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视域下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19-12-18庄芹
庄 芹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为18.6%。大学生仍是网民群体的重要部分。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如何使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继续有效果、有深度,这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考验。
一、网络自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
自组织理论是关于在没有外部指令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的自组织现象的一种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网络时代新型的大学生组织形态,它以微信群、微博、qq群、贴吧、易班群组、论坛等为载体和交流平台,是由社会背景、兴趣爱好、价值追求较为相似的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自主运作的非正式组织。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具有以下特点:发展迅速,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形式多样,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成员较为固定,其日常访问的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具有一定活跃度。内部成员关系平等、轻松自由。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现状
本次调研对象为上海两所民办大学的800名专科生和200名本科生,涉及各专业、各年级,希望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网络自组织的现状。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950份,有效问卷为904份,有效回收率90%,其中大一学生有效问卷268份,大二学生256份,大三学生230份,大四学生150份。根据统计,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自组织大部分是在朋友的介绍和影响下,学生普遍参与3个以上组织,参与时间较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在维系大学生社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仍以网上活动为主,学生参与线下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讨论话题主要集中在兴趣和日常生活上,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当言论;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自组织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而针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学生希望能得到外部监管。
三、网络自组织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等网络形态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工作者不再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源,这就要求教育者能放下身段,主动走进网络自组织中,提高个人亲和力与大学生平等沟通。
(二)杜绝不良信息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中传播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领热门话题的形式,在自组织内部实现对社会话题的引导。对于话题的内容既要考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愿意说,有话可说,又要能不动声色的引导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讨论氛围。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内,学生们通常不能即刻形成一致意见,各种想法、建议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才会逐渐形成统一意见。如果学生骨干能迅速在组织内树立舆论威信,必定可以吸引大部分组织成员的认同。
(三)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支持、引导
目前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单以常见的微信群、QQ群为例,就包括班级群、社团群、追星群、游戏群、考试群、老乡群、舍友群等等。因此,在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网络自组织性质,进行分类地教育指导。另外,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身边学生建立不同类型的网络自组织,通过对这些自组织进行必要的资源或者经济上的支持,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加入。
(四)净化大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伴随着网络的高度普及和信息的迅速传播,当某一社会新闻发生时一味地封堵和隐瞒,既不可行又不可能。很多舆情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信息不够了解或者了解得不够全面。因此,构建透明的信息共享体系就非常必要。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净化网络环境,应尽快落实网络实名登记制度,约束网络匿名所带来的各种不当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加强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