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思路探究
2019-12-18张运富
张运富
(贵州省沿河县新景镇教育管理中心,贵州 沿河 565319)
如果从理论层面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应该寻求创新突破的,例如它可尝试与多种新课改背景下所衍生出的教学策略相融合,像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可实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挖掘,实现对知识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学生学好学科知识非常有帮助,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关于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非常有利于落实当前我国最新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它所构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主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展开,旨在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将传统中“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发现——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寻求教学思路创新,引入探究式学习模式,结合主题探究、问题探究、过程探究以及评价机制分析展开教学,强调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融合性与普适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置探究式学习活动主题应该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相匹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学习内容,避免出现探究主题偏离问题[1]。
二、基于探究式学习创新思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应用
探究式学习创新思路应该处处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应用中并发挥其应有作用,例如它就应该结合学情分析展开,通过精心设置探究问题、灵活运用探究方法、最终实现对探究评价机制的提出与完善,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下文就结合这些要点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究式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
(一)分析学情、初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结合时代特征、社会特征分析学情,为此教师需要抛开过往经验,用全新眼光认知、了解学科知识及学生,在确定探究主题之前诸如问卷调查、一对一对话、集体讨论、趣味游戏等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挥,最后结合学情实际确定探究主题。
例如在《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就专门针对两个班级学生的不同学情,制定了两个侧重点不同的探究目标。其中A班级采用传统的背诵+固定教学模式展开,经过了课程学习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思路依然相对较窄,创新能力也表现不强。基于这一情况教师调整了B班的教学策略,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制定了“探究式游戏教学”模式,通过播放微视频为学生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时代变迁,让学生了解到新时代创新对社会、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创新”,提升创新为他们带来的好感,树立创新意识。在如此的探究式教学引导下,B班级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活跃,动手动脑实践能力表现也更强。而教师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了解的有关创新改变生活尝试设计制作“创新发展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与改变”小视频,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新鲜事、创新事融入到视频中,激励自己提高创新能力,完全消化理解该课的知识内容。
(二)设置问题、深入探究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入探究,再寻求教学创新突破。比如说在《服务社会》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创设了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情境设置了探究活动,提出了“我们该如何保护校园”这一探究问题,基于“我践行、我成长”的基本原则理念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结合课内外校园保护保护活动展开教学活动。例如为校园栽树、涂鸦文化墙、扫雪、开展各种校内文化公益宣传活动等等,将课内知识内容完全渗透到探究活动中,最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希望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责任感,结合“如何保护校园”探究问题在课上与学生再次展开激烈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这一课探究活动设计的根本意图,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质性评价、完善探究
考虑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性质,所以不能仅仅通过量化评价来最终评价学生,而是应该尝试加入质性评价,与探究式学习创新思路相匹配,做到评价全面客观,从思想品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道德素养方面培养学生,多方面体现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强开放性。
例如在《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要不要当班委”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探究式讨论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而教师对不同小组的观点看法给出质性评价,并最终给出结论,展示结果[2]。
总结: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善用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学创新思路拓展,优化学生学习体验,落实学科核心素质培养要求,积极适应新课改。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探究、把握教学细节,创新教学设计内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深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中,让他们感悟到学科内容的真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