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以吉安县鲤鱼灯为例
2019-12-18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赵 磊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周边国家的安全形势,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倡议的提出是为了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助推亚欧大陆的整体振兴。要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就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焕发出新风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突出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的表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互相了解的重要渠道。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承续不同民族、群体、地域的人类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团结协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特色
江西是一个文化大省,具有“红色、绿色、古色”三大特点,也是非遗大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众多,特色鲜明。而吉安就有着众多非遗代表,2006年,永新盾牌舞成为吉安市第一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的项目;2008年和2011年,吉安县鲤鱼灯、新干剪纸两个项目分别进入第二、第三批国家级名录。2014年,吉安市又有青原东固传统造像、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等七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全市列入各级名录的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民间文学、民俗等十大类别。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截至目前,吉安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省级82个、市级127个、县级330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46名、市级139名、县级241名,1个省级吉安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非遗名录体系。
二、吉安县鲤鱼灯的发展与保护
吉安鲤鱼灯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舞蹈,是优秀的、原生态的民间灯彩艺术之一。历史上的鲤鱼灯以其精美的艺术,吸引着广大民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鲤鱼灯由鳌鱼灯1盏、虾灯1盏、金丝鲤灯5盏、大红锦鲤数盏组成。灯全长约70厘米,以竹篾为主要材料,编扎好外形框架,用皮纸糊壳,通体贴上片片鱼鳞,内装电池、灯泡照明。鲤鱼灯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灯时表演者着统一服装,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红火热烈。
文化的传承是重中之重。现在鲤鱼灯的表演队仍固定着11个队员,还是那批坚持守候的原班人马。作为队长的邓建民,看着慢慢老去的伙伴,越来越担心,队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50岁,大家不再是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了,鲤鱼灯表演又需要大量的体力,该怎么办呢?
面对此种境况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在国家宏观层面中,利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文化传送的时机,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地的传承与保护。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地方文化中,让鲤鱼灯进校园。同时引进社会力量在资金、人才方面的支持,鼓励非物质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等一系列保护、传承鲤鱼灯的活动。
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走出去
具体而言,要切实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既要打破简单强调以我为主的单向传播方式,又要在与其他文化互相融合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推动非物质文化走出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同时借助网络科技的力量,把我们的鲤鱼灯制作与舞动元素拍成视频做成影片光盘或投入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鲤鱼灯并爱上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吉安鲤鱼灯浓缩着先辈们的智慧,传承这项文化遗产是一份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是一项继往开来、流传千古的事业,它不仅可以提升鲤鱼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而且可以引导全世界进入中国文化的世纪。非遗的发展需要群众基础,尤其年轻人,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认同非遗,并自觉参加到非遗保护实践中来,非遗才有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