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其掌握歌唱技巧[6]。
结 语
综上所述,湘西武陵片区侗族情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进行合理的创新,注重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分析,从整体上进行优化,深入挖掘侗族情歌的内涵,将侗族情歌进行有效的传播,并借鉴民族声乐中的演唱技巧与方法,使侗族情歌得到继承与弘扬,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