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芭蕾舞蹈风格转换古典舞蹈风格研究

2019-12-18贺振婷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典舞芭蕾表演者

□贺振婷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一、芭蕾舞蹈风格与古典舞蹈风格的区别与联系

(一)芭蕾舞蹈风格与古典舞蹈风格的区别

1.芭蕾舞蹈风格的特征和训练准则

芭蕾舞蹈是世界三大艺术之一,其训练关键点为“开”“绷“直”“立”,主要针对舞蹈表演者的肌肉和关节,最大限度地改善肌肉走向和关节灵活度,提升身体耐受能力,展现舒展体态。此外,芭蕾舞蹈训练准则中也涵盖了动作结构训练,解决了舞蹈者如何利用脚背、髋关节及膝盖进行有效的表演问题。

2.古典舞蹈风格的特征和训练准则

我国古典舞及其基础训练均起源于20世纪,基础较为多元化,如结构框架借鉴了芭蕾舞蹈,表演形式借鉴了戏曲舞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格特征,还带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与较为国际化的芭蕾舞蹈不同。

古典舞蹈训练准则往往基于腰部训练,主要内容涵盖:其一,以“俯”“仰”“拧”等动作为代表的基本线条训练;其二,以“腆”“曲”“含”等动作为代表的基本韵律训练;其三,以“转”“跳”“翻”等动作为代表的基本技巧训练。古典舞蹈训练相较芭蕾舞蹈较为轻柔,更加突出“一收一放”“一动一静”以及“一缓一急”等鲜明的对比,力求让观众最大限度地获知舞蹈表演者“身形统一”“内外结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二)芭蕾舞蹈风格与古典舞蹈风格的联系

1.训练目标的共性

芭蕾舞蹈风格与古典舞蹈风格在训练目标的共性层面一为节奏,二为意念,都为基本功训练,这是由于基本功训练能够修正舞蹈从业者的舞姿,打造舞蹈从业者的气质,重在调整自身的表演速度和表演强度,要求舞蹈表演者注意力集中、精神风貌统一。

2.训练方式的相互影响与结合

古典舞蹈与芭蕾舞蹈的特征和训练准则不完全相同,但两者训练体系中均有值得借鉴的标准化、规范化动作组合和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认真研究两者训练方式,有助于舞蹈表演者提高自身的基本功。如芭蕾舞蹈训练的侧重点集中于表演者线条的修长,但在气息运用层面上和身体灵活性层面上的训练则较为匮乏;古典舞蹈训练的侧重点集中于解放表演者身体以及气息运用等层面,但在线条训练层面则较为匮乏。教育者应并重两种舞蹈在训练层面的长处,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性较强的舞蹈演员。

二、芭蕾舞蹈的影响及风格转换中对其的借鉴

(一)高效训练法

芭蕾舞蹈基础训练的关键点和高效点主要涵盖了“开”“绷”“直”“立”四项,重在锻炼表演者髋关节、脚掌、膝盖及脊椎柔韧度和灵活度。其向古典舞蹈风格转换提供了基础,一是以转圈为代表的芭蕾舞蹈动作要求舞蹈表演者直立地运用脊椎部位,解决了舞蹈表演者在学习古典舞蹈过程中的中心问题;二是芭蕾舞蹈中一二位蹲、擦地练习等动作,能够培养舞蹈表演者在古典舞中的延伸感。

此外,在芭蕾舞蹈风格转换古典舞蹈风格的教学中,可借鉴芭蕾舞蹈对动作的追求,体现古典舞动作组合的质感。如在“蹲”这一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教育者可设置“两拍一次”和“四拍一次”节奏训练,提升古典舞学习者的大腿肌群力量和膝关节在表演中的能力。

(二)科学训练法

芭蕾舞蹈风格向古典舞蹈风格转换中,中国古典舞蹈可借鉴芭蕾舞蹈科学的训练方法,主要表现为从基本功入手,逐渐将基训教学系统化。

(三)训练体系

古典舞蹈教学中,还要进行以身体训练为核心的身韵训练,可借鉴芭蕾舞蹈的训练体系,如民族双人舞,可在芭蕾双人舞蹈的训练体系之上加入中国民族元素,保留芭蕾舞蹈训练体系中的从简到繁的方针,以此化解古典舞蹈的表演难度。

三、研究收效

近几年来,我校2011—2014级中国舞表演专业学生中,约有七成是从芭蕾舞表演专业转来的。以2011级学生为例,该年级由芭蕾舞表演专业转入的学生受芭蕾舞蹈影响,往往难以适应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身韵训练以及舞蹈编创等,对其专业发展极为不利,也对我校的舞蹈风格转换教学提出了具有一定难度的要求。

2011级芭蕾舞表演专业转入的学生首先从技术层面(基础、基本功)入手,借鉴芭蕾舞蹈基础训练“开”“绷”“直”等要求,加强了自身对古典舞蹈动作、节奏、形神及力度的把握。其次,我校舞蹈教育者结合新生和初学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由浅入深的身韵训练,将其掌握的芭蕾舞蹈基础与中国古典舞蹈融合,达到相对和谐的程度。最后,我校舞蹈教育者将芭蕾舞蹈与古典舞蹈的训练体系结合起来,在“表”“教”“编”三个方向着手,加快舞蹈学习者风格转型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古典舞芭蕾表演者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我爱芭蕾
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的作者诠释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