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2019-12-18蒋兴红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木条探究性二氧化碳

蒋兴红

(新疆省阿拉尔市十二团中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1)

所谓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感染,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胫过亲自动手实践、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使之与接受式学习模式互相补充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实践焙养自身的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掌习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掌握了这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河以使学生将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肖前加强对探究性教学的研究和尝试意义十分重大。

一、改变教材上探究性实验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但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倾向于把探究的过程步骤都罗列清楚,然后在过程中间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性思维上相对比较程序化,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探究性思维更加深化,笔者尝试将一些实验加以改进,增加其难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教学中,笔者先告知学生一些知识信息,并让学生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课题改为:“据说人呼吸时吸收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请利用这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设计实验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经过小组热烈的讨论后,大家得出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向装空气的瓶子里伸入燃着的木条,如木条能继续燃烧,证明吸入的气体中含有氧气,从而说明人吸收了氧气;向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子里倒入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证明人呼出了二氧化碳气体。方案二:先分别向两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石灰水没变浑浊,从而证明人呼出了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人体排出的,因为吸入的空气中没有或很少量);再向这2瓶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装空气的瓶中木条能继续燃烧,而装有呼出气体的瓶中木条熄灭,从而证明人呼吸是消耗了氧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在呼出的气体中没有了,从而证明氧气被消耗)。方案三:与方案二相反,是先向两瓶气体中深入燃着的木条,然后再分别向2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灰水,理由同上。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有的方案是分别向2瓶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没考虑氮气),有的方案是分别向2瓶气体中各放一只老鼠(条件不允许),这都简单给予排除。这样,改变方式后,所有的步骤都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来,学生不仅知道为什么,且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习体现得更加完美。

二、循情施导,精心组织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可谓课堂探究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和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的动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教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对比实验: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稀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让学生通过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后分析选择用哪种方法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种情境的创设,改变了直接把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奉送”给学生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当求知欲得到满足后,他们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兴趣倍增,使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及时点拨调控,引导探究。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但由于受已有知识、过去经验、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实验操作与应变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因此,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出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当甩手掌柜。

(三)开放学习空间,促进探究。

教学“空气的成分”时有一个探究活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在学习这一内容前,所有学生几乎都知道开窗通风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那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通风不畅的地方有哪些?空气清新的地方有哪些?如何收集气体样品?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所不同?只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否准确判断空气的质量?对该实验你有何改进?然后让大家根据讨论结果拟定实验方案,课后采集气体样品,并带回学校验证。学生的兴趣异常高涨,思维十分活跃,他们采集样品的地点不仅有校内的教室、图书馆、操场,还有校外的商场、菜市场、酒店、汽车站等;不仅设计了检验氧气和有害气体的方法,而且提出了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设想。探究的兴趣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有效合作交流,深化探究。

科学工作者开展研究,通常要组建项目小组或课题小组。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既能帮助学生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又能促进学生间互助互爱,有效地深化探究。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体现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课题作为化学课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挖掘教材的内涵将知识、方法与操作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庄动参与、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研究、探究结果。长此坚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就将会逐渐形成这样我们就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开拓精神的建设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木条探究性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抓捕”二氧化碳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木条餐具柜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