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阶段英汉双语教学的思考
2019-12-18温家宝
温家宝
(美国贝克学院)
我国的双语教学,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兴起。彼时西风东渐,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双语教育。时至今日,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实践环节,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推进我国小学阶段英汉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双语教学缘起
所谓“英汉双语教学”(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是指非英语国家的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用他们的母语进行教学的实践。其基本理念是用孩子的母语教授学校课程——如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并同时开设了英语教学课,创设英语交流语境。英语和汉语不同的是,它是古罗马语言体系的一个分支,而中文是在亚洲自成一体的语言。所以,英语的发音和语法,与中文大相径庭,导致中国学生在学习英文的时候会遇到诸多困难(Mason&Waldman,2006)。但是,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中国的孩子学习英文十分必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英汉双语教育被迅速展开。常见的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有过渡式教学模式、沉浸式双语教学、半英语式双语教学、维持性双语教学等,呈现出一种较为多样化的发展和探索。在教学范围上,出现了地域扩大、参与学科增加、专门的双语教育实验学校次第成立,双语教材、刊物等也纷至沓来。这些都是英汉双语教育在现实中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二、双语教学的正面意义
就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需要而言,自小学阶段开始推行英汉双语教学工作,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其一,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开展英汉双语教学,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成为综合性人才做出良好铺垫。其二,基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阶段展开英汉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英语学习,让英语更多地体现在口语应用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英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其三:我们发现会说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拥有更高级的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此外,双语有助于学生发展多元文化技能,以便能够在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中茁壮成长。会说中文和英文的中国孩子比其他只会一种语言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comparative advantages)。
三、双语教学在探索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尽管双语教学体系看似在全民留学的热潮下蓬勃发展,其实却有虚假繁荣之虞,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小学英汉双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
其一,缺乏统一的教材,使各个地方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些学校使用的教材还是“活页式”的。其二,许多学校并没有完善的双语师资储备。双语教师并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师或是某一学科教师,而应是具有较强英语功底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在当前还很缺乏。另外,有很多的学校聘请了外教,力求英文传播的“原汁原味”,然而也因外教们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而达不到预期的成果。其三,一些学校对于双语教学也缺乏明确的定义,而教育部门,对此却也并没有明确的规范。这也导致了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学校的存在。另外,双语教育工作能否做好衔接,也是教育部门乃至家长需要忧心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反映的正是我国双语教育体系的粗糙和不完备。其三,缺少双语氛围。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于学校,但是在汉语语言大环境下,为学生强行构建的双语氛围,明显的显得有些牵强。很多学生在学校接触到英语,却仅仅作为通过考试的一门学科而不是作为与人沟通的工具。所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英文,可往往运用不到家庭和社会生活当中,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四、双语教学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教育部门应该做系统指导
在我国小学阶段推行双语教育工作,既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育部门应当以规范的大纲、专业的教材、明确的理念等作为指导。对双语教学工作的衡量就不能仅仅看到各门功课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衡量标准必然要发生转变。借鉴美国的教育理念,相信过程(trust the process)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外语的教学更在乎学生的自发性,教师往往更尊重学生对于外语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而非对于结果的过分看重。并且,语言必备的四要素:听说读写,都是涵盖于不同形式的考试和测试中,诸如演讲、论文、角色扮演、小组对话等。相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尽管英文成为所有学生的必学科目,但是单一的标准化的纸面考试只凸显了学生对于英语仅作为单一能力的测试,然而却缺少了实际应用的动力。因此,中国教育部门应该更加严格审核双语教育准入情况,并且实行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增加各种不一样的考试种类。单一的考试形式只会扼杀学生对于外语的兴趣。学校不仅要关注于教学的结果,还要关注到这个教学的过程中。
(二)组建专业教师团队
专业的教师团队,是推进双语教育的基础性保障。前文已述,双语教育在小学的推行,需要一批有学科专业和英语素养的复合型教师,而且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着力:其一,在现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中,增加专门的双语教师培养;其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渗透双语教学观念,培养教师逐步形成向“双语教师”发展的理念。其三,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专业的考证晋级通道,保障双语教师的权益。最后,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应当主动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及时组织双语教学培训,确保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
(三)构建语言学习环境
构建语言学习环境,是当前英语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英语语言和我国母语本质的差异,学生必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既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且又不会失去对母语的感情以及热爱[3]。在教学中,学校要加强自身的规范,积极创设和营造双语环境,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自觉地用英语去沟通交流。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许多欧美文化作品,从神话书籍、电视剧,到好莱坞电影的普及,到美国著名的篮球联盟NBA等在中国年轻一辈的影响,无一不在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也使学生们能更有兴趣的学习外语。
(四)专业的教材建设
专业的教材建设,是英语教育的保障。我国现有双语学校所运用的教材,通常都是翻译或者改编的外国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许多的教材往往是套用十分标准的短语和句子,却丧失了语言的灵气与包容性。所以即使学生们在教材中学到自认为不错的程度,甚至能倒背如流,但在于实际应用当中,仍然可能会闹出笑话。比如当美国人问出“what’s up”其字面意义是什么东西在上面,可其作为俚语和更加时髦的口头语,实际却是在问好。而许多中国学生,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类似的短语,往往不知其真实意思,不知所措,张冠李戴。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建设适合我国学生需要的专业教材,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们脱离“中式英语”的困扰。
五、结论
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且通过比较中美的教学理念差异,还有中国学生在双语教学模式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的看法和建议。正如本文所提出,中国学生在纸面考试的方面往往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更有优势,在英语考试中也不例外。然而,中国留学生在离开纸和笔之后,却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哑巴英语”的情况,是因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比如没有合格的教师,良好的语言环境,或者是没有合适的教学材料等等。因此,在如今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中国的学生们,相较于在英语纸面考试上拥有出众的实力,对于实际的应用也更应该着重把握。在此期间,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双语教育行业的市场进行更加有效的管控,才能使中国学生们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全面发展,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