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资源在西班牙语翻译课堂中的应用
2019-12-18和晓凤
和晓凤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和持续深化,中国和西语国家的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沟通手段,无疑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对西语本科翻译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但和其他外语如英语,日语相比,西语翻译教学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多问题,如:可用教材少,资源不足,系统研究理论较为匮乏,教学形式不够丰富等。多元的辅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实教学,值得借鉴。
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声音和语言,能具象化地呈现文化之间的差异,已被众多学者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模式应用于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中。近两年来,随着西语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也涌现了部分相关的学术研究(如影视资源在西语文学课堂的应用,字幕资源在西语翻译中的应用等等)。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来对电影资源在西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补充和说明,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相关的教学实践。
二、影视资源在西班牙语翻译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借助影视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西语翻译课堂的优势如下: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的首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西语电影引入到西语翻译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电影从形式上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故事性强,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播放电影将学习和娱乐巧妙结合,为课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影视资源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多数西语电影中,人物都是以当地正常语速来进行对话的,且不同国家的口音差异在电影中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能对学生的听力起到训练作用。另外既然是还原生活场景,电影语言及对白自然就具有鲜明的口语化,时代化,区域化等特点,这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另一方面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西语翻译的学习。
(二)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翻译视角:英语语言学专家刘润清曾说过:“电影是社会文化的浓缩,看一部电影胜似在国外生活一天”。通过引人入胜的剧情,生动形象的画面,西语电影能瞬间把观者带入呈现的文化氛围中,使其能直观,高效地了解、学习西语各国的文化特色,包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可以说,电影是提高跨文化能力的良好途径,能以具体的方式使人事半功倍地培养跨文化敏感性并掌握文化差异的知识。朱凯曾指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所传达的是某一种文化信息。语言的文化特征体现了该语言的文化内涵,所谓翻译语言,实际是翻译文化。可见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直观的呈现文化。将其作为辅助手段引入翻译课堂 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的文化感知力,这也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
(三)为翻译塑造具体的语境:根据奈达的定义,翻译需要在译语和源语之间寻找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来体现原文的信息,其中,研究源语的语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翻译教学主要通过教材文本进行,笔译主要采取视译方式进行,翻译内容通常缺乏连贯性;口译虽然划分主题,但由于主要采用听译方式,在语境的塑造上还不够完善。电影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构建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及场景,能为剧中语言提供细腻真实的语境,以此作为翻译课堂的素材应用,能够加强学生对翻译语境的把握,提高翻译的效率。此外,翻译的“信,达,雅”中的“雅”,和许渊冲老师提出的“意美,形美,音美”的三美理论一致,这对译者的审美是有具体要求的。而电影综合了不同国家的宗教文化等各方面要素,通过电影鉴赏及语言分析,对学生的审美能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翻译美学的概念并加以运用来提高翻译的质量。
三、将影视资源引入翻译教学的操作策略及建议
(一)分级、分类挑选电影视频:为了更好的发挥影视资源在翻译课堂中的辅助作用,首先需要认真挑选合适的素材,电影内容要健康积极,符合高校学生的个性和心理,有利于其身心发展。其次,西语本科翻译课程一般会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前期主要涉及汉西、西汉笔译理论及实践,到四年级则以口译及商务翻译为主。在挑选辅助的影视资源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分级挑选不同阶段的内容,如在学生接触翻译的初期,理论和实践能力较为有限,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动画片,童话故事类型的西语电影作为授课及练习的材料即可,在后期再引入更复杂的电影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及技巧后,可以采用分类视频教学,按类型:悬疑、剧情、历史、文艺等来分,或者按区域:西班牙与拉美地区来分。这样的区分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西语不同国家的文化及语言差异有所了解,在翻译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灵活处理翻译内容。
(二)利用影视资源作为翻译理论教学及实践练习的资料:在翻译理论授课部分,可以适当挑选部分影视剧片段作为讲授部分的例子,来让学生结合所学翻译知识现场观摩分析,如剧中俚语,成语,俗语,敬语的翻译,人物对白特点及感情色彩的传达,省略,加字,减字如何体现,音译,直译,意译在不同场合的运用等等。在理论教学后,同样可以截取影视剧片段作为学生实践练习的素材,在这一部分中,教师根据理论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去掉翻译字幕,让学生根据要求先自己尝试后再和官方字幕进行对比学习,也可以适当的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点评,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翻译的优缺点,在实践中巩固翻译理论。
(三)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影视资源的翻译中,教师需要利用好影视剧生动形象的表达优势,开展多元灵活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去字幕保留声音画面进行视译练习或者交替翻译,让学生发言,讨论,得出最优翻译版本,和原文对比分析,并总结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由老师点播给与解决的建议。如教学时间充裕,每学期还可开展一到两次的舞台剧表演,挑选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对白,让学生记住台词分角色扮演,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投入能更深刻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对翻译能力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和总结,整理成实用的影视翻译资料加以利用。
(四)时间控制:影视资源引入翻译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所以必须控制好课堂上的时间分配,不能喧宾夺主。而影视剧一般时间较长,所以建议截取片段进行教学或练习,时间在10-15分钟比较合适(部分片段可能需要上下文支撑,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介绍信息)。另外练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一个月内有一到两次的影视资源翻译教学即可。
结语
可以发现,影视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翻译教学中是有一定优势的,它在具体的情境中,以直观的方式带领学生体验不同文化及语言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花更多的精力组织好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也要把握好时间,谨慎处理好电影与翻译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挑选合适的内容灵活的加以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提升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的质量。