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当代新工笔画的时代特征

2019-12-18蔡佳婧

魅力中国 2019年42期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线条

蔡佳婧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工笔画的发展现状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学科,从汉魏六朝到隋唐五代,在技法和创作上工笔画发展越发成熟与昌盛,宋元之后新画风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展现,水墨画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工笔画的没落,至明清到近代,工笔画始终没有随着新兴的多位画家而成为绘画界的主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工笔画迎来了新生,从第七届全国美展开始,中国画作品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工笔画,工笔画它以发展最迅猛、最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

二、新工笔画的绘画语言

(一)工笔画在创作题材上多元化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审美标准也比较单一,传统工笔画较多以历史美女题材、皇室贵胄人物、花卉禽鸟走兽、神话传说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画作品的表达越来越开放,观众的接受力不断提高,作者创作的思路也逐渐大胆起来,引进了许多耳目一新的题材。新工笔画家把现实与虚拟,不同时空的事物组合起来,视觉上让人耳目一新,带来强烈的冲击感与新鲜感。

(二)新工笔较之早期工笔的不同表现

1.绘画工具颜料的拓展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摩擦、交融,中国画受日本岩彩画和西方综合材料绘画的影响极大。我们的一些画家到日本和西方学习带回来的不仅是颜料这种具体材料的问题,而是现代材质对色彩和材料的质感上、视觉乃至触觉上都带来了新的意识与新的美感问题。因为颜料的变化,原有的丝绢材质也得以拓展,故温州皮纸、亚麻布、高丽纸、日本仙卡(金笺、银笺)、底纹色宣、云龙纸等等一系列的新底材逐渐出现。

2.工笔的线条与设色的表现

线条在中国工笔画作品中一直占据着至关重大的地位,在工笔画中线条就像是一副作品的灵魂。铁线十八描里的钉头鼠尾式的线描是传统工笔画里较重视的线描形式。然而新工笔画派的一些画家在传统的线描基础上对线的方面进行了探索发展,使得线条塑造开始讲究围绕结构的变化,但又能将中国传统线条形式美感较好保留。

新工笔画家在颜色的使用方面做了删减处理,大胆灵活的运用了一些禁忌的颜色,不仅在色彩的构成理念上进行了改变,在画面氛围的营造上也进行了突破,中间调、灰调被画家作为基础进行层层渲染,将画面的主体色块与黑白灰关系进行调合,并且减弱工笔画在设色上的强调对比,使作品更舒缓,将画面中主体人物情感、画面的回忆性、忧郁性以及带着忧伤怀念等等各种感觉表现出来。

3.工笔绘画肌理的制作

夸张点来说工笔画肌理的制作只要你敢想那就没什么不能入画的了,如把纸蹂躏成一团,上面的褶皱自然就可以成为一种肌理,还有一些在画面上刷洗涤剂、或者撒味精、盐、糖等等各种调味剂的使用这些都属于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在色彩上,除传统色彩还有丙烯,广告色,甚至油画色等均可巧用,调和时,也并不仅限于水,有事还使用矾、胶和挥发油。

三、新工笔画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一)复杂多元的时代背景

时代由不同的人类阶段创造出来,而不同时代的工笔画家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创作情境,这些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环境、科技、人文、时局等各种因素,

当代“新工笔"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的传承和现实发展的必然产物。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包括工笔画在内已经成了大批画家与理论家难以释怀的话题。但到近代,时局的动荡使得当时的工笔画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发展一直处于低谷。直到20世纪,人们整天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忙碌着,焦虑、浮躁、抑郁的心情又渴望得到传统的滋养,这也使得现代人意识到传统是血脉,是遗传基因。

(二)新工笔的文化内涵

1.形式上的体现

简单的来说新工笔形式上看就是对绘画对象的具体描写,结构上采用最能表现事物的线条来描绘,色彩上用最能表现形体的色彩来渲染。整个画面看上去就是对具体事物的一个概括。

2.意象观念的表达

视觉上看它强调的是一种新趣味,追求灰色调的氛围、表现压抑、冷漠的情趣。从观念的意义上讲是反自然主义的,具体说就是以主观情意摄取客观形神。画家们运用心中特有的色调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去抒发个人的思想和理念,也许整个画面里你第一眼所见根本就不是你肉眼第一眼所见的东西,它需要一种迂回的、婉转的方式表现画家灵魂深处的某些矛盾、空虚、彷徨及困惑的复杂情感。

四、当代新工笔画利弊分析

(一)东西多元化的兼容

新观念的广泛传播和对西方绘画的认知,促使当代新工笔画家在构图上也或多或少的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方法,如西方的透视和解剖学,西方艺术观念和新材质的引用也被新工笔得以借鉴。同样西方印象主义绘画中色彩与光感的表现在新工笔画中的运用,使得画面色调的氛围有着宋画没有的情调。使新工笔即有当代审美的现代性,又具有一种中国画千年积淀中特有的古典飘逸的唯美感。

(二)新工笔的忧思

新工笔在绘画题材、形式、品味的创新是新工笔发展的初心与契机,多元的发展一方面为工笔画创作了提供自由取用的极大便利和丰富资源,另一方面许多工笔画失去了自律性约束,沉溺古典和肤浅模仿的工笔画,过渡地挪用西方绘画语言或混迹日本画的工笔画,脱离中国画“得意忘形”之文脉而追逐视觉生理极限。

五、总结

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工笔画在任何时期,都在发展和创新,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时代的需要,工笔画必将成为代表民族的要求和时代的风尚。在中西方共同并存在世界艺术的森林里,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借鉴的同时,坚守自己民族文化思想,融入这万象的艺术之林,而不迷失未来的方向。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线条
《昼》工笔画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线条之美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