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瓷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2019-12-18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陶瓷工艺德化艺人

□林 顿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德化陶瓷艺术概况

德化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被誉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人民就开始了制瓷,在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明清年间达到了巅峰。德化陶瓷的技艺尤为独特,装饰手法丰富多样,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许多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使用了贴花、堆花和刻写诗词等装饰手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优点,成为德化瓷器最独到的艺术特色,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和民间特色。近年来,德化陶瓷不论在工艺技术方面,还是在艺术创作设计方面,都有很多新的提高和拓展。但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冷落了这门艺术,现在从事陶瓷工艺的人多为高龄人。

二、陶瓷艺术和美术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德化的陶瓷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德化陶瓷艺人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是一直坚守在作坊的劳动者的智慧结晶,劳动者也因此获得了生存和延续的原动力。德化的陶瓷文化很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可见,开发陶瓷艺术课程,充实地方美术教育内容,让陶瓷艺术和美术教育紧密融合,是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必然需要。

(二)精神品质传承的需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德化陶瓷艺人创造了陶瓷文化,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源于陶瓷艺人的生活劳动实践。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学会如何面对艰苦的环境,如何在险境中求生存,他们懂得如何欣赏大自然并从中捕捉美的元素,也正是他们不自觉地将所创造的陶瓷艺术文化代代留传生生不息。这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陶瓷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更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融合,更能以顽强乐观的精神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

(三)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习与文化情景的关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可见,如果美术教育脱离民族独特的文化,就是孤立而单薄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接纳民族文化,通过学习、传扬民间艺术来汲取其精髓,通过这一教育活动让下一代明白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让下一代由衷地热爱民间艺术。教育部的《基础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以健康、优秀、向上、贴近幼儿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为载体,使幼儿通过系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实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面向21世纪的新目标。”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尝试将陶瓷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组织师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发扬光大这一本原文化,进而使其成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学科。

三、陶瓷艺术的教育功能

(一)陶瓷艺术具有开发人的智力潜能的作用

陶瓷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各类陶瓷作品无不寄托了艺人的品格情操,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开展陶瓷艺术教育,既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又能让学生从中充分体验到学习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再者,陶瓷艺术本身也是一门颇具综合性的学科,能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欣赏、感受、操作,更要去创新设计,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陶瓷艺术具有发展人的创造力的价值

陶瓷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赋予了人们创造自由和多样性的艺术方式。比如,在隋唐之前,很多陶瓷产品的使用几乎是以满足当地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主。 唐宋之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粗笨简陋的陶瓷器皿已然跟不上人们的审美观,陶瓷工艺俨然已从实用品向美术作品过渡,这就要求陶瓷制品在样式和审美上不断追寻人们的审美需求。正因如此,在不同时期陶瓷工艺总会根据人们的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更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所以,将陶瓷艺术融入美术教育,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三)陶瓷术具有培养人的审美趣味的功能力

艺术审美,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理解能力。陶瓷艺术,本身就有着一种独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品质。在陶瓷艺术教育活动中,学生凭借其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其寓意和象征,进而领会陶瓷艺人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观。因此,陶瓷艺术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这一方面,确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载体。

陶瓷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挖掘陶瓷艺术,可以充实和完善美术教育内容,可以确立地域性美术教育的特色,进而推动地方文化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其意义极为深远。

猜你喜欢

陶瓷工艺德化艺人
数字媒体运用于陶瓷工艺的研究
陶瓷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关系研究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Chinese Ceramics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现代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