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置艺术中的表现手法
2019-12-18李琳玉鲁迅美术学院
□李琳玉 鲁迅美术学院
“情感”作为心理学用词,其官方解释是“感受,意向”,是人类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古往今来,人们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让观者明白、感受自己所传达出的情感。相对于这种单方面的输出,装置艺术似乎更加巧妙,更容易让人接受。它挑战了传统艺术建构体系并且逐渐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装置艺术家用自己的经验创造了另一个空间,而观者则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在这个陌生又似曾相识的空间里探寻摸索,便可产生共鸣。装置,像一个让人们更加了解情感本质的通道,也是塑造情感和优化情感的重要方式,而其中用到的表现手法,则使感情更具有多元化。
一、装置艺术的概述
“装置”在20世纪出现,从诞生时就有很多人试图对它加以定义。现在通常定义为“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或者物体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进行艺术性的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使其产生出新的具有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就属于装置艺术”。简而言之,装置就是将场地、材料、情感相结合的展示艺术。
经过与其他艺术观念的糅合渗透,装置艺术不仅成为一种艺术观念的载体,还承载了理念和情境。装置独特的表达感情的包容性让它在很短的几十年中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人们内心的影响,美术馆由艺术品容器变成思想意识展示的地方,在艺术的创作中开始使用录像等元素,艺术家们想通过消除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让观众感受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多角度视角。70年代开始出现带有强烈社会意识和明显政治倾向的作品。作品尖锐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病。在80年代到90年代,装置艺术题材更为宽泛,包含了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特别是当下所关心的热点。90年代的装置艺术不再受展览馆的空间限制。到21世纪,装置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满足了人们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使人类有了自我探索的新手段。
二、装置艺术中手法对情感的作用
手法对情感的全面挖掘是站在观者的角度的,相对于画、摄影和雕塑,装置能带来更加深入人心的感受,因为观者只需参与便可自行解读。观者进入装置艺术家创造的一个陌生环境,唤醒了曾经潜移默化留下的经验,让观者借此产生新的理解,并强化了这种经验,在不断的积累中,其对装置中的情感也变得更加深厚和完善。
装置没有清晰直观地把情感强加于任何人之上,而是利用物和空间来加深情感的力度,并让观者参与这种情感的传递。观者对装置的欣赏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与艺术家的情感碰撞达到巅峰,得到交流和共鸣。
相对地,手法对情感的深刻诠释是站在艺术家的角度的,艺术家将装置构建成一个情感空间,它不受限制,可以使用任何的手段来完善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观者用五感来体会其中的情感,装置艺术是最全面的表达方式。
三、装置艺术中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装置需要观者的参与,旨在激发观者去探索思考,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所以它要让物与物之间,物与场景之间构成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关系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特别的逻辑。
艺术家最早利用灯光、音响来让装置产生特定的效果,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家开始对其他领域进行探索,开始加入影像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和观念。Terry Allen1981年的作品《魔鬼的公寓》,把一只公鸡、两只乌鸦和三只母鸡关在一个铁笼里,倾斜的电视屏幕播出魔鬼弹钢琴的录像,此装置中体现了美国种族之间的矛盾。
女权主义艺术家Judy Chicago在著名的作品《晚宴》里,把餐桌等边三角形的造型作为女性性器官的符号性展示,餐桌上放置的水果及陶瓷、花卉也都做成类似于女性性器官的形状,Chicago让上百名女性共同参与创作,她希望通过作品改变人们对女性的看法,该作品展现出了女性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批判了社会对女性的忽视。符号象征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让后来的艺术家不断模仿。
装置艺术具有不亚于甚至超越传统绘画与雕塑的丰富的呈现方式和表现力,从早期的毕加索的拼贴和杜尚的现成品的创作,发展到后来的多种表现方式和手法,包括再现、表现、抽象、符号象征,甚至能在装置艺术的创作中找到超现实,魔幻现实和照相写实主义。
装置艺术在当代艺术发展中起了核心的作用,它利用“物”和“空间”对传统艺术的功能性发起了挑战,它们的组合讲述了不同的情感。它是柔和输出的,但能够把作品与观众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其进行交流并产生共鸣。社会的快节奏把我们压抑的不想思考,拒绝感受,而装置艺术用它充满包容的独特手法让我们重新放慢脚步,用思考和体验完成对自我的挖掘和探索,这应该就是它一直发展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